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与突破: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探析

2018-07-31胡博成刘海辉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7期
关键词:非公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经济新常态

胡博成 刘海辉

[摘 要]非公企业党建在经济新常态下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非公企业党建受市场变动影响无法匹配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存在流动党员管理困难等问题。这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精神整合能力和工作主体素质的不足等深层原因直接相关。为此,必须以经济新常态为契机,通过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和加大教育培训,全面突破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的困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党建困境;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7-0048-04

习近平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1]2012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在组织、思想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与非公企业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驱动转变的新常态,以及由此带来的非公企业关、停、并、转流变性加快的境遇相比,非公企业党建仍存在一定困境和不足。如何通过非公企业党建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成为我们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分析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第二,在把握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效不理想的原因。第三,在总结新常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试着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构想。唯有如此,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困境突破。

一、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到中高速、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发展状态。毫无疑问,在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也进入新的发展态势,因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也面临由非公企业关、停、并、转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的“新常态”。受经济新常态影响,部分非公企业生产经营进入“寒冬”,这就导致了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呈现不自觉、无意识以及碎片化特征,严重削弱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中整体性引领生产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主体与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难容性。目前在相当数量的非公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有困难,原因在于党的工作理念与一些非公企业业主经营理念存在一定差距。[2]主要原因在于非公企业以生产经营为第一要务。追逐利润是企业主的主要目的,因此,非公企业始终围绕市场竞争开展经营活动。业主对待党建工作心态复杂,担心党组织活动开展占用生产经营时间耽误企业生产,特别是新常态中企业生存艰难,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党务工作。同时,由于非公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角色的差异,企业高层、中层和基层员工在利益分配、生产关系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在经济新常态下被放大,相比于基层员工,中高层收入相对良好,对党员身份更具开放性心态。但多数基层党员担心党组织活动耽误工作时间,甚至不愿意在企业中亮明党员身份。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员作用发挥受限。虽然非公企业党建在促进企业生产、凝聚员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实中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受到种种局限。第一,由于体制机制问题,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管理结构中的地位不确定、不明晰,非公企业党组织成为游走在企业管理“边缘”组织系统。第二,如上文所述非公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够,对党组织活动开展的认同度不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普通员工更是抱着趋利心态,愿意跟着班组加班不愿跟党组织尽义务,无所谓参不参与党组织活动。第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这在经济新常态中的具体表现更为鲜明:一方面,非公企业中党组织活动开展需要时间、地点和经费保障,这在“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特别是新常态下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无法提供相对恒定的场所经费等保证党组织活動的开展;另一方面,非公企业追逐利益的本性难免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体制机制漏洞游走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这与党组织引领企业合法生产经营存在着本质的矛盾。

(三)经济新常态放大了非公企业党员的流动性和管理难度。非公企业的存续周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得非公企业生存周期和生产规模变动更趋频繁,经济新常态像放大器一样将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周期的不确定性再度放大。当企业进入生产旺季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员工数量也会大量增加。但市场瞬息万变,很可能生产旺季刚开始企业又进入了生产淡季,生产规模的变动性在近年的钢铁行业生产中得到了深刻的说明。恰恰就是非公企业这样快节奏、高频率的流变性,进一步加大了党员的流动性并导致了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单位制逐步瓦解,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原单位组织进入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就业,员工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过程改变了传统党组织关系的稳定性,加剧了党员的流动性问题。市场变化带来的流动性很难有效地把党员纳入规范的管理体制中来,不少党员长期处于游离于党组织的状态。

二、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效不理想的深层机理分析

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在非公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在企业发展、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新常态给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理想现状进行深层原因分析,以期通过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促进新形势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不足。我们党在非公企业党建全新工作领域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既要统筹国家的大政方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建设。面对蓬勃发展的非公经济,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一方面党要不断对非公企业的方针政策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党还要加强非公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非公企业的经营理念取向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其企业管理结构、劳资关系对党建工作的容纳性有限,时至今日,非公企业党建在公司管理中仍没有明确的制度化安排。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管理结构中的制度化安排依旧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党组织建在连队”的组织行为模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在这方面经验不足的突出表现是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问题。

(二)货币化世界中的精神对物质整合能力的错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和思考:由引入资本发展而带来货币化生活世界,以及在此现代性发育过程中如何实现物我和自我统一。人一旦失去精神对物质的整合能力,就会陷入追逐物欲的世俗化世界,失去对理想和信念的掌控。在当今货币化的生活世界,一切都被货币交换所度量,货币成为人们追求幸福、实现价值的联系媒介和利益媒介。一方面,人们享受着货币通约化带来的现代生活平等化、世俗化,通过交换充分感受到了货币化给人们个性和自由方面开辟的巨大空间。另一方面,马克思当年对货币、资本所持有的深刻批判,在当下的中国依然振聋发聩,货币化的世界使得人们将消费物欲的追求和积累作为人生终极目标。面对货币化而来的世界,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思考:如何在适应货币化世界过程中净化广大党员的精神世界,通过精神对物质的整合避免物欲对党的宗旨和原则的消解。非公企业党员弱化了对物质整合的能力,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精神整合对物质的能力明显不足。

(三)非公企业党建三类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作为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业主、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员工三类主体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质量。如上文所述,非公企业业主对待党建的工作态度不同程度影响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而作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除限于职业身份在党务工作中受到业主影响,还受到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制约,对于很多党务尤其是理论方面问题无法讲清楚、讲彻底。党章中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这主要是规定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义务,党组织的权利是什么,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占据什么地位等等问题都没有解答,学术界对党组织开展活动给企业带来何种收益的学理性分析也严重不足,以上诸多方面制约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有效开展党组织活动。党务工作者召集党员开展活动主要依据来自于上级党组织,党组织活动与业务活动开展无法有效结合。

三、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构想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并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确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客观上,新常态给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发展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可以通过非公企业党建不断打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有效联系通道,助力于解决新常态中非公企业发展问题,这对非公企业党建困境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新常态为契机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没有一套完整的体制机制,这反映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域就是各地区不断涌现出来的工作模式。诚然各地的党建工作模式和方法对于当地的党建工作开展意义重大,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不具现实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制度化安排是缺失的,党组织工作在非公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基本处于边缘地位,这是目前非公企业党建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因而必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能和地位,将党组织嵌入非公企业内部治理体制中,让党组织成为企业内部性结构。也只有这样,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经费才会有充分的保障,才会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开展工青妇等群众性工作的作用,真正实现党群工作的一体化发展。另外要正确理解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的含义,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目的是营造健康向上的非公企业文化精神和企业伦理,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组织、思想优势,积极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最终的导向与企业合法盈利最大化实现是高度契合的。

(二)以抓生产为着力点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形式。经济新常态中,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新做法。总结和反思这些模式、做法,我们发现它们都呈现出了抓生产促效益的共性特征。经济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以抓生产为着力点,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形式,通過区域化党建等形式,切实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上文中已经分析到新常态下企业的流变性加大非公企业党员的管理难度,因而通过区域化党建工作形式突破原单位的、垂直管理的党员管理,建立起吸纳各类经济组织的横向党员管理形式意义重大。区域化党建是近些年来基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而来的党建新探索,其突破地域、产业、行业、层级限制,是新常态下应对企业流变而来的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的有效举措。在流动人员比较集中的行业和区域,坚持党组织共建、党员共管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对非公企业中的党组织实行动态调整,将因企业关停并转变化引起党支部解散的、留在本区域的党员组织关系继续保留下来,等待时间和条件成熟再次建立党支部。区域化党建既保证了非公经济组织有序生产,又有助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的连续是保证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前提,区域化党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精准施药”。

(三)进一步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主体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不同程度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给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流动性党员管理的挑战,同时也给非公企业三类主体的培训工作带来机遇。针对企业业主对党组织工作认识的不明确、企业党务工作者开展党组织活动不主动、基层党员“隐藏”党员身份的问题,以及部分党员的趋利性心态,要以经济新常态为契机加大非公企业三类主体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有效提升非公企业党建三类主体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为下一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主要思路是充分利用新常态的发展契机,借助于党组织内外的培训资源,创新非公企业党建三类工作主体的教育方式。具体落实就是充分利用生产周期的低谷时段、生产淡季,利用各层级党校开展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轮岗培训,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坚持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思想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李章军.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2-03-22(1).

[2]邱卫东,胡博成.嵌入与整合: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8(01).

[3]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46.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非公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经济新常态
浅议非公企业职工管理的视角与方法
非公企业恶意欠薪犯罪情况调研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