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技术对高校教学效率的促进

2018-07-24贾力维南洋黄楠楠付蕾马一达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教学效率

贾力维南洋 黄楠楠 付蕾 马一达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也走进了高校课堂成为新颖和高效的教学工具。认清移动互联网性质,避免移动互联教学的缺点,将其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融合,有针对性的提高学习效率,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效率 系统学习 移动互联网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项目编号GJD121406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项目,项目编号XJJ201505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34-02教育是一项古老而常新的行业。知识的传播、技能的训练、思维的培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需求,与其他传统的行业相比,教育行业从古至今都是需求量巨大且经久不衰。围绕着传道、受业、解惑,教育行业不断的在各个角度进行着变革。但无论任何教育改革,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提升教学效率服务。

当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普及和渗透,对高等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授课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1]。慕课(MOOC)、微课等互联网学习模式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变化。而实现教育理念的变化,需要解决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装备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今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稳定的体系,单纯依靠其自身的改良难以撼动其稳定而固化的运行机制。稳定体系的自我革新是缺少动力的,除非遇到外力的逼迫。而今传媒、商业、娱乐都在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下发生了巨大变革。高校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必然无法离开移动互联网的影响[2]。

一、教学效率的定义

关于教学效率,并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大体上可以把教学效率按照两种界定模式划分:狭义上,从教学时长的角度以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时长与总教学时长的比值作为教学效率的定义,是类似于经济学上的效率的概念。广义上的教学效率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效益与教学成本的比值。可以理解为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收获/(教师的教学投入+学生的学习投入)。最终影响教学效率高低的因素,可以归结为教师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及教学(学习)策略[3]。

二、移动互联学习的特点

移动化联网学习平台灵活多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已经在我们身边普及内容上,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可以降低授课难度;传统的教育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在统一的教室完成学习过程,而互联网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习过程的桎梏。手机、平板电脑成为教材的容器,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学习或者复习。宿舍、地铁都会成为学生的教室。但纯粹的互聯网学习存在着其固有的缺陷,给互联网学习的普及和深入发展带来困难。为了迎合移动平台用户的学习要求和自身情况,移动互联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4]:学习内容浅显化、科普化,避开学习内容中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部分,选取某一相对独立的内容作为主题,使学习难度降低。破坏了传统学习模式中完整的、线性的结构,系统知识的构建被知识点的堆积所取代,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互联网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移动互联技术对高校教学效率的促进

完整的教学链包含有以下几个环节:系统的教学内容、良好的学习氛围、完善的课堂讲解、及时的教学答疑、作业布置与修改、准确及时的动态教学评价。单纯的、开放式的移动互联学习模式倾向于将信息量小、浅显易懂、主题化的小段知识作为自身授课内容,因此通常不能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和背后的机理。其碎片化,主题化的教学内容存在弱化知识体系构建的问题。但如果将移动互联学习柔和进以上教学环节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5]。

1.移动互联技术强化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对学生吸引力。今天的大学生生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设备长大,在大学校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接近100%。智能手机集通讯、娱乐功能于一身,移动互联时代的眼球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争夺用户的目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去争夺学生的注意力[6]。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利用音频、视频、动画演示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平面内容立体化。高校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课程会涉及到复杂抽象的理论概念,如化学中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是通过负责的理论计算推算出来的概率,只依靠单纯的文字描述增大了学生理解难度。移动互联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出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利用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原子轨道的形态。方便学生理解利用原子轨道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过程。这是传统的平面纸质媒介难以完成的。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教师准备一次资料,学生可以反复的观看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2.移动互联技术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让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的组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讲解要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要符合自身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对于教学对象的充分了解。传统的高等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大班授课,一个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无力做到对每个人充分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真实学情难以掌握,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是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之一。传统的高校评价模式多是一次性评价,在期末考试衡量整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真实的学习状况不够了解,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方向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了解,会使教学没有针对性。造成这两方面问题的共同原因就是缺乏一种有效的动态评价手段。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动态评价,可以理解为通多多次评价,在每次评价期间插入适当的教学调整,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调节教师的授课内容、节奏、教学重点和授课难度。在多次的评价中学生也会对自身的学习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动态评价可以很好的帮助师生认识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方法,提升从两方面着手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的动态评价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撑,如通过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评测过程中需要有教室容纳学生、占用教学时间、教室需要大量的时间阅卷、批改和统计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对于小班授课,这种动态评价尚可接受;对于班额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班授课,动态评价难以实施。移动互联技术可以改变这种困境。以移动互联平台为载体的动态评价不受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教室、在寝室、在任何合适的地方完成教师布置的测验内容,摆脱了场地的限制,使评测和学生的自学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种移动平台动态评价摆脱了时间的限制,教师只需要规定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教师布置的评测即可。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自我学习,充分利用时间,提升教学效率。甚至,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在评测内容上,教师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一次性建立题库,学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平台小程序、专业的云课程软件自动组卷,保证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测验题目互不相同,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问题。对于教师、同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反复重复的布置作业、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云课程或移动互联平(下转182页)(上接34页)台小程序自动对学生的测验给分,并统计试卷情况、得分情况,并形成统计结果供教师参考。

3.移动互联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课上、课下学习氛围,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高校中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新生入学成绩接近,学习能力相似,但在期末成绩上多数遵循正态分布,分数差距拉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有一个现象,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成绩相差较小,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与最差的同学多集中在一个寝室中。从众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小范围内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小环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移动互联技术将即时通讯功能和社交功能集合在一起,相同朋友圈的同学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等动态。类似朋友圈的关注功能唤起榜样的力量,鞭策同学向优秀的同学看起,建立起你追我赶的学习圈子。在课后,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建立分组讨论和课下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是互相帮助,更是良性的竞争。

四、移动互联技术与高校教学的融合

在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的高校教学融合是一种定制化的学习。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学科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建立都遵循其内在规律,只要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就可以打造效率更高的学习模式。借助移动互联这一工具可以預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炮制”,对教学内容加工后,降低学生理解、消化内容的难度。移动互联网同时还是一种容器,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小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任何知识的内化必然要经历解构和重构两个步骤,单纯信息的摄取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以碎片化的模式学习解构后的知识点,教师以系统化的角度将学生的知识点重构成知识体系,共同作用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为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大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

移动互联技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可以避免互联网碎片化的特点造成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内化过程碎片化,在解构和重构两方面提升教学效率。移动互联网可以作为降低授课难度的加工工具、解构知识的辅助工具和帮助师生互相加深了解认识的沟通工具。

参考文献:

[1]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多重影响研究[J].张秋月,韩露.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2]于海燕.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移动学习习惯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1-2.

[3]教学名师视角下提高大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J].陈成钢,李维.现代大学教育.2014(04).

[4]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02):88-94.

[5]孙宽宁,徐继存,焦炜.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游离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6]魏雪峰,杨现民,张玉梅.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适用场景与高效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117-122.

作者简介:

贾力维(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从事化学教育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教学效率
微美学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