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2018-08-06张文平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太极拳传承高校

张文平

摘要: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武术结合的运动,在我国高校中向来受到师生的追捧和热爱。然而,在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对于文化的传承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太极拳教学失去其应有的意义。本文讲就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讨论,以期能够推动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中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文化;传承;创新

引言: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流传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粹。在高校中,太极拳教学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然而,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拳招的讲授,忽视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太极拳在高校的开展,应当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根本,才能让太极拳绽放其应有的光彩。

一、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一)内容单一。就我国当前高校开展的太极拳课程来看,普遍都是简化24式太极拳;虽然开展太极拳的高校众多,然而杨式太极、陈氏太极等传统太极拳几乎没有涉及。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丰富的内涵,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法,更是涵盖了武德、武礼、释名、拳理、拳技、拳谋等思想[1]。然而在高校教学中,博大精深的太极拳被简化为只有24式的拳招,甚至被大学生们称之为“太极操”。而且,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以动作为主,重视姿势、规格,重形不重意,这甚至于太极拳本身的内在要求完全相反,更谈不上太极蕴含的哲理和文化。

(二)课时偏少。当前,大多数高校太极拳教学课时在15课时左右,通常在1个学期内即可完成。教学课时偏少,也影响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太极拳文化。十几个课时内容,教师只能基于考核需要,将博大精深的太极拳简化成为重形不重意的“太极操”,对于其中蕴含的攻防思维,拳理等深层次内容无法展开,最终只能草草结束。

(三)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优秀的教师才能带来优秀的教学内容,所谓“学高为师”,然而,就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师状况来看,武术专业背景的教师极少,大多数都只能称之为太极拳爱好者,只是学习过简化24式太极拳。由此可以看出,太极拳课程的教师水平严重不足。甚至有的教师在授课期间边学边教。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自己对太极缺乏理解,只能照猫画虎的教学生招式,另一方面,教师也缺乏兴趣,将学习太极拳作为教学任务,更不可能了解太极拳各个招式的攻防涵义和拳理。

(四)学生缺乏兴趣。高校学生对太极拳往往充满向往,然而经过学习后,却又缺乏足够的兴趣,很多学生最终学习的目的知识为了通过考试。导致学生兴趣丧失的原因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学习过程认为太极拳只是一些简单的拳招,并且在这些不专业的教师传授后,更显得拳法无用,内涵无知,而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兴趣。另一种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在竞争激烈、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缺乏冷静思考的意识和空间,太极拳重视以静制动,讲究“清静无为”,与社会趋势不相符合,导致学生丧失兴趣。

二、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武术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更是深远悠长。因此,高校太极拳教学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强化政策保障,营造太极氛围。

要做好太极拳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首先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引导建立积极的氛围。政策引导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给予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強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增加课时量,并为太极拳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比如对太极拳社团,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另外,在太极拳的氛围上,高校应当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报刊登多渠道,对太极文化展开传播,让学生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纠正固有的错误观念,建立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正确观念。

(二)重视太极拳科研。

在传承和创新太极拳的过程中,要重视太极拳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对太极拳展开深入研究,审视现有的教学大纲,比如就太极拳教学是否仅限于24式简化太极拳,是否可以增加传统太极拳,包括杨式太极、陈氏太极等等内容,是否可以增加推手、站桩等基本功练习;这些内容都需要深入展开科研,才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太极拳教学体验。

(三)开设太极拳理论课。

太极拳不仅仅只是一种拳法,更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因此,开展太极拳理论课程,对于传承和创新太极文化必不可少。就实际来说,太极拳的强身健体的理论,总结出来就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比如,太极拳对人体系统的影响,太极拳招式的攻防涵义,太极拳的拳理思想等等,仅仅通过在传授拳法时的介绍是远远不足以向学生传授的,这就需要有理论课程与之配合[2]。

(四)培养师资力量,引进名师。

在太极拳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因此,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高校应通过选拔,确定太极拳传承骨干教师,给予深造学习的机会,广泛参与太极拳的培训班,展开理论研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培养太极拳正宗传人作为高校太极拳课程的教学者。另外,邀请太极拳名家进入校园开展讲座,为学生讲解太极拳真谛以及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太极拳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三、小结

太极拳是我国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拳种,发展至今,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逐渐得到了世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对太极文化有深入认识,并拥有继承和弘扬太极文化的能力。然而,就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太极拳的文化传承状况令人痛心。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仅限于简化24式太极拳的教学,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太极的精髓,只能照猫画虎。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但无法承担太极文化的教学,更有甚者,连简化24式拳招都是现学现教,更导致学生既不知然,更不知所以然。因此,高校太极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其教学模式,才能让其在未来一直延续。

参考文献:

[1]支川. 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7-49.

[2]马文国,邱丕相.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

猜你喜欢

太极拳传承高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