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8-08-06江芳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江芳

摘要:近年来,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期,他们易于接受德育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内容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实施原则;策略

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层次性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要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

(二)坚持审美性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故此,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之美的感知过程以及欣赏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感教育,来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去学会自己辨别美丑。

(三)坚持渗透性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滲透性”是其中的基本属性,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章、通过课外阅读等来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无形的提升。另外,通过德育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在课文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就是朗诵活动,朗读是学生用声音和情感表现文章,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因此,在课文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必要。除此之外,我会在每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里让学生根据在课外搜集的自己认为比较好,且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文章进行朗读,并且在每一次朗读的学生中,我会根据学生选择朗读的素材内容及朗读表述的正确性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就可以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中,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在朗读时候,体会每一篇文章描写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积累文章中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使学生自己的德育水平有一定的扩展。

(二)在习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说真话、写亲身体验,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渗透德育教育。作文是对生活反映,平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发生的人和事,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真假,通过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从而有效完成德育教育。

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看看课外的书籍,大量的积累习作的素材,这些素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可以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感恩节”这一契机,给学生布置关于“亲情”的习作,学生为了写这篇文章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回忆与自己接触最多的爸爸、妈妈的点滴,学生通过写作文能够深化自己对于父母的情感,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在课外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师还要注重拓展丰富多彩、生动活动的语文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扩大学生眼界,满足和发展其学习、生活领域中的兴趣,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语文教师还可借助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润物无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个人、小组动、群体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可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这样的课外活动层出不穷,开展的德育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四)加强沟通交流,向学生传递德育发展观念

小学生由于特定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对于教师会有依赖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和蔼的面部表情以及温和的话语为学生营造一种亲切感,从而为和学生进一步的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学习完《窃读记》之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问一问学生对于课文中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不了解的地方,从而在解答中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如在讲授《怀念母亲》一课中,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两位母亲”,而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要照顾到,给予充分的爱与帮助,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满温情,能够真正去包容学生的缺点,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成全学生。做到这些,便是真正实践了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

(五)教师自身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总之,学无定法,教更无定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是牵强附会地在教学中加点德育知识,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泄,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首先要捕捉最佳理论时机,其次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度”,第三是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切合“度”,渗透到位而不越位,恰到好处。还有就是教师要有强烈的既“育才”又“铸魂”的意识,做到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智慧,用真情去激发学生真情,总是把“生命放进生命里”,关爱学生生命如同关爱自己的生命。那么教师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日益至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程艳芳,张海元.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2] 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2013,(01)

[3]牛生智.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7,(13)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