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8-08-07吴玉兰侯春辉陈元友

关键词:睡前服收缩压服药

吴玉兰,侯春辉,陈元友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699)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逐渐成为危及人们健康并伴随着器官功能损伤和病变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杀手之一。非勺型高血压指的是在夜间血压升高进而给心脑血管带来损伤的高血压类型,因此,及时对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了解自己高血压类型并根据自己血压生物节律性咨询医师或药师确定服药时间,对有效、平稳控制血压有重大意义,特别是针对高血压患者更合理地安排服药时间对缓解非勺型高血压的症状有着积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动态血压检测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勺型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排除和入选标准的确定,随机对其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治疗,清晨服用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高血压病1级患者20例,2级患者18例子,3级患者12例,观察组为晚上21~22点睡前服药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高血压1级患者21例,2级17例子,3级12例,两组的性别及高血压分级资料经统计分析,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华润赛科药业,国药准字H20010700)治疗,每日一次,每次5毫克,对照组于清晨起床6-7点服药、观察组于晚上睡前21~22点服药。

1.3 观察方法

合理使用动态血压监测筛选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同时检验科及彩超室合作排除存在高血压并发症患者。选择无高脂血症、肾病等相关疾病并存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控制血压药物。

2 结 果

2.1 结果

本研究的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前各项血压指标均未呈现统计学差异,在药物治疗2个月之后的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计算的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DBP和SBP以及MAP数据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DBP和SBP以及MAP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DBP和SBP以及MAP数据对比(±s)

组别 n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 50 168.45±24.11 125.79±14.94 105.76±21.37 81.79±11.46 88.76±13.73 72.11±12.67对照组 50 167.56±23.22 148.64±13.87 103.67±22.94 93.47±14.75 87.67±13.53 78.16±12.26 t值 0.483 7.469 0.267 3.846 -0.531 3.486 P值 0.461 0.004 0.597 0.003 0.573 0.049

3 讨 论

针对不同机体在不同时间对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不同,时间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当前一项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的新型治疗方案之一,特别是针对非勺型高血压,本研究按照服药时间的不同分别安排在清晨和晚上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压常规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治疗2个月后,作为晚上睡前用药的观察组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清晨服药的对照组,因此,作为时间治疗学的典型范例,对服药时间的控制能够有效起到控制非勺型高血压的效果,这表明本研究即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首先需要确定高血压的类型,对其血压类型和节律性进行研究,针对性确定药物的半衰期和峰值达到的时间,一般的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夜间长期服药,这是因为针对勺型高血压的情况,夜间服药会使得睡眠过程中的血压降低很快,甚至无法维持器官的正常代谢,从而给人身生命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非勺型高血压恰恰相反,需要夜间睡前用药以确保睡眠过程中的血压不至增长过快,从而对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靶性器官带来不必要的损伤。本研究所阐述之成果与郭卫、李鹏和郝全新等的研究具有一致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睡前服收缩压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四类药物不宜睡前服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睡前服药的做法科学吗?
芦根甘蔗饮止磨牙
白芍粳米粥缓解颈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