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童心,让每位队员拥有缤纷童年
——记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

2018-07-25闵行区实验小学尤兆蕾

少先队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队少先队队员

□ 闵行区实验小学 尤兆蕾

闵行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自2004年起,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拓展,从原先的一个校区30个中队,到现在“一校四区”共141个中队,6200多名红绿领巾。1999年9月,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在闵行开展实验性研究,何学锋校长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契机,立即申报了实验校,带领全校老师积极投入到实践研究中,至今坚持开展学校层面的研究性变革实践已近20个年头。在这过程中,学校在传承百年老校办学精神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并生长出了学校办学之魂,即“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办学核心理念,也形成了何校长独特的办学理想追求——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享有童年生活的充实与幸福;让教师主动智慧地工作,体验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在何校长的引领下,全校教师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准则和共同的目标。

一、以整体视野构建少先队实践课程体系

早在多年前,当社会主流对儿童的发展还停留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认识阶段,何校长就这样说:“要让孩子们有快乐的童年,享受真正的快乐;要让孩子们有丰富的成长经历,让这些经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他们成长的不竭动力。”

于是,何校长开始带领教师团队,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培养具有实小特色的育人目标出发,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整体思考与策划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和活动,逐渐架构起“蒙正学生成长体验课程”。

1.确立课程核心理念与目标

在“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办学核心理念引领下,结合少先队组织“通过活动,促进民主管理和自主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学校确立了“蒙以养正·群且自主”课程核心理念,即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少先队实践课程的设计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满足队员的发展需求,通过系列性的各类体验活动“启学识兴趣之蒙,养言行德性之正”,实现“乐群自主、才高志远、大气灵动”的育人目标。

2.构建整体课程体系

“蒙正学生成长体验课程”包含五大版块课程,即“健康养成、蒙娃当家、缤纷四季、仪式庆典、开心远足”,这五大版块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少先队活动的所有领域和项目。学校在版块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学年的时间跨度和活动的空间位置等维度分层策划具体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使课程设置在纵向的年级层面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在横向的学年层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综合性。

五大版块的体验课程,在队员成长中分别起到不同作用,满足不同方面的成长需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健康养成”指向队员个体的身心健康,引导队员具备良好习惯和文明言行;“蒙娃当家”凸显各级组织的自主管理,将队员个体和中队、大队联系起来,实现每一个队员都是队组织小主人的目标;“仪式庆典”将队员成长的里程碑,发展成阶段性的成长主旋律;“开心远足”引导队员走向校外,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公民意识;“缤纷四季”课程引导学生接触蕴含在四季转换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变化,打通学生成长中,个体与自我、与集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世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如果说“仪式庆典”是在纵向上将学生五年的生命成长串联起来,那“缤纷四季”则在每一年的横轴上,体现生命成长的丰富性。

3. 丰富与完善,适应发展需求

在课程整体架构的过程中,学校改革实践的步伐一直未曾停下,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学校的变革,更重要的是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蒙正学生成长体验课程”始终在何校长带领下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中。

“缤纷四季”这一课程版块,是2017年9月才正式出台的,它替代了原先的“缤纷节日”,其中的体验活动也从原先的“四大校园主题节”,调整为“校园四季”主题活动,在开展“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何校长意识到原先的以单一学科为活动内容和方式的主题节,如“科技节”“艺术节”虽然深受队员欢迎,但从满足队员全面发展而言,终究犹如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加餐”或是“大餐”,在某一主题节开展的时候,同一品种的“营养”会太多太集中而显得有些“过剩”,但过了这一时间节点,这一品种的“营养”又会显得特别稀缺。于是,他带领师生,打破原有活动体系,开展“校园四季”主题活动,形成了“春天的声音”“夏天的气息”“秋天的色彩”“冬天的味道”这富有实小特色的四季系列活动,弥补了以往活动中文化传承的缺失,让队员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植生命成长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沃土中而更为坚定、厚实。融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于科学探索、艺术感染中,充分体现综合性,使队员获得美的熏陶,生命更加灵动;在欣赏自然中,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再如“开心远足”版块,原先仅仅是对春秋游活动进行整体策划,渐渐形成“蒙蒙正正走向社区”“蒙蒙正正看家乡”“蒙蒙正正牵手山区”“蒙蒙正正看世界”等范围越来越大的研学寻访活动系列,让队员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整体架构的少先队实践课程,为队员成长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让队员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多彩的童年经历。

二、以发展目光打造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成事成人”是“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何校长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何校长不仅关注队员的真实成长,也重视教师的发展,他说:“辅导员快乐起来,队员才能快乐起来;辅导员有自主精神,队员才有自主精神;辅导员有创新意识,队员才有创新意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一直是何校长非常关心和重视的。

1.形成学习机制和研究氛围

何校长把4位大队辅导员当作中层管理团队的新生力量。为了促使大队辅导员养成自我岗位工作阶段性反思的习惯与能力,他亲自为辅导员开展培训,带领辅导员参与系列性的中层研修。他鼓励大队辅导员在全体中层,甚至全体教师面前,交流自己的工作情况。辅导员们从一开始简单罗列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荣誉,到渐渐学会表达所思所想所为,关注工作的站位与价值取向,工作推进的路径与过程,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以及对队员发展带来的变化作用等。

141位中队辅导员是何校长心目中非常重要的一支队伍。为了提升中队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学校在课表上专门排出时间,确保中队辅导员每周有两节课的时间,可以共同开展研修。另一方面,学校全面梳理中队辅导员工作内容,对中队日常工作开展调研,分析中队辅导员所需基本知识、技能和相关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包括中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少先队知识、特殊生教育、品社课教学、少先队活动课、科研等,设计每学期的研修活动内容。

学校鼓励辅导员们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明确自己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前沿研究,并将之作为“教师自主性发展性考核”内容之一。在这样的氛围中,每学年老师们确立的和少先队相关的研究项目多达四五十项,极好地推动少先队工作持续发展。同时,老师们也通过项目交流等形式,形成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

2.鼓励改革举措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职业价值、职业幸福,很大程度来自工作中的创新。”何校长常对老师们说,“同样的工作,今年做、明年再做,不可能完全照旧的,要思考如何变化,为什么变,怎么变。”少先队工作可供创新的空间就更大了。

近年来,学校少代会大队委员竞选的流程、方式一直在变,以往中队推选了候选人,直接参与大队委员候选人选举,现在又增设了笔试和口试两道关。笔试考的是少先队基本知识;而口试,要求候选人当场抽签,面对所有老师和队员代表表达对学校活动的思考。在一次次的求变中,大队辅导员不断思考如何选拔真正有能力承担重任的队干部,传递的是对小干部这一角色的正确认识。

不仅少代会,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一四牵手”“二年级入队系列教育活动”“三年级我们十岁啦”“五年级红领巾军校、毕业季”等传统活动,在每年的实施中,年级德育组长作为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会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去创新,让活动每年呈现新面貌,让活动的育人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校园活动落实到中队的时候,学校同样不希望是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而是鼓励中队辅导员在理解活动内涵的同时,能根据自己中队队员的需求,个性化地实施。比如从校园四季活动在中队的落实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可喜的现象,同样的活动,因为不同年级,不同中队而创生出丰富的形态:“缤纷果园‘枣’知道”“小树中队的四季电台”“四季,把爱带回家”……极大地丰富了中队生活。

3.激发价值认同和职业幸福

为及时鼓励和肯定中队辅导员的发展,学校设定了一系列奖励机制。在校级骨干评选方面,设了从高到低三个级别:首席、品牌、特色。为了鼓励1~3年的新教师,又为他们设了“新秀”级。每一年春天,学校评选校“优秀中队辅导员”。在此基础上,每两年一届教师节,评选“十佳优秀辅导员”。

自2008年开始,学校为全体中队辅导员开设了“中队辅导员节”,自每年3月的第三周开始,为期两周。每到春暖花开,“中队辅导员节”就拉开了序幕。何学锋校长和四位校区执行校长会向每位中队辅导员亲手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撰写了评语和祝福的贺卡。每一篇评语各不相同,是针对每一个中队辅导员精心撰写的,凸显了对每位中队辅导员特色的肯定,并提出了个性化的发展建议,体现了学校管理团队日常对中队辅导员的关注和了解,表达了最真诚的激励,让辅导员们非常感动。

建设一支热爱儿童、热爱工作,有活力、能创新的辅导员队伍,让队员们七色童年有了一道保护墙;让少先队体验课程有了生命活力;让童年的每一种色彩灵动了起来。

三、以儿童身份走近队员,做队员同盟军

作为校长,何学锋通过建设系统的课程,和有专业能力的辅导员队伍,为队员营造起良好的成长生态环境,促进“一校四区”少先队工作持续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始终把自己当成孩子,走到队员们身边,发现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游戏。

1.倾听心声

近年来,校长定期与少代会常任制代表面对面,进行沟通对话,已经形成制度。之所以坚持这样做,是因为何校长认为这样可以广泛、充分地倾听来自一线少先队员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很多建议都是他平时在中层领导或是教师那里听不到的。如有队员提出“教师课间拖堂的现象很普遍,建议校长将下课铃声设置为缓、急、再急三种状态”;有的队员提出“学校设立的每月最后一天‘无作业日’好是好,可我们的老师在其前或后一天会布置更多的作业,希望校长能够管一管”,也有的队员提出“学校食堂的叔叔也是学校的一员,也要给队员们做出榜样,可他们有时搬饭菜热了就打赤膊,非常不雅观”,等等。

队员们的想法,校长总是非常重视。于是,下课铃声真的有了两次,在正式下课铃前的三分钟,广播里会响起一段轻柔的音乐,提醒老师们准备下课了。“下课不拖堂”也成了实验小学的“七不”规范之一,需要每位老师严格遵守。“无作业日”也真的成了“无作业日”,不仅没有书面作业,老师们还会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的课余时间轻松而有意义。

何校长就是这样,通过倾听队员心声,培养了队员主人翁精神,鼓励队员们发现问题,大胆表达,促进学校的管理。

2.关注日常

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迎面走来,欢快地喊一声“校长好!”何校长停下脚步,摸摸小男孩的脑袋,“你好!”突然发现,男孩子胸前的红领巾皱得拧成一股绳了,看上去还有被咬过的痕迹。何校长暗暗摇摇头,转身找来四位辅导员,告诉她们:红领巾是队员的标志,引导每个队员珍爱领巾是队组织永远的话题。于是,四个校区开展了队风队纪比赛的活动。全体三年级学生学习规范佩戴红领巾,并在自己的“十岁生日”庆典仪式上,向全体家长进行展示。

何校长认为,眼睛里要有队员,要能看到队员的需求,适时进行引导,这样的教育才是真实的。

3.共同游戏

“七彩仲夏梦——闵行区实验小学2017六一篝火晚会”终于在同学们的热盼中拉开序幕,整个会场气氛热烈且温馨。

晚会进行至一半,神秘人物登场,晚会瞬间进入高潮。原来是“功夫熊猫”来送火种了。只见他右手将火把举过头顶,右脚站定,左脚高高踢起,身体丰满却无比矫健。这经典造型彻底点燃了全场的热情,笑声、欢呼声震耳欲聋。“功夫熊猫”送上温馨祝福、传递火种之后,在大家的期待中摘下头套,露出一个黑黑的脑袋,头发都湿透了,用力呼吸着新鲜空气却一脸灿烂的笑。“何校长!”台下异口同声地叫开了。

每年的六一篝火晚会,何校长总是以萌萌的卡通人物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给大家送上满满的祝福。从独具天赋、温厚睿智的哈利波特魔法学校校长到乐于助人、法力无边的哆啦A梦,可爱的何校长的每次精彩亮相,会场上的孩子总是被惊呆,然后是尖叫加沸腾。如此有童心的校长,如此好玩的学校,队员们不乐坏才怪呢!

何校长是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劳模,上海市第十届党代表,闵行区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现为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名校长培养基地副主持人,闵行区小学校长培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小王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童心的大人,永远不会懂孩子的世界,尽管他们也有过童年,但他们早就忘了!”生活阅历赋予何校长以成熟与练达,然而,他却一直保持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真的童心。他以自己的童心,呵护实小每一个队员的童心,让每一个队员带着童年的幸福和梦想,坚实地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中队少先队队员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小哪吒中队修炼记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加入少先队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五(5)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