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学实验课见习教学带教方式探索与实践

2018-08-07

关键词:病例年龄分数

张 露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1331)

在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就是临床工作,为了让在校生尽快熟悉未来的临床工作,那么实训课见习带教教学成为当下的关键性问题。为了端正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态度,必须要求其掌握全面的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在今后的医疗生涯中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这时就需要实训见习带教老师的帮助[1]。目前,在临床实训课带教教学中采取逆向案例法,要求学生由果至因的分析临床医学,将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整个过程呈现出来,经过临床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017年1月~2018年1月本校内科学实训课2进行见习的学生180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学生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男生45名,女生45名,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26岁,年龄均值为(23.12±1.30)岁;而观察组男生46名,女生44名,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25岁,年龄均值为(22.85±1.65)岁。全部参与本课题研究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协议。将不符合内科实训课见习教学标准人员排除。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性别、年龄和学历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以课堂讲解、现场带教询问、包含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等,带教教师会直接向学生讲述检查结果,同时让学生对病例进行总结,提出具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

1.2.2 观察组

逆向案例带教方式,首先向患者介绍病例,带教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调查和分析学生日常感兴趣的疾病类型,同时在上课时,再详细的对该种疾病类型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讨论病例,带教教师经过介绍病例,要求学生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判别,对患者的临床病例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取师生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层次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而提升学生的临床分析和判断能力。最后,重点掌握基础知识,经过介绍和讨论病例,学生会自动查阅大量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学习内容加深记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见习后的学习成果,将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及格。主要含有课堂学习状况、理论知识运用状况、临床能力状况三项内容。总分数为100分,当分数在90分及以上则表示优秀;分数在75~89分之间表示良好;分数在60~74分之间则表示一般;分数不足60分则表示不合格。(优秀+良好+一般)/总人数×100%=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课题研究结果。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用x2表示。组间差异经P值判断,统计学有意义(P<0.05)。

2 结 果

观察组见习后的合格率为97.78%,相比对照组的7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学生见习后的学习成果(n,%)

3 讨 论

传统的校内实训课程带教模式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按照老师的“空谈”或“填鸭式”教学方式,明显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无聊与乏味,同时这种带教方式已经和现代化的临床工作脱节,致使学生对临床工作无兴趣,甚至会出现“为什么要选择学习”这种想法[2]。另外,传统教学方式会明显降低学生接触临床信息的机会,致使其在毕业之后不能及时对了解的状况进行处理。而逆向案例方式主要是经过“逆向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病例的同时,和基础理论以及实践知识有机联合,提升学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增强其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临床工作的认知意识,与此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临床知识,并结合实践有机应用,改变实训课见习带教教学模式,确保学生临床工作的态度,同时掌握全面的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今后的医疗生涯中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3]。经本课题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见习后的合格率为97.78%,相比对照组的7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病例年龄分数
变小的年龄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可怕的分数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