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读完了》:读昨日书,识今日事
——金克木先生的读书法

2018-08-03李卫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利奥波德朱子读书

文_李卫平

两年前,18岁的史学天才林嘉文因抑郁症离世。在这之前,曾出版《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两书。

史学天才的离世引来唏嘘,在世期间,他曾一度曲高和寡,很难在同学中找到能与之对话的人。再看钱穆解“朱子读书法”,文末处着重强调“经史互鉴”与知行合一:“史是皮外物事,没紧要,可以札记问人。近人治学,专重札记工夫,便全不感痛痒在身,此却是大病痛。”

大抵穿越历史的黑暗,太过负重,既无“儒释道”建构的哲学体系作为精神支撑,亦无中国的艺术与生活方式,消解生活中的困顿。中国的典籍,自有互相补充的部分,一个人茫茫寻路,不得读书法,便会撞到墙垣,迷失道路。

21世纪以来,废止读经百年之后,有倡导读经者,一批青年和家庭跟随。加上近来的政策导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四书五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四书”配套的读书法,是选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人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循着朱子读书法,最初学得的,便是理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于反复诵读中晓悟文意。

无论古今,读书最忌讳,认知与行为的脱节。读了古书,如何鉴今,又是一问题。从旧籍中读出新意、以应当下,亦是自学成才的,除了钱穆先生,另有一老头儿——金克木先生。他只有些私塾底子,后来在编辑生涯,曾于印度鹿野苑钻研佛学。三年后回国,便被聘去大学教哲学了。

《书读完了》中,金先生提到诸多“濯去旧闻,以来新见 ”的方法。其一,是关心社会当下的问题。金先生认为,“重训诂,重义理,各有当时需要。现在作解说是为现代人。先要发现前人没说到而现代人会关心的问题。”

对比中印文明的发展,金先生发现,语言、文字等的传承,与政治有莫大的关系。故读书人,理应关心政治、经济。读《论语》时,金先生则从“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句,反观如今的言论自由。

对待以往的经典,金先生自言,“我对孔夫子牌位磕过头,对释迦牟尼磕过头,但我读经书不是跪着读的。”并将书分为,跪着读的(神圣经典)、躺着读的(消闲读物)、坐着读的(为某种目的而读)、站着读的(权威讲话)等。至于经典,则可以走着读,一边走一边与书对话。

诸如读西方经典,常能与读过的中国经典对比参看。读《礼记》的笔记,便是以书、人对话的形式展开,以应当下,趣味横生。进而谈到,“礼就是共同的风俗习惯,比法律更为有力。社会无礼,不能安定。《圣经·旧约》是犹太人的《礼记》,《梵书》是古印度人的《礼记》。”

中国的古籍向来是简化的智慧,诸多经书,沉淀生长,衍生出目前的文化,亦是后来者文学创作的源头。今日所说的诸种物质和精神的不协调发展,物质丰富精神匮乏反而造成了人智识的退化——看《妖猫传》,大抵只能对《长歌行》望文生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模糊。

妖猫传

倒不如翻翻旧籍,效仿金先生,与书对话。从明初高启的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中,联想到《红楼梦》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曲子,故而明白为何宝钗姓薛黛玉姓林。从秦朝的商鞅变法,到让兵马俑演绎作战。金先生的联想力让人钦佩。硁硁然地读,便少了以上诸种乐趣。

说来说去,读书亦无定法。濯旧增新,以古鉴今,方为读经典之道。东方朔曾有“三冬,文史足用”的豪言。现在的小学生,背包如此沉重,难找“放纸鸢”的清闲。知道如何自我学习,则一生足用,不至于慌不择路。

推荐书目

《费尔迪杜凯》

[波兰]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Witold Gombrowicz, 1904—1969),波兰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米兰·昆德拉誉为“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卡夫卡、穆齐尔、布鲁赫并称为“中欧四杰”。

这是一本二十世纪荒诞文学经典名著,也是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成名作。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

[美] 亚当·霍赫希尔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夺取了刚果河周围的辽阔土地。他在刚果实行种族灭绝式的掠夺、压榨,最终让这一地区的人口下降了1000万。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霍赫希尔德写作此书时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向人们娓娓讲述了利奥波德二世利欲熏心、骇人听闻的罪行。该书还用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了那些奋起反抗利奥波德的探险家、蒸汽船船长和军人等。

猜你喜欢

利奥波德朱子读书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
最强魔术师
我们一起读书吧
“朱子深衣”与朱熹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