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时代背景下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24陈燕钫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教学改革微课

摘要: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从中职生计算机语言课程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中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教学改革;网络空间;微课

中图分类号: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04-02

1.中职计算机语言编程课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计算机编程语言教学实践中,大家是不是都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只愿意学习那些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动漫设计、二维动画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因为这些课程所见即所得,形象又生动。对于编程课程哪怕是教师精心准备的文字材料,要么学生提不起精神阅读,要么看不懂,需要教师反复讲解,而我们也不可能随时出现在学生身边随问随答,同时中职学生普遍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编程能力的培养举步维艰。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如何调整教师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以适应中职学生的现状呢?

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时代背景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教师要勇于开创灵活多样的、务实有效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应选取适合学生水平、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案例,充分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

2.1 以形式促成效。

网络时代孕育而生许多新鲜的媒体和形式,比如网络空间、微课、手机APP等,这些都是我们可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形式。由于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将课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的部分录制成一段段三到五分钟或十分钟内的微课,上传自己的网络教学空间,课前学生可随时预习,还可以在网络空间上给老师留言,向老师提问或向老师提需求,这样上课时他们是带着问题来,老师讲解时也会有个侧重点,适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目标明确;课中在网络空间上可进行在线小测,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后学生如遇到疑难可反复观看,直至弄明白为止。我们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样能不仅能扩大知识的容量,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以项目带动教学。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注重的是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并运行通过等几个连续的过程,这也就是大多数学生抱怨程序设计课不好学、比较难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克服恐惧心理,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切合实际的改进,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控制,比如:如何给学生引入新内容,如何教好新知识,不使他们感到“怕”的情绪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讲授Visual Basic的应用课程时,首先给学生们展示用此系统开发的“XXXX管理系统”实例,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其使用过程。借此给学生介绍该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设计用到了哪些技术手段和所涉及到的本课程中的知识点,接着再结合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介绍学习内容的安排和重点章节内容提示,使学生对学习的全部内容有个简单了解,并明确告诉他们只要踏踏实实学好这些知识,就能开发出类似的管理软件。这样就轻松地引入本课程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也有了兴趣,同时也给他们确定了学习目标。教师在讲授每一章节内容前都应让学生明确学完本章后可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在课后布置作业时也应按照这一思路去安排任务。

2.3 深入浅出简单化。

方法一:用流程图来剖析。

由于绝不多数的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讲解时尽可能做到精炼、巧妙。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授计算机语言难就难在教会学生编写程序,而学生学编程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遇到具体问题不知从何下手,更别说如何将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处理用相应的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逆向思维法来引导学生,即从最终的结果出发,导出要获得这个结果需要经过怎样的中间步骤,每个步骤又用到了哪些己知条件,并且可以把分析的每个步骤用简单的文字写出来,再根据分析的结果勾勒出正向的流程图,最后流程图中的每个框图再用相应完整的语句来对应和表示。

例如:判断数的奇偶性:用户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数,判断该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分析过程:(1)用户输入一个整数X;

(2)判断 X mod 2=0?是,输出“是偶数”;不是 , 输 出 “ 是奇数”;

流程图如下:

边分析讲解边用流程图表示步骤,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理出编程的头绪,找到编程的方向,也就很容易使用计算机的语言将程序编写出来。

使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和编写程序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能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对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对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方法二:用直观新颖的微课来剖析重难点部分。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或用語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但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显得那么吃力、那么有难度。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及时地运用微课进行形象直观教学,让例题“动”起来,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刺激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具体做法是:屏幕上列出需要排序的一系列数,将即将要比较的两个数(指示在两数连闪两下,强调是这两个数),根据比较条件(或者大了或者是小了)就进行一定的操作(强调操作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比较→操作的演示,一直到每次产生一个最大值(强调最大值的产生),最后将这一系列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好,每一个步骤都有旁白,等同于老师在旁指导,这样学生很容易正确、清晰地理解要点,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

例如:将8、4、5、9、2用冒泡排序法按升序排列

令学生头痛的排序算法,通过刚才我们的微课演示分析,很快程序就出来了。

接着师生共同思考:如果有10个或更多的数需要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怎么处理?

留给学生的课后思考题:冒泡排序在排序算法中是最佳的方法吗?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还有更优化的算法吗?

通过引导和训练,学生逐渐学会分析题目和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他们体会计算机语言在程序中的运用,繼而达到活跃思维的作用。

2.4 案例力求代表性和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除了学生本身应多练习多思考外,还要求教师准备的程序代表性要强,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只要稍加变化就能促成新题型,以防学生只会生搬硬套,要让其充分开动脑筋,同时教师可以不时地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着解决,让学生体会知识服务生活,以便充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比如下列代表性和实用性的例子:

例:密码校验程序:用户到银行取现金要输入密码,如果输入不正确密码,显示“密码错误,请重输!”,连续三次错误则退出程序。假设事先的密码是“123456”。

方法:同样用“穷举法”,一次一次判断密码是否正确,如果超过3次,则结束判断。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你懂得采用程序的方式解决吗?

通过层层递进拓展的教学处理,逐步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3.结束语

中职校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教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从培养学生编程思维的角度来看,教师不可能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应该是认真筛选、整理教材内容,同时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化繁为简,充分跟上时代潮流,及时借助新媒体,做到真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尽量拓宽他们的思路,以使其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最终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陈燕钫,女,福建省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高级讲师,从事职业教育多年。曾获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职组一等奖;全国教师说课竞赛一等奖;福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学生技能竞赛均获得一等奖。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教学改革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