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统一

2018-08-06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统一中华融合

杨 洁

(西安市第七十二中学 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统一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为形象具体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丰富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使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精神也随之成长。

1 融合统一必要性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

语文教学是传播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容和统一,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启蒙思想,因此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其优秀性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多元化,是经过时间沉淀在世代中传承发展的思想观念,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特征。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许多方面:文学思想、艺术思想、宗教信仰、价值理念、道德思想等,许多内容都具有时代意义与现代的启示意义,对于当代思想与学习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对于中学生而言则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历史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学生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对于尚未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其影响。为了排除学生面临众多思想信息时的迷茫,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吸取经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经验与阅历故事,也有为人处世的各种智慧方法,给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提高,更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与思想,促进学生有效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

2 融合统一方法

2.1 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信息相结合

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注重于时代信息相结合。学生更容易对于身边熟悉的事情感兴趣,为了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可以组织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如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在传统节日时详细解说与节日相关的知识与故事。这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断的学习接受新鲜的时代知识,并将两者融合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2 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统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能一味的板书、讲解,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过程中,在讲解诗词如《归园田居》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后,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古诗词自己写首小诗,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描写手法的印象,深化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对于文言文的先指导学生预习,因古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如《离骚》,需要学生在提前预习,通过辅导材料、网络等方法查阅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正式上课时才更容易的融入课堂学习,更容易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学习的自信。

2.3 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本中的每篇作品都是精心挑选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这些经典之中蕴含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态度、民族精神等等都需要教师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得到更为深入的领悟。如在韩愈的《师说》一文中,对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教育引导,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传道受业解惑的意义,将尊师重道的美德传扬,也要教导学生不耻下问。古文中很多修辞手法的使用、文章结构的安排都很有其条理性,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展示了对称美与均衡性,使用了大量的对偶语句,强化了汉语言的思维模式,将思维与语言统一结合,有助有学生将传统优秀文化融于思想、融入骨髓。

2.4 朗读、背诵、默写

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音律不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奏与魅力,通过背诵和默写则夯实理解的基础,引导正确的背诵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专注度,默写则可以监督学生的背诵水平,如图1。对于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会随着不断的朗读、背诵与默写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

图1 默写方法示例

3 总结

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以古今圣贤、名人在生活礼仪、态度、思想等多方面内容为教育重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信息相结合、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深入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朗读、背诵、默写等多种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相融合统一,使中华优秀传统问花花悄无声息的融入高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统一中华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融合》
统一数量再比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