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并进,夯实少先队仪式教育自主求实,培养爱国荣校之学子

2018-07-25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校长周英儁

少先队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争章少先队仪式

□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校长 周英儁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沃土,精心策划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经验的仪式教育活动,能够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教会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并起到对学生群体的激励和示范作用,是初中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少先队具有独特的儿童文化礼仪特征,它不仅是少先队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更承载着少先队政治启蒙、信仰启迪的教育使命。

一、结合分年级德育目标,形成少先队仪式系列

初中少先队的仪式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学校在开展仪式教育中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根据队员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实施教育活动;面向全体队员普遍开展教育活动;根据队员差异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活动作为课程的一种形式设置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德育目标,通过分年段的主题仪式教育活动,构建队员成长的阶梯。

仪式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从一些普通的活动中挖掘出仪式的价值。如在六年级,学校的德育目标为“适应”,以“如何迈好初中第一步”为主题,开展新生军训、入学适应与规范教育;少先队通过“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让队员们明白“领巾大责任大”,从小激励队员为实现中国梦而勤奋学习、茁壮成长;在七年级,学校的德育目标为“融入”,开展文明规范与礼仪教育,少先队通过“重温铭言仪式”,让队员们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做好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贡献的准备;在八年级,学校的德育目标为“坚韧”,通过挫折教育与青春期教育,结合 “十四岁生日仪式”,让队员学习少先队、共青团知识,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团队精神,进行自主管理,锻炼生活技能等,指导队员珍惜十四岁的青春年华,迈好青春第一步;在九年级,学校的德育目标为“励志”,开展青春理想与责任教育,结合毕业典礼,举行离队仪式,标志着队员们从此告别少年时代,迈入了青年时代,激励队员们尽早准备适应新的生活,迎接全新的挑战。

学校通过隆重、庄严的组织仪式,增强队员们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和归属感,同时让师生经历共同的情感体验,使普通的活动成为不普通的经历,激发师生对学校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通过设置评价标准,优化仪式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

教育离不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指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突出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性客观评价,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学校借助少先队活动,积极探索适合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模式。

一是设置评价目标。例如,七年级的重温铭言仪式,根据雏鹰争章中对于“铭言章”的达标要求,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的要求,结合七年级的分年级德育目标——“融入”,确立七年级的雏鹰争章目标为争“铭言章”,旨在鼓励所有七年级队员践行少先队的三句铭言,心有家国,责任在肩,学会主动在集体中帮助别人,并能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不向困难低头。

二是体现过程评价。通过重温“少先队铭言”,学习“队员修养”,发扬“少先队的六种精神”;并按上述内容,记录自己成功实践的过程与感悟;同时参加两次小队“铭言行动日”活动;参加一次“铭言小论坛”,并交流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这四个要求实现达标,即可争得“铭言章”。

三是凸显教育体验。在“争章”评价过程中,为了更方便、更快捷地让队员记录自己成功实践的过程与感悟,学校大队部尝试让队员通过 “小打卡”程序每日打卡,发表“打卡日记”,上传自己践行三句铭言的体验文字和照片。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队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其中,以提高队员们参与争章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在活动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另外,如何巧妙地整合仪式教育与雏鹰争章的相关内容,让队员们真正喜爱上为他们所设计的课程和仪式活动,而不觉得是额外的负担,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时尚感、便捷度,并可记录和可评价,这也是我校大队部一直致力于思考并探索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在探索为每一位队员打造“南洋护照本”,作为他们初中四年的少先队活动记录本,通过记载队员所参加过的每一次仪式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经历、外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所争得的雏鹰奖章、市区校级荣誉等,所有孩子们获得的荣耀、想被铭记的内容都可以被保存起来。当毕业离队的孩子们在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专属护照本时,内心一定满是对于少先队、对于“南洋”的美好回忆。

三、依托系列主题教育,丰富爱国荣校的文化内涵

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中学是国人自主创建的第一所新式中学,始终坚守“知行并进,为己积福、为家增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的育人思想。学校人文底蕴深厚,校友名人辈出,如: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文学泰斗巴金、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著名学者钱玄同、丁石孙以及朱道本等23位中外院士等,爱国荣校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我校少先队始终坚持校本化的实践教育,把校史资源融入教育活动之中。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在中队中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倡导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下志向,放飞梦想”为主旋律,结合各类节庆和纪念日的教育契机,以升旗仪式、板报宣传、红领巾广播等为主阵地,加强爱国荣校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理解“我的中国梦”内涵,明白要实现梦想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认真做起的道理。

二是榜样示范教育:利用“南中”博物馆、院士大厅、校园科技馆等校史校情资源,开展爱校、爱祖国的教育活动,增强队员们作为“南洋”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开展“我是向上向善好队员”主题队日活动,“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少先队员的良好品德。

三是缅怀感恩教育:以“缅怀先烈、激我奋发”的系列活动、国旗下讲话、走进龙华烈士陵园、校园“先驱园”的烈士日公祭、百老讲师团进校园等活动,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优良传统,传承英烈们的高尚精神、民族气节。

四是温馨关爱教育:整合各类德育爱心活动,使之成为学校关爱教育活动系列,如:学雷锋义卖筹款活动、三八妇女节感恩母爱、九月重阳敬老等,意在教育学生向善、学会关爱他人。

活动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通过设置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队员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队员们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培养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理念信念、报效国家的使命感。

四、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校本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开展少先队活动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当前形势,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找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新路,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当中,真正发挥出少先队教育的功能。一是继续以“养成教育、关爱教育”传统理念为引领,深入开展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加强对学生“两纲”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二是丰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将学校开展的富有成效的少先队专题教育活动,梳理、固化、建构为相应的校本课程,在新生入学教育、仪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逐渐课程化。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和少先队红领巾小社团活动为载体,增强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性、吸引力和获得感。从教育评价的角度思考,在利用多种方法评价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全面、客观和及时地收集学生的活动参与行为、习惯和态度变化的信息,帮助学生自觉调节自身的活动过程,提高他们的活动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动力。同时,通过引导队员们的自我评价,引导他们积极进取、自主实践和自我成长。

百年前我校的首任校长王培孙先生敢为天下先,开创了国人自主创办的中国新式中学教育的先河,力行科教救国。而今在新时代的中学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继承“知行并进”之育人思想,恪守“自主求实”之精神,立德树人,为少先队员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和道德基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争章少先队仪式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加入少先队
仪式感
基于少先队“红领巾争章”项目的价值观教育思考
仪式感重要吗?
Talking strategies
问计于童 快乐争章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