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RI表现分析

2018-08-0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治疗中心手外2科河南洛阳471002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征象手部滑膜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手外显微外科治疗中心(手外2科) (河南 洛阳 471002)

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影像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2)

栗 申1 葛 军2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手部为常见受累关节,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等,如未尽早进行干预治疗,病情可呈持续性加重,甚至发展为关节畸形,丧失关节功能[1-2]。早期诊断对改善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扫描、MRI检查等,其中MRI检查相较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可以为手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帮助医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致残率。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93例拟诊为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RI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93例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腕关节、掌指关节、指关节肿痛为主诉就诊。本组患者男34例,女59例,年龄25~69岁,平均(42.38±7.6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随访6周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组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参考《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3]。

1.2 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就诊1周内接受MRI扫描,采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腕关节线圈,检查部位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指关节,患者取仰卧位,前臂举过头顶,掌心向上,手指并拢,线圈中心位于掌心用绷带固定,行冠状位与轴位扫描。扫描参数:SE-T1WI(TR 600ms,TE 26ms)、GE-T2WI(TR 540ms,TE 18ms)、STIR(TR 1060ms,TE 16ms),层厚3mm,层间距0.3mm,矩阵192×160,视野100mm×150mm。MRI平扫结束后行MRI增强扫描,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50270,生产单位: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0.2mmol/kg,速率2.5ml/s,行冠状位SE-T1WI扫描。

1.3 图像分析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观察部位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指关节,对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软骨侵蚀、骨质破坏等MRI征象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MRI征象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理论频数<5且≥1时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采用一致性分析的Kappa值分析。Kappa值≥0.75为一致性高,Kappa值在0.4~0.74为一致性良好,以Kappa值<0.4为一致性差。

2 结 果

2.1 随访结果93例拟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访至确诊者85例,8例未明确诊断。其中证实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1例,骨关节炎9例,痛风性关节炎3例,银屑病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

2.2 类风湿关节炎组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MRI征象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关节积液、骨质破坏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P<0.05),软骨侵蚀检出率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MRI征象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结果以滑膜增厚(图1)为依据,正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68例,误诊3例,漏诊3例;以血管翳强化(图2)为依据,正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70例,误诊2例,漏诊1例;以骨髓水肿(图3)为依据,正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64例,误诊4例,漏诊7例;以关节积液(图4)为依据,正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57例,误诊6例,漏诊14例;以软骨侵蚀(图5)为依据,正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40例,误诊4例,漏诊31例;以骨质破坏(图6)为依据,正确检出类风湿关节炎55例,误诊2例,漏诊16例。

3 讨 论

影像学检查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重要辅助手段,包括X线、CT、MRI等。X线检查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反映软骨侵蚀、骨质破坏等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特征,但无法呈现滑膜、血管翳等早期病变[4]。CT扫描可以实现多方位图像重建,反映小关节间隙与骨质密度变化,但由于软组织分辨率较低,无法准确呈现滑膜与软骨病变[5]。MRI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呈现肌肉、韧带、骨骼等关系,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细节,是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可靠方法[6]。

手部类风湿关节炎主要MRI征象包括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腱鞘炎、软骨侵蚀、骨质破坏等。滑膜炎性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基础病变。滑膜是关节内层,由结缔组织组成,正常滑膜薄而柔,无法被MRI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出现滑膜增生与血管翳,在MRI上出现不同程度强化[7]。本研究71例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68例出现滑膜增厚征象,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另外滑膜增厚征象常早于临床症状,可将其作为早期手部类风湿关节炎观察的重点部位。血管翳强化多出现于桡腕关节,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紧密联系,相关研究显示,血管翳纤维化程度可以反映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情况,其中纤维型血管翳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处于静止期,血管增生型血管翳则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处于活动期[8-9]。通过观察血管翳强化征象也可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骨膜增厚与血管翳强化诊断手部类风湿关节炎准确性均超过90%,是手部类风湿关节炎重要MRI征象。骨髓水肿是一种反应性充血水肿,多发生于头状骨、月状骨、三角骨等部分,在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片状高信号。有学者对骨髓水肿与骨质破坏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存在骨髓水肿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破坏的几率增加6倍左右,骨髓水肿是软骨侵蚀与骨质破坏的先兆,提示关节损伤进程[10-11]。本研究显示,骨髓水肿诊断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灵敏度为90.1%,是类风湿关节炎重要MRI征象,但也应注意其特异度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骨感染、骨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导致骨髓水肿,应结合类风湿关节炎其他MRI征象进行综合评估。关节积液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征象,由充血滑膜组织渗出所致,MRI上显示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相关研究显示关节积液量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相关,可作为诊断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征象[12]。但关节积液并不仅限于类风湿关节炎,当关节发生病变甚至某些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关节液增多。本研究显示,关节积液诊断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灵敏度为80.3%,可作为手部类风湿关节炎辅助诊断的MRI征象。软骨改变也是类风湿关节炎常见征象,主要由于血管翳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侵蚀关节软骨,另外血管翳的存在会影响软骨营养代谢,也会进一步加剧软骨改变[13]。本研究中71例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仅发现40例软骨侵蚀,可能由于手部关节不同于膝关节,其软骨较薄,MRI评价难度较大。骨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建立于滑膜炎性病变基础上,表现为关节面边缘小缺损,多发于月状骨、三角骨、舟状骨等,在MRI上为T1WI低信号与T2WI高信号。本研究显示,骨质破坏诊断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7.5%、85.7%、78.8%,是手部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病变区别的重要MRI征象。

表1 类风湿关节炎组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MRI征象比较

表2 MRI征象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结果

图1 滑膜增厚;图2 血管翳强化;图3 骨髓水肿;图4 关节积液;图5 软骨侵蚀;图6 骨质破坏。

综上,MRI可以清晰显示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改变,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关节积液、骨质破坏等MRI征象为医师准确诊断手部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征象手部滑膜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