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对小儿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有效检出作用及鉴别各类腹腔淋巴结肿大疾病价值

2018-08-02刘云添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髓质肠系膜皮质

刘云添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医院超声科,广东中山 528414

人体中分布的器官种类较为多样,其中淋巴结属较为特殊且重要的类型。浅表淋巴结在未发生病变时,通常呈较小显示,直径一般<0.5cm,有较为光滑且质地柔软的表面,与周围组织未出现发生粘连的情况,故无压迫性疼痛症状表现出。当细菌侵入人体时,会有淋巴因子及抗体经淋巴细胞生成,对细菌的繁殖予以有效抑制,但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增生性反应,最终引发淋巴结肿大[1-2]。就小儿腹腔内肿大的淋巴结而言,其发生同多种病理因素相关,临床在诊断时,需先明确淋巴结具体的肿大部位及病理性质,以对不同的疾病诱导的情况有效鉴别,为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3]。小儿腹壁呈较薄显示,故为超声检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促使超声可对淋巴结位置、大小、具体结构等信息较为清晰的显示,且检查费用较低,操作简便,具无创性,患儿家属较易接受,本次研究选择相关患儿,就超声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发腹腔内肿大淋巴结的患儿45例,均为我院儿科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设为观察组。患儿到院就诊原因以腹痛为主,个别伴有呕吐、发热等不良症状,男25例,女20例,年龄2~12岁,平均(7.2±1.3)岁。其中恶性淋巴结瘤1例,急性肠炎13例,恶性肿瘤腹腔转移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2例,腹腔淋巴结结核3例,阑尾炎伴发4例,过敏性疾病伴发10例。同期选择健康查体小儿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13岁,平均(7.3±1.2)岁。纳入标准:两组均经淋巴结病理活检证料;均有腹腔淋巴结肿大征象,因腹痛就诊;小儿家长均对本次实验内容、目的知晓、理解,并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标准:排除机体其他系统合并严重疾患者。组间年龄、性别基线资料可比(P >0.05)。

1.2 方法

本次检查采用PHILIPS HD11 XE彩超仪,选用高频L12-5线阵探头,扫描频率设置在5~12MHz。步骤:检查前确定小儿在空腹状态,协助其于检查床仰卧,对肝脏、脾脏、胰脏、胆囊行常规且细致的检查,沿肝门部、盆腔、下腔静脉、左右髂动脉等行全面的多切面检查。对淋巴结在腹腔内分布的具体范围予以掌握,记录数目、大小,对彩色血流信息细致查看,有效摄片,结果为阳性的患儿,需积极追踪回访,以使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1.3 观察指标[4]

(1)分析淋巴结肿大类型,具体诊断标准为:依据皮质特征,可将淋巴结肿大按下列3型划分:①偏心性宽阔型:经精确对皮质检测,其出现局限性增厚的幅度至少为100%,即最薄位置皮质同最厚处比较,后者是前者的2倍;②向心性宽阔型:与淋巴结门直径对比,皮质厚度大于其1/2;③狭长型:观察最宽处的长轴切面,与淋巴结门直径对比,此处皮质厚度小于其1/2。(2)分析不同类型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要点。(3)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淋巴结大小。(4)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统计软件SPSS13.0,组间计量数所据腹腔淋巴结大小采用(x±s)表示,行 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淋巴结肿大类型

45例腹腔肿大淋巴结患儿中,狭长型23例,占51.1%;偏心性宽阔型8例,占17.8%;向心性宽阔型14例,占31.1%。以狭长型最为多见,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淋巴结肿大类型

2.2 不同类型腹腔淋巴结肿大鉴别要点

(1)炎性病变性腹腔淋巴结肿大:为门部供血,其内有较多血流分布[5]。(2)肠系膜淋巴结炎:属门部供血,且有少量点状血流信号于其中分布。见图1。(3)过敏性疾病诱导的腹腔淋巴结肿大:血流信号及回声特征与炎性病变诱导的淋巴结肿大较为类似。(4)腹腔淋巴结结核性肿大样变化:淋巴结回声呈较低显示,大小不等,部分可有钙化、液化、融合现象。血流信号较为稀少。(5)恶性肿瘤诱导的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形态方面,呈多样且不规则显示。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示,有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见图2。

图1 肠系膜淋巴结炎

图2 恶性肿瘤诱导的腹腔内淋巴结肿大

2.3 淋巴结大小比较

观察组所选取的患儿与对照组正常小儿对比,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值在居更高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见图3、4。

表2 组间淋巴结大小对比(x ± s)

图3 治疗前,淋巴结肿大

图4 治疗后,淋巴结缩小

2.4 观察组治疗前后淋巴结变化

相较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值明显缩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观察组淋巴结大小对比(x ± s)

3 讨论

淋巴结在机体中属一种极具特殊性的周围淋巴器官,通过淋巴细胞大量集合形成,其以滤过淋巴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可促浆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广泛参与,对小儿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健康维护所起意义重大[6-8]。在对入侵病毒、细菌发挥杀伤成效的同时,出现反应性增大,进而引发肿大[9]。淋巴结疼痛或肿大常提示器官出现炎症反应或其它病理改变,故依据淋巴结所分布的规律对病变进行检查,可为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转归评估提供重要参考[10-11]。

腹腔淋巴结肿大所显示的部位与腹腔内淋巴结的分布部位一致,沿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呈链状形态附着,采用超声对腹部行系统扫查,可将肝门部、腹主动脉、肠系膜根部、下腔静脉产方直径在>15mm的肿大淋巴结探查出,还可检出沿髂血管和盆腔内走行的淋巴结[12-13]。同时,小儿腹壁呈较薄显示,故应用超声检查,极易对腹腔淋巴结有无存在肿大情况进行明确,经对肿大淋巴具体位置、内部回声、形态特点、分布范围内等声像图特征分析,结合淋巴肿瘤、急性肠炎、淋巴结结核、阑尾炎、过敏性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等不同疾病的病理特征,可对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炎性病变性腹腔淋巴结肿大,以临床以阑尾炎、急性肠炎等炎性病变诱导的腹腔淋巴结肿大最为多见。分析特征,多于原发炎性病灶邻近区域发生,以脐周处居多,在检查时极易被探及,就形态而言,以狭长型最为多见,个别病例为向心性宽阔型的情况。对淋巴结皮质回声特征进行观察,呈弥漫性增厚显示,而就髓质回声而言,有较多的髓质回声广泛分布,多数所处的位置较为居中,而个别病例为于一侧局限的情况,细致观察髓质淋巴结回声特征,呈略低显示,两种回声类型间相互呈独立的状态,未出现融合的情况。肠系膜淋巴结炎,此种病理类型诱导的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多在脐周处及右下腹区域分布,形态以狭长型最为多见,皮质存在增厚的情况,回声处于相对减低的状态,髓质因受压而呈变窄显示,回声散在样分布,未出现融合现象;过敏性疾病诱导的腹腔淋巴结肿大,如荨麻疹等,分布具随机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于脐周区域分布的肠系膜淋巴结出现肿大样变化;腹腔淋巴结结核性肿大样变化:多分布在中腹和中下腹处,区域特征不明显,形态多为偏心性宽阔型及向心性宽阔型,皮质存在局限性或向心性增厚的情况,髓质回声相对少见,具偏心性特征,髓质中少部分显示不清晰,采用彩超超声诊断,均可起到理想的鉴别效果[14-15]。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腹腔内肿大淋巴结患儿,采用超声检查,可为明确病变类型、大小、位置提供准确参考依据,便于临床医生对不同的腹腔内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根据超声检出情况行个体化治疗,可促淋巴结最大程度缩小,促使预后显著改善,故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髓质肠系膜皮质
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磁共振IVIM技术对T2DM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价值*
BOLD-MR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肾组织氧合状况
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肾脏皮髓质分离中的应用及时间参数优化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