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保障

2018-07-30吕雪

商情 2018年32期
关键词:保障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吕雪

【摘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我们必须让“工匠精神”扎根于职业教育,以现代学徒制为体制基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形成政府及社会各力量全方位支持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工匠精神 传承 保障

“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一直是这两年社会上的热词,它们都跟职业教育密切相关。职业院校应该把工匠精神、工匠文化融合在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里,而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来培养既懂理论又精通操作的现代工匠。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中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二、现代学徒制的困境

现代学徒制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但是在试点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导致同一行业不同试点项目培养的学徒技能知识结构有差异。应该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国家标准,确保学生通过现代学徒制能够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均得到认可。

(二)缺少制度保障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试点,不少学生还未满16周岁。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人校即人厂”的培养方式,与“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有关规定相冲突。应该尽快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等,从法律上确立现代学徒制中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赋予学徒独特的、具有“准员工”和“学生”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

(三)人才培养成本分担不明

各地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特别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通过减税、政府购买服务或者补贴的方式给予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适当支持。

三、我们何以需要“工匠精神”?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上既义不容辞又责无旁贷。一直以来,学生找不到满意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员工,中职院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始终存在,结构性失业反映出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不一致性。事实上,在与就业市场和行业企业的接触中,中职院校也逐步意识到培养学生专注、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囿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障碍,中职院校在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面临着“内忧外困”的尴尬局面。

四、究竟何谓“工匠精神”

谈到工匠精神,这并不是一个当前时代产生的新词,也并非舶来品,中国古代就有句话,叫做“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很好的给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蕴。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体现在:(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5)敬畏、人魂,指的是“匠人”在工作时,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6)谦恭、自省,指的是“匠人”对做的事情并不吹嘘,实事求是。

五、现代学徒制中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主,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较为欠缺。现如今社会迫切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为了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我们必须让“工匠精神”扎根于职业教育,以现代学徒制为体制基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形成政府及社会各力量全方位支持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一)企业一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考核标准

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内化,那么企业便成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力量。企业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通过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工作规范、制定最终考核及企业录用标准等。

(二)学校——开展思政道德素质教育,组织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活动

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中以培养学生通识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在教育过程中也能通过开展思政道德素质教育,组织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活动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与企业共同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三)政府——引导并转变社会就业观念,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工匠

政府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划者和政策的制定者,能够给予“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以政策支持。首先应引导并转变社会就业观念,倡导职业平等。其次,制定相关政策对在平凡岗位上有重大贡献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四)社会力量——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搭建信息平台,提高职业尊重

通过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搭建现代化公众平台等提高工匠职业尊重的方式,来营造全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崇尚。在移动互联网上搭建宣传“工匠精神”的公众平台,将工匠们的个人事迹及工作、生活中的个人故事在网上宣传,让新一代优秀年轻工匠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工作时的一些故事,向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技术技能,与奋斗在不同岗位上的年轻人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宣传展示提高工匠们的职业尊重。

参考文献:

[1]王寿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认知与培育传承[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庄西真.了不起的工匠精神[J].职教论坛,2016,(10).

猜你喜欢

保障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