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

2018-08-10谢艳青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谢艳青

【摘要】不论古今中外,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寓言故事一直被人们所传诵,从未间断。因此它除了是一种文学模式以外,更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我们一代代的传承中变得历久弥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关于寓言部分的教学,在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一些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篇幅虽少,但语言十分精炼,故事性极强,并且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活道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导学生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民族文化的能力等各种素养。而寓言则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关键词】寓言故事 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3;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16-02

引言

之所以称寓言为故事,就是为了突出寓言极强的故事性。寓言中的故事往往都是虚构的,它通过赋予各种动植物或物体不同的情感,然后讲述了许多生动好笑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启发学生领悟深刻的生活道理。由于寓言的故事性极强,所以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小学生在寓言故事的课堂上都表现的特别兴奋和积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寓言的主动性,潜移默化的将知识和道理传达给学生。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

1.寓言故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素养的培养

寓言故事虽然篇幅较少,却都隐喻了很多大道理,因此我们常常称其为“小故事,大哲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如果只是枯燥的给他们讲一些大道理,学生不仅会觉得厌烦,而且很难真正体会到这些大道理的真正意义。但是,结合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循序渐进的将这些哲理传达给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大不相同了。举个例子,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则寓言题目是《龟兔赛跑》,这则寓言,利用乌龟和兔子在赛跑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以及故事结局的反转效果,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不要盲目自大。还有一则寓言是《揠苗助长》,内容讲的是,有一个农夫老是嫌自己种的禾苗长的太慢,于是自己去把禾苗都拔高了一节反倒让禾苗都枯死的故事。进而启迪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成功,要学会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总体来说,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为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寓言故事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素养的培养

寓言故事的特点在于使用简短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故事,可见寓言故事的语言是有多简练。虽然简练,但其语言的张力和感染力极强。所以学生在寓言故事的学习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和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仿照寓言故事的描述方式,学会用简易概括性的语言来写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有语言、有内容、有重点,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我们学习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在传诵中演变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所以,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还可以加大学生的成语积累量。举例来说,像滥竽充数、守株待兔、买椟還珠、画蛇添足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成了我们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成语。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成语知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有利于学生学习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见,寓言故事对培养学生在语文中的语言组织能力的素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寓言故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素养的培养

寓言故事之所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其灵活的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课本中有一则寓言《井底之蛙》,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青蛙和海龟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在故事中,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向海龟炫耀自己的这口井有多好,住着多舒服。可是当海龟为青蛙介绍大海的时候,青蛙再也不敢说自己的井底有多宽敞了,而是在海龟的讲述中不自觉的瞪大了眼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想象,把作者描绘的画面都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来,如此可以丰富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则寓言故事,讲完故事就结束了,通篇没有一句话告诉学生说,眼界不要太局限,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但是学生却从中学到了如此深刻的道理。说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分析,通过故事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些道理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思考、去做事。因此,学习寓言故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寓言故事有利于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素养的培养

寓言故事,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民族文化。语文课本的内容为了贴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部分的寓言故事都是翻译成白话文来教给学生的。但是这些寓言故事,往往都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每则寓言故事都有其各自的出处。我们来举几个例子,亡羊补牢的出处是《战国策》;愚公移山的出处是《列子·汤问》;掩耳盗铃的出处是《马氏春秋·自知》等等。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适当的为学生拓展一些跟所学寓言故事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等。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传承能力的素养的培养。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寓言是讽刺性、比喻性、教育性极强的小故事。并且通过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为学生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却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学习寓言故事,有助于健全小学生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能力等等。所以,教师在寓言的教学上上,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让学生认真透彻的学习寓言故事,并真正灵活的掌握寓言故事中的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洪刚.培育素养,让语文教学践行核心价值观[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2):22.

[2]杨莉.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7,(11):5.

[3]王晶.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5.

[4]李晓燕.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6):1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