APP下载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08-10张景山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

张景山

摘要 目的:探讨在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疗效。方法:收治颅脑手术患者231例。对照组115例给予芬太尼结合丙泊酚,试验组116例给予瑞芬太尼结合丙泊酚。结果:试验组于插管即刻、开始手术30 min后、气管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保持其稳定。

关键词 麻醉;瑞芬太尼;丙泊酚;颅脑手术

颅脑手术中需行侵入性操作,打破患者血流动力学平衡,给其带来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诱发心脑血管风险事件[1]。对此,于颅脑手术麻醉中有效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衡尤为重要。2014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颅脑手术患者231例,就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其中的应用展开试验并对比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颅脑手术患者23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15例,男69例,女46例,平均年龄(46.32士5.78)岁;试验组116例,男65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43土4.9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麻醉方案:经常规检测后,在手术前30 min给予本试验所有患者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和0.5 mg阿托品,后建立静脉通路,全身麻醉运用静脉麻醉靶控技术,靶浓度标准则主要以患者体重为依据。①对照组: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行静脉注射,待患者无任何意识后进行气管插管术。术中持续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其靶浓度均为3ug/(kg- min)。②试验组:给予患者罗库溴胺0.6 mg/kg,丙泊酚2 mg/kg,行静脉注射,在患者无任何意识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注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其中,前者靶浓度3ug/(kg.min),后者靶浓度0.25ug/(kg.min)。给予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同时将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0 mmHg左右;如麻醉期间患者收缩压异常增高,即收缩压升高持续l min,同时心率>90次/mm且收缩压>160 mmHg,或其出现流泪现象,则表明麻醉不足,可采取适量异氟醚加深麻醉;如患者心率< 40次/min且持续较长或其平均动脉压减少量>基础值20%,则表明麻醉量过大,应适度减少麻醉浓度。

观察指标:对比二者于麻醉前(To)、用药10 min后(Ti)、插管即刻(T2)、开始手术30 min后(T3)、气管拔管即刻(T4)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二者麻醉维持时长、患者睁眼时长和拔管时长。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维持时长、患者睁眼时长和拔管时长;同时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见表l。

两组麻醉维持时长、患者睁眼时长和拔管时长对比,见表2。

讨论

基于颅脑外伤患者可并发继发性脑肿胀、血肿等,加上其颅内压持续性增高,可提高其脑疝风险,进而增加临床病死率。而针对颅脑手术,由于术中需进行切皮、头钉使用、切硬脑膜、钻骨、气管插管或拔管等操作,故而可引发心率降低或增加、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等機体循环紊乱现象,特别是伴有潜在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更为剧烈,甚至由此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风险事件[2]。因而,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系统稳定在颅脑手术中尤为重要。当前,应用相对较广的颅脑手术麻醉方法为静脉麻醉法,通过有效静脉麻醉,不仅可于较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促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且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本文主要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的临床价值。作为u阿片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进入人体后能够有效减少机体内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局部活动,由此实现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的疗效。与此同时,瑞芬太尼半衰期相对较短,且其整体分布容积较小,加上其起效时间短,故而可进行大剂量使用或维持长时间注射,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过高肝脏负荷,且对患者术后苏醒无任何负面影响。丙泊酚不仅可作用于机体脑血管收缩活动,降低其脑血流量,进而有效缓解患者颅内压升高症状,优化其脑组织代谢循环,且其具有可控性佳、镇痛疗效好、患者清醒快等优势,故而可于颅脑手术中广泛应用。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患者于T2、T3、T4 3个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与丙泊酚能够减少机体外周血管阻力和静脉张力,瑞芬太尼可有效作用于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关。与此同时,芬太尼需经人体肝脏代谢,主要通过非特异性酯酶水解起代谢反应,故而其排泄相对更快,由此减少术后患者苏醒时长。因此,试验组睁眼时长和拔管时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于颅脑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行麻醉术,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缩短其苏醒时长。

参考文献

[1]汪兵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颅脑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262-4263.

[2]李扬帆,陈丰华,王坚.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09-110.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