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微探究教学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2018-07-24刘晓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这一学科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主要手段,在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时,教师通常都会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与传承。因此,本人就从语文教学手段出发,浅析语文微探究教学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传统文化 传承与理解

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文学综合素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缘故,许多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为学生灌输中国的传统文化,帮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1]

一、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语文文本进行教学

合适的语文教学文本,对于学生进行关于传统知识的语文学习具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的缘故,对于某些中国的传统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同时,语文教材也是学生经常阅读的文本。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或是推荐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完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关于意象的描写。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中,作者将自己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之上,从而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古人在进行作品创作经常借助生活中的传统物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向具有强烈的传承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意向表达较为强烈的书籍,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领会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 中国的经典名著,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文本,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古典名著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对于中国古典名著的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来完成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在无形中向学生传播中国的古典文化,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延续下去。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边小时可以更好地对书籍进行阅读,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与传承,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2]

二、进行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许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比不上一些外国文化。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安排语文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任务。所以说,教师可以对原有语文教学手段进行一定的创新,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辅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音频和视频。从而使得学生从视觉以及听觉出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理解,帮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探索。例如,教师在讲解《猴王出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的介绍本章节的出处,向学生讲解《西游记》大致内容,随后,教师在安排时间,为学生播放关于《猴王出世》这一课文的相关影视资料,从而保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学生的心里就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中国知识进行传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

三、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融合,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寻找文章中相关的中国传统知识,从而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大道之行也》时,就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因为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了文章的译文之后,为学生一点点的讲解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关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完成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需要考虑教材的学习安排,还需要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学习的学习状态。只有当想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激情时,语文教学任务才能有效的进行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时向学生询问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合理改变教学方向,从而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传播与理解。

结语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强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文学习素质。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合理调整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完成关于语文知识的传承任务,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范围。

參考文献

[1]程晓毅.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3):12-15

[2]罗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2):22-23

作者简介

刘晓阳(1979.07—),男,汉族,本科,贵州省兴义三中,中学一级体育教师,研究方向: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