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慈悲与勇气之间
——我对家庭教育的九点思考(三)

2018-08-03张文质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女儿家庭老师

文_张文质

一、两只手的教育

一切家庭教育的根源都来自童年,要从根子上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就要去认识、理解缓慢又漫长的童年,包括父母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就是说,人生几乎所有的问题,它的源头一定是在童年这儿。

我记得多年以前一次我到武汉开会,北京的一个专家,那天吃早饭的时候跟我说,张老师我一看你这个脸,就知道你家里一定有一个女儿。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你长了一张生有女孩儿的脸。我当时在想生男孩儿还有生男孩儿的脸,生女孩儿长生女孩儿的脸?心里颇有不悦。他说不是先长成生有女儿的脸,而是你女儿塑造了你的脸,而不是你的脸生出了你的女儿。

就是说相由心生,不仅是相由心生,相由你怎么生活,你受谁的影响,你跟谁生活在一起都有关系。其实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教育孩子更强调熏陶,就如孔夫子所说的,强调随机指点。其实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随机指点,但你都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怎么抓住关键期?我还强调抓住起始处,孩子做一件事,首先不是对跟错的判断,更不是善跟恶的判断,而是由好奇心所驱使。我印象很深,我孩子小时候,邻居的孩子比她大几个月。一天我把她放在一个很大的塑料盆里玩,邻居孩子一来就说我也要到盆里玩。她到盆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把我女儿从盆里赶出来。她妈妈不好意思,说这不是我们教的。对于孩子本身而言这个行为是无对错、无善恶的,是她受生命本能的驱使,好奇心和情感所驱使的。那我们怎么办呢?在孩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你没有办法跟他讲道理,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之后慢慢才能耐心讲道理。

那天我去澳大利亚,我们一个澳大利亚的朋友很喜欢研究中国,他在中国网站上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教育、社会生活的报道。他跟我探讨一个问题,说你们中国的父母好像很不爱孩子。我说为什么你会这么说?他说我看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很粗鲁,动不动就是一个手指指着孩子说话,站着很远的地方说话。说得没有效果,就冲过去,从一个手指改成一个巴掌。我说你说得确实有道理,这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现实,那么在你看来呢?更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方式?他说对于孩子而言,你真的要改掉一个手指或者一个巴掌的教育,要变成两只手的教育。孩子这么小,你应该握住他的手,要看着他的眼睛,耐心跟他讲。他即使不能理解,也能够理解你表达时候的情绪。父母用这种方式跟他讲,不是讲一次就够了,可能要讲很多很多年,才能产生一点点的影响,这也是慢慢的快。我听了之后有感触,后来把他的话写到我另外一本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里。

实际上,我们不要把家庭教育想得那么严重,说得那么精深。我们的目标要建立在培养一个正常人的基础上,培养正常人就要用正常的生活,用正常的方式引导他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做好这些,最重要的是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你才可能看到孩子的变化,才可以理解孩子某些变化过程当中,他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差错,有一些麻烦。你自然而然教育,这个孩子就不会有问题。现在有些父母经常会说这样的话,今天的孩子变得特别脆弱,说不得骂不得。最近报道有个父亲把手机从窗户扔出去,孩子直接跳楼了。在我的调查里面,孩子自杀最荒诞的事情是这么一个事:一个孩子电脑坏了,请人来修,嫌修得慢跳楼自杀了。难以理解,孩子怎么会这么脆弱?不是孩子变得这么脆弱,这个悲剧不是一瞬间产生的,一定是在前面埋下了的祸根。

二、最紧迫与最重要的事

不是孩子变得脆弱,悲剧不是一瞬间产生的,一定是在前面埋下了祸根。

对于孩子而言,要改掉一个手指或者一个巴掌的教育,要变成两只手的教育

孩子成长有几个比较麻烦的阶段:一个是三、四年级,一个是初二,一个是高一。有个孩子上了高一,痴迷于电脑,他的父亲非常生气,怎么教育都没有效果,把电脑砸了。结果孩子哭着跑到外公外婆家,那天外公外婆正好外出,孩子就从那座楼直接跳下来。整个家族,不是一个家庭,整个家族的幸福都毁了。我们不能简单看今天孩子怎么这么脆弱,我们要去还原,这个孩子跟父亲之间亲子的冲突可能由来已久,这个孩子早期的成长可能就有很多的麻烦。所有的灾难,虽然有导火线,但它一定是各种问题不断累积跟添加的结果。

有一些灾难,几乎真的可以说事出有因。我记得前几年重庆有一个小学生,因为做作业不会做,结果回家以后自杀了。按照这个线索,大家更多反思学校教育太难了,孩子自杀了。但是福州媒体采访我,我说这个孩子的麻烦一定不在于学校,一定不在于老师那边;一定要看一下孩子的家庭教育生活。后来报道了这个孩子的生活,这个孩子是奶奶带着她还有妹妹,一起在学校周围租着房子。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缺少爱缺少安全感,缺少对生命基本呵护的孩子。所以她遇到一个麻烦,是很容易崩溃的,几乎所有的崩溃一定来自早期的亲子关系的问题,早期成长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麻烦是在家庭里面酿造的。

从学校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不破坏不想当然,不操之过急。后面这句话比较有意思,“不要因为最紧迫的事情,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今天普遍都是因为最紧迫的事情,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最担心他输在起跑线,我们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百米冲刺,我们把成长看作是跟他人的竞争,我们把孩子的成长仅仅视为学业的成长,我们特别看重孩子胜出。跟同学比胜出,各个阶段胜出,忘记了其实一个人成长最为核心的东西是他精神上的成熟跟自主,是精神上的优势感,精神上的更强大的自我改善的力量。

我女儿在英国读本科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她刚刚读本科时学的是国际政治,这些书看不懂,课也听不懂,她作业得的是最低的分。老师在试卷上给她写了一句话:你是不是故意羞辱我?这个成绩差到老师认为是羞辱她,女儿赶紧找老师解释,我真的不是这个意思,我真的听不懂,看不懂。英国老师很诚恳地帮助她。即使是在她学业这么困难的阶段,她每次都跟我说,爸爸我比前一阵子进步了,她都是跟自己前一阵子比。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她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因为同学的优秀而对自己产生恐惧,她总是跟自己比。

从女儿身上,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在她小时候我是没办法明白的,或者说没有信心最终会变成这样。其实在孩子成长的早期,你充分满足他,充分鼓励他,即使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你也坚定站在他的身后,对他一生而言是多么重要。可能没有别的事情比这件事更重要,至少我在我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间,我从来没有因为学业问题,指责过她一句话,从来没有。

不要因为最紧迫的事情,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她的成长真的叫慢慢地快,真的是非常曲折。她初中考了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但是初中之后成绩是比较糟糕的。她文学方面非常优秀,但是老师说你整天这样写写写,会连你的父母都不如,说你要是再不努力的话,我觉得你只能读职业中学了——不是说职业中学不好,但是老师用这种方式对待她,她真的很难过。初二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她其实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都在出书,我说你要送给你的老师,她不想,我说不管老师怎么样,你还是要送。送完那天晚上回来,我说怎么样?女儿说我跟你说不要送你不相信。我说老师说了什么?她说老师说了什么还好,老师什么都没说,拿着我的书转身就走了,什么都没有说,我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

即使她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饱受挫折,但是她有些东西没有改变,比如说直率,对同学没有坏心眼,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从她的身上,我明白了最重要的教育在父母这边,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孩子被别人教坏了,教坏孩子的一定是父母。像马卡连柯说的,早期充分地投入,孩子后面成长就是顺水推舟;你早期如果荒废了,或者错误了,后面就是艰难地逆水行舟了。马卡连柯还说,很多家庭就是因为早期对于孩子的错误教育,这个家庭没有幸福可言。早期你觉得过得很幸福,等孩子真的长大了就无幸福可言。所以,不要因为最紧迫的事情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

三、没有受过欺负的脸

我说的“奶蜜盐”,就是充足、平衡、有序的家庭核心供给,所谓的奶就是母亲之爱,谁都不能代替,谁都不可缺少。母亲之爱,只要在孩子童年里面给够了,这个孩子一生都不缺。一个孩子没有母亲,过早地离开母亲,或者没有得到母亲之爱的孩子,一生都会有麻烦。

快点吃饭,赶快做作业,赶快睡觉,许多家长最常说的,几乎每天都是这三句话

我记得陈丹青在一篇文章说了一个例子,陈丹青刚刚到美国纽约留学的时候,有一天从地铁里面走出来,看到满街都是长着一张一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其实我认为还不是被欺负,更重要的是得到爱,得到祝福,得到鼓励,这样的人你即使想欺负他,你也不可能轻易就打倒他。

所谓的蜜,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缺少父母由衷又有热情的鼓励。至少从我这一代人成长来看,真的特别缺少。我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你长得很漂亮,长得很可爱,你是妈妈的宝贝,这样的话。我也不能怪我母亲,我母亲就是那一代不表达爱的人,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一点,一代改变一点点。从我开始,从今天开始,就能改变一点点。所有的这一点点改变,都是有意义的。从家庭教育来说,你千万不要认为改变是一次性完成的,或者改变是一次性改变的。

我记得我孩子读初中,那个时候学业很重,6点多她起来自己弄吃的——小学的时候都是我们给她弄,到了初中她认为她长大了,学校离家很近,早上起来就把我们门关上,自己弄吃的,自己上学。那天我看她要上学走了,我就叫她,她慌慌张张跑进来说,爸爸什么事?我说你要知道,爸爸是爱你的。她就愣住了。说实话我说这句话很不自然,我后来体会到,这种爱的语言不能积着一段时间说一句,而是要经常说,甚至每天说,孩子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美国学者认为孩子跟你说话的方式,6岁之前,他就喜欢你看着他的眼睛说,注视着说,非常专注地跟他说;6岁开始,他认为你注视他眼睛他感觉有点紧张,他喜欢跟你并排着说话;八九岁他喜欢你做事情的时候跟他说话。

我有一次到亲戚家里,这家的孩子读初中,吃饭非常快。我跟他一块儿吃饭,一会儿饭就吃完了。我说你吃饭这么快,你以后跟女同学吃饭,谁愿意跟你一起?没想到这个孩子说,我要吃快一点,我妈妈就想批评我都来不及。

一吃饭就批评,怎么是这样的吃饭?

我曾经对初三的孩子作问卷调查:父母跟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快点吃饭,赶快做作业,赶快睡觉,最常说的,几乎每天都是这三句话。一回家,赶快吃饭,赶快做作业,做完作业赶快睡觉。很多父母跟我感慨,孩子四五年级以后,不爱跟我们说话。这既有他成长中的一些特点,但是更需要反省的是孩子很想跟你说话的时候,你愿意跟他说吗?

一个爸爸跟我说,我跟他讲一遍没问题,但是孩子经常让我讲两遍。讲完两遍还要再讲一遍,一天晚上讲三遍。我说三遍算什么?有一些孩子两岁多的时候,一个故事让父亲讲一个月,就讲一个故事。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他不是知识性的学习,他是体验性的学习。他已经滚瓜烂熟了,他不是增长知识,他喜欢跟你在一起,他喜欢让你讲故事。他喜欢在你讲故事时检验记得的,或者讲错的。但是多少父亲有这样的耐心?我这些年很深的感受,觉得做父母之前最好先学家庭教育,先理解一个生命的特征,先有一些对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的基本素养,再来做父母,可能会好一些。

童年是否快乐,是由父母决定的,好性格的源头在童年。我自己感觉,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苦、特别不快乐的人。我的邻居都叫我傻瓜,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傻瓜,但是我自己看我一年级时候拍的第一张照片,是愁眉苦脸的,大学毕业还是愁眉苦脸的,长着一张很沉重的脸。我自己经常反省,就觉得好性格真是万世财宝,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好性格更好的。好性格就是首先自己快乐;更善于快乐;更容易创造条件让自己快乐;更容易为变化快乐;更容易有满足感。刚才说知足常乐,其实知足常乐不是一种教养,不是一种修为,知足常乐就是从童年开始培养的一种自我的满足能力。

四、身体的竞争更为重要

从我们整个文化来说,我们的文明有很多发展的维度,在我看来我们的民族真的应该能够变得更快乐一点。比如说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前几天河南某地一个女孩儿过街被车两次碾压死了。一看到这类消息,有的国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民族出问题了,一定是这个民族出问题了。我不是说这些事情不沉重。我的意思是不要为某一个极端案例否定整个民族,不要为这个时代的某一个灾难就否定整个时代,不要因为这个时代某一个不幸就彻底否定我们国民性。

当补课挤满了孩子的休息时间,孩子变得不会玩,对户外活动慢慢地就失去兴趣了

假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孩子补足睡眠,睡够了就去参加户外、团队、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让孩子流汗,让孩子竞争,竞争是身体的竞争,这个比智力的竞争更为重要。

从家庭教育来说,其实很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更积极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生活,对待他所遇到的一切。这个太重要了。比如说我现在回过头想一想,在我女儿英国读书最困难的时候,我如果做错了,也很可能满盘皆输。她学业那么困难的时候,我可能想我花这么多钱让你到英国读书,你不读也许更好,在小学开始出书,初中获得小说大奖,说不定你已经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小说家了。还可能想,那些跟你一起读的人,比你读得好多了,甚至有些家庭不如我们,人家为什么那么优秀?作为父母,你要找这类否定性的评价太容易了。我女儿读完本科我跟她说,你已经比维多利亚女王家庭强多了。她的孙子威廉王子,是他们家族第一个读完本科的。

事实上,我根本不看她读什么学校,我更看重她怎么对待自己,她的期许是什么,她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可以更乐观一点看待孩子。去年我到合肥讲课,一个高中老师跟我说,他现在对孩子很焦虑,他孩子读高中了。我问:

你焦虑什么?

我就希望我孩子考一个更好的大学。

好到什么程度?

至少“985”。

我首先问他,你们夫妻俩谁是“985”?他说都不是。你愿意给孩子花很多钱补课吗?我说我不是打击你,其实当前更重要的并不是以高中到大学为核心的目标,从就业发展来说,第一次就业跟你什么大学关系很大,第二次就业就跟你能力关系很大,第三次就业一定跟你的人品关系最大。所以我们从家庭来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接纳我们的孩子就是二等学生?我们今天所有商业精英,哪一个毕业于顶尖大学?如果他是一个二等学生,你会更看重什么?

我想强调的是,即便是作为一个快递员,你每天比别人跑得远,你用更快乐的心情跑,你看到客户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你不就是真正的叫胜人一筹了?我们很容易忘了这些东西,忘了好性格的好,忘了好身体的好,忘了用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建设性的意见对孩子提出期许。

因此,从成功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更积极、更乐观的角度影响、推动孩子,这在一个家庭中太重要了。说实在的,学校真的教不坏孩子,不是说学校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你家庭如果培养了一个很健康、很平衡、很强健的孩子,他具有抗争能力,他就有能力挣扎,有勇气面对。

我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本来全班同学周末看演唱会,结果福州刮台风改成周三了,后来班上很多同学星期三看演唱会,星期四作业交不了了。班主任到班上,说昨天参加演唱会的所有同学站起来。四分之三同学站起来。老师又说,你们每个人写一份昨天晚上看演唱会的观后感。我女儿说老师我不想写,也没有必要写。

老师下午给我打电话,说你女儿是不是特别逆反?我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把这件事告诉我。我听完之后心中暗喜,这太像我女儿了,有什么大不了。但我跟老师说,对不起,等她晚上回来我好好教育,以后不会发生了。

你这些教育,让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否定自己,就需要在家庭里有一以贯之的立场。这就是盐,人的成长意味着流汗、流泪、甚至流血,但你要让孩子努力成为“世上面的盐”平凡而不可或缺,成长意味着承受与提升。

作为一个家庭来说,真的需要,有时候需要勇气,有时候也需要更自觉的意识。我经常跟很多父母这么说,到假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孩子补足睡眠,睡够了就去参加户外、团队、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让孩子流汗,让孩子竞争,竞争是身体的竞争,这个比智力的竞争更为重要。我们现在把补课,挤满了我们孩子休息的时间,我们孩子真的不会玩,对户外活动慢慢的就失去兴趣了。你说这个孩子怎么能竞争呢?

其实,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孩子的自食其力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孩子知书达礼才是父母最大的骄傲,孩子勇于担当才是父母最大的荣耀。孩子真的可以跟我们过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人生方式,包括不一样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

猜你喜欢

女儿家庭老师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