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型钠尿肽前体在慢性心衰诊断的应用

2018-08-07廖保强

关键词:心衰分级心功能

廖保强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 545400)

临床上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由于早期受到心脏代偿作用的影响,患者并会出现较为显著和严重的临床表征,并因此而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而这一阶段也代表着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因此临床上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便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对症治疗[2]。研究[3]指出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心肌功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此本文试就NT-proBNP在慢性心衰诊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临床确诊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入选病例均因呼吸困难、体乏、下肢水肿前来就诊,符合Framingham慢性心衰诊断标准[4],已剔除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栓塞患者、肝硬化腹水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6.54±12.57)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2例,Ⅱ级14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28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肺心病3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6.67±13.4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检对象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实施。

1.2 方法

两组受检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3~4 ml,经高速离心处理后,采用多功能免疫层析检测仪(型号:美国睿捷Nano-checker710)及配套试剂盒对两组患者血液NT-proBNP浓度进行检测,其中观察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各检测一次。两组实验室检测均由同一组医师严格按照实验室规程及试剂说明操作完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NT-proBNP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N T-p r o B N P浓度均值为(11 8 2.7±1 7 0.1)p 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22.6)pg/ml,观察组中除NYHAⅠ级外,NYHAⅡ~Ⅳ级患者的NT-proBNP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分级患者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对象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s,pg/ml)

表1 两组受检对象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s,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分组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50 609.8±22.6 - - -观察组 50 1182.7±170.1△ 673.5±30.4▲ 20.837 <0.001Ⅰ级 12 620.7±36.6 607.5±24.1 2.300 0.036Ⅱ级 14 985.9±85.4△ 545.6±113.5▲ 21.919 <0.001Ⅲ级 14 1214.1±195.2△ 784.3±39.3▲ 15.263 <0.001Ⅳ级 10 3286.7±246.6△ 902.4±45.0▲ 67.257 <0.001

3 讨 论

临床研究早已证实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的趋势,NT-proBNP作为BNP裂解片段其水平也会随之出现改变[5];故在本研究中我们专门针对50例临床确诊的慢性心衰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NT-proBNP浓度均值为(1182.7±170.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9.8±22.6)pg/ml,而且NYHAⅡ~Ⅳ级患者的NT-proBNP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也再次证实了NT-proBNP在临床慢性心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左心室的心肌细胞在压力负荷以及容量负荷升高时便会分泌相应的NT-proBNP,这是因为NT-proBNP具有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外,还具有扩张血管以及利钠利尿的效果,以此来对抗患者体液负荷增加和静脉充血等不利状态[6]。张博成等在研究中就提出NT-proBNP的分泌会随着患者心脏功能损伤程度而显著增加,并且起到调节血容量和心脏功能的作用。据此我们认为NT-proBNP的水平高低不仅能较为准确对慢性心衰进行早期诊断,同时还能灵敏地反映患者心衰的新功能分级,这在本研究表1结果中也获得了证实。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的检测,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心功能分级,而且还能对慢性心衰的发展和预后进行评估,因此可将其视为慢性心衰临床诊断的首选指标,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心衰分级心功能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