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科竞赛组织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7-30薛党勤张林海蔡广宇李阳宗荣珍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学科竞赛项目驱动

薛党勤 张林海 蔡广宇 李阳 宗荣珍

[摘 要] 学科竞赛是当今高校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针对目前高校学科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业学科竞赛以项目驱动的运行模式,经过实践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运行模式对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学风的改善有全面的引导,激发了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学科竞赛;项目驱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14-02

科竞赛在高校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高校学生能力水平的体现。目前《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已公布,评估方案中对大学生竞赛的项目设置和学科竞赛影响力为主要依据,遴选了19项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赛项目。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种学科专业的竞赛,一般都是校级的预赛到省级的复赛,最后代表省级参加国家的决赛级别,都起到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及意识、工程实践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南阳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此次竞赛评估结查排在了河南省30强,这与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分不开的,但是在学科竞赛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奖励措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度化、规范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南阳理工学院就学科竞赛一直在完善体系及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保障学生及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并依托学科竞赛,对学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全方位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现结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举办的首届专业技能大赛及自身参加和组织过的竞赛经验进行探讨。

一 学科竞赛意义

学科竞赛是以竞赛的方法,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它涵盖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竞争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面向大学生的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对于高校教学的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学科竞赛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功能

学生通过各种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不仅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团结协助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锻炼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学科竞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功能

目前,高等院校学科性竞赛活动主要有教育教学部门组织,有关专业协会及企业协办,参赛组织形式有个人赛和团体形式的比赛,主要作用还是培养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所以,除了个人竞争意识的培养之外,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提高。

3 学科竞赛具有改善学风的功能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利于了解知识的欠缺及重要性,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善了学风,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校的学风得到了良性发展。

4 学科竞赛具有改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的功能

学科竞赛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体现,在改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学科竞赛,把专业课程设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及开放实验课等有机融合,把专业课和实践课中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学科竞赛环节。竞赛指导教师在学生比赛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知识结构薄弱点,教授课堂中知识的着重点,使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1-2]。

二 学科竞赛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学风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学科竞赛在高校的开展由来已久,但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学科竞赛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机制,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欠缺、教师和学生参与率不高、企业等外界参与度低、参赛项目与实践教学脱节、为获奖而参赛等现象[3-4]。以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为例,没有专门的负责学科竞赛的部门及管理人员,没有规章制度及激励机制。过去,学院只组织参加了省级、国家级的“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团体赛和个人赛总共也就十几个学生参加,影响范围有限。而院级几乎没有组织过专业技能竞赛,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机器人大赛都没有组织参赛,因此,参赛普及面小,大多数学生不能进行有效实践训练和参赛。

鉴于此,为改进学生学风,增加学生参加竞赛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与水平,我们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科竞赛组织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来改进上述问题。

三 以项目为驱动的学科竞赛组织运行模式

模式介绍:2016年起,机械学院尝试了分学科分專业的学科竞赛方法,举办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第一届专业技能大赛。大赛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竞赛委员会,由学院大学生综合创新实训中心负责日常的组织工作,将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竞赛方案拟定,再以项目包含经费的形式,由五个专业教研室主任牵头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各个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各教研室及实验室教师全员参与,制定了实验室开放日及答疑时间,让学生根据竞赛内容充分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准备参赛。参赛项目又进行了校企合作,每个项目竞赛方案由企业赞助,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学科竞赛的方式进行了冠名。

此次赛事是机械学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涉及专业最多的一次专业基本技能大练兵,持续了近两个月,先后开展了机械手工绘图技能大赛、金相制备技能大赛、AUTOCAD绘图技能大赛、焊接技能大赛、产品质量检测技能大赛、铸造技能大赛、电工电子技术大赛、发动机拆装及故障检测等9项子活动。参赛学生涉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参赛学生达到1300人之多。最终结果对161学生进行了表彰。

项目特色:经过近两年实践,作为分专业分年级进行学科竞赛,由每个教研室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调动各个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各自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竞赛内容,以此为方法,激发大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学科竞赛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组织方式,引进企业赞助,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竞赛项目的設置。

创新之处:在于充分发挥各个教师在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学风的改善有全面的引导,积极探索与努力构建学科竞赛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与制度建设,使理论从属于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机械学院乃至全校的学科竞赛方案。

四 以项目驱动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果

项目的实施对机械学院学生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训练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学风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项目的实施增加学生广泛参与度,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自发形成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潮,整个过程中,专业知识不但进行了巩固和活学活用,而且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能力进一步提高。

项目的实施拓展了学生知识面的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专业竞赛项目,融合了企业及专业类的知识内容。因此,为了提高作品的技术先进性,分组组队、自愿组合,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团队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通过项目的实施与校级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合作专业技能竞赛,省级竞赛、国家级竞赛重构成了五级制学科竞赛形式,有利于竞赛体系的完善,对于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3.

[2]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3]曾庆均,曾晓松.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构建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4):101-105.

[4]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10(5):8-10.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学科竞赛项目驱动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