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

2018-08-07潘顺禄

关键词:黄疸白蛋白患儿

潘顺禄

(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贵州 铜仁 561000)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导致的儿科疾病[1]。明显症状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有些患儿伴有发热、腹痛等表现[2]。本文针对我院80例黄疸患儿,采用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的方式对分析组研究对象进行治疗,总结并归纳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现取得较好的结论,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80例,使用计算机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析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52天,平均(25.13±2.20)d;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51天,平均(25.16±2.24)d。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蓝光多次间歇照射,每次照射时间为8~12 h,连续照射2~3天。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茵栀黄(生产厂家: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进行治疗,1 g/次,3次/d。分析组加用白蛋白(生产厂家:奥地利奥克特珐玛药剂生产有限公司,批准文号S20130030)进行治疗,按照1.5 g/(kg·d)的剂量将其溶于2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C反应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且3d内未发生复发;②有效:C反应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④无效:C反应蛋白水平依然异常,临床症状未好转。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80例黄疸患儿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有效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分析组患儿痊愈2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分析组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降低,且分析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分析组 40 37.26±1.62 14.67±1.43对照组 40 37.21±1.65 9.05±1.05 t值 0.1130 16.2107 P值 0.7720 0.0000

3 讨 论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③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④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⑤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茵栀黄的临床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够满意,白蛋白有助于增加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运输、解毒和营养补给均有较高价值。

此项试验中,分析组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分析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上述材料,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有助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减轻,与陈文超[3]等人的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提升临床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治疗方案明显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白蛋白患儿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