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

2018-08-01余群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睁眼乙组甲组

余群英

(仁寿县中医医院麻醉科,四川 眉山 620500)

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等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以往临床上常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单纯全麻,但效果一般,患者易出现应激反应和术后苏醒延迟[1]。有研究指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效果,笔者对在仁寿县中医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仁寿县中医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4例患者的入组标准[2]:1)年龄>60岁。2)BMI<25。3)ASA分级为Ⅰ~Ⅱ级。4)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5)髋关节解剖结构正常。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1)有髋关节手术史。2)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心脑血管疾病。3)存在髋关节严重创伤或发育不良。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2例患者。甲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4例;其年龄为60~75岁,平均年龄(68.5±0.2)岁。乙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8例;其年龄为61~75岁,平均年龄(67.6±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仁寿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乙组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方法是:在超声仪和神经刺激仪的双重引导下,对患者进行腰丛及骶丛神经阻滞。在超声影像显示穿刺针到达患者腰丛及骶丛神经附近后,观察在神经刺激仪的刺激下其大腿肌肉收缩的情况。在确认腰丛及骶丛神经的具体位置后,在上述部位分别注入20 ml浓度为7.5%的罗哌卡因。约15 min后,观察患者的神经阻滞平面,并对其进行全麻诱导。为患者插入喉罩,连接麻醉机对其进行机械通气。调整患者的呼吸参数、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在手术的过程中对其麻醉深度进行监测[2]。对甲组患者进行单纯全麻。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然后为其静脉输注0.02~0.04 mg/kg的咪达唑仑、3~ 5 μg/kg的芬太尼、2.0~ 2.5 mg/kg的丙泊酚和0.07~0.15 mg/kg的维库溴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麻醉维持的时间、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麻醉维持的时间、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麻醉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麻醉维持的时间

甲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平均为(17.4±0.2)min,其麻醉维持的时间平均为(345.2±20.2)min。乙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平均为(10.2±0.1)min,其麻醉维持的时间平均为(400.2±10.47)min。乙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短于甲组患者,其麻醉维持的时间长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麻醉维持的时间(min,±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和麻醉维持的时间(min,±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的时间 麻醉维持的时间甲组 42 17.4±0.2 345.2±20.2乙组 42 10.2±0.1 400.2±10.47 t值 6.9 7.8 P值 0.008 0.0007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

乙组患者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16.2±0.1)min、(21.2±0.6)min、(17.6±0.6)d,甲组患者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19.6±0.2)min、(29.2±1.4)min、(20.2±0.1)d。乙组患者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s)

组别 例数 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min)术毕至睁眼的时间(min)术后住院的时间(d)甲组 42 19.6±0.2 29.2±1.4 20.2±0.1乙组 42 16.2±0.1 21.2±0.6 17.6±0.6 t值 6.7 7.6 9.6 P值 0.005 0.007 0.007

2.3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麻醉后,乙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38%)发生恶心,有2例患者(占4.76%)发生呕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3/42);甲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2.38%)发生恶心,有2例患者(占4.76%)发生呕吐,有2例患者(占4.76%)发生尿潴留,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9%(5/42);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讨论

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等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以往临床上常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单纯全麻,但效果一般,患者易出现应激反应和术后苏醒延迟。近年来,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4]。为了进一步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效果,笔者对在仁寿县中医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乙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术毕至呼吸功能恢复的时间、术毕至睁眼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其麻醉维持的时间长于甲组患者。在麻醉后,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的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睁眼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你不知道的睡眠冷知识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