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与尊重渗透在院友托养服务的每一处

2018-07-21黄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尊重关心

黄莹

摘 要: 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是一所专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和肌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护理、康复、特殊教育、职业训练、医疗保健的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护理、教育、训练对象难以绝对分组,托养服务工作相互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想做好整个工作,必须职工队伍团结互助,密切配合,让爱心串联,让关爱与尊重贯穿托养服务工作的每一处。

关键词: 残疾人托养服务 爱 关心 尊重

一、心中有爱,才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能正常对待院友

心中有爱,才会有情感投入,才会有工作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去研究服务对象,了解其习性,研究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犹如医生对于病人对症下药,做到教有效益。对于残障人士(他们往往情感脆弱、内心压抑、容易做出过激反应甚至自伤自残行为),尤为如此。身为安养院职工,如果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对院友歧视,那对这份工作显然只是为了谋取收入,就谈不上爱岗敬业,服务工作肯定也是应付了事,服务态度难免不耐烦甚至粗暴。而服务态度的好与差决定着服务质量的优与劣。缺乏爱心的服务,简单粗暴,没有正向教育与管理效果,还将使服务本身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某些院友出现突然大声哭闹、或用力拍打桌面、或随手摔东西、或随地打滚、或突然暴打身边院友、或撞头自伤等行为,对此,我们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或责罚“多事”者们,得从多角度去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将会发现不少“多事”者们并不是真正有意捣乱,只不过是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寻求一种存在感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及时予以安抚与关爱,通过引导与教育,找出真相,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让事情的发展趋向良性循环。做到这点,需要心中有爱。[1]

又如,工作中我们还常会遇到一些院友“不听话”的情况,你说往东他却去西,好像总是跟我们对着干。其实不然,因为智力障碍者一定是存在适应性行为障碍的,适应性行为缺陷是智障院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们理解能力低下,一些抽象概念于中重度智障者来说是不易建立抑或缺乏的,包括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院友年龄不小了,他就应该听得懂我们的话、理解得了我们的意思。从而每当看到院友的行为与我们的要求背道而驰时,我们不要认为他们是在故意为之,也不必为此心生烦躁而急于去制服或惩罚他们。否则将违背特殊教育的教育规律与教育原则。对院友给予期待,不急功近利。[2]

当然,每每面对如斯,能够不急不躁,一一妥善处置,那他一定是一位有爱心的工作者。

二、爱与关心,是当今条件下院友最热切的需求,也是院友心理康复的必备良药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如呼吸、水、食物、睡眠等最基本的需要)和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得到满足后,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归属感和尊重。残障人士,在社会上普遍遭受鄙视、遭受嫌弃,这时候,关心与关爱成为他们心理需求的奢侈品。

让院友有归属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的不少院友是孤残人士,他们已遭亲人离弃,他们渴望归属,渴望有人疼有人爱,渴望有个家。在日常养服工作中,如果我们在言语上、行为上、活动上都体现出关爱与温暖,我相信安养院必然成为全体院友心中的家,他们定会在此安心生活(杜绝出走的意念),舍不得离开。

于残障人士而言,心理的残疾更甚于生理的残障,治残得先治心。营造一个爱的环境,让院友们感受到爱与关心无处不在、温暖与包容无处不在、尊重与尊严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能受到积极正向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帮助残障人士找回心理上的自信,恢复心理上的健康,使得他们的心理疾创得到慰藉,甚至慢慢疗愈。

三、托养服务需要爱,爱必须摈弃一切嫌弃和厌恶的思想

我们的职业需要树立服务意识,需要将心比心,需要耐心、定力和毅力,需要能忍受长时间牺牲的这种坚强(因为正常情况下,职业是一辈子的事),而这份耐心、毅力和坚强源于发自内心的真爱。为此,我很赞同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黄建行校长的话:“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身体和心智上存在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更好的理解和更多更好的帮助。”

从事这份职业,爱要长期坚守。有爱,有服务意识,才有施教的动力和激情,不抱怨、不嫌弃、不倦怠,即使壓抑、郁闷,也能够自己想方设法把它化解,苦中寻乐,乐此不疲。

四、院友既需要安全与尊严,也需要信心,同样渴望参与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及周围人的赏识。所以我们应在这方面付出关爱与帮助

人不能只为了吃而活着,我们的院友也是一样。他们有思想,他们想活得有意义有尊严。于是,院友们不止于需要安全、尊重和关注,他们还需要信心(康复的信心、生活的信心、参与活动的信心),渴望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体现自我价值。所以,他们不希望我们像宠物一样把他们圈养着,养肥养胖,仅仅让他们吃好穿好,平平安安,从少到老渡过一生。

院友阿民,属重度智力发育迟滞患者,脾气特别犟,性格多疑暴躁,喜欢争强好胜可心理却又极度的自卑,日常表现上进,作业训练积极主动但其间总有开小差犯规现象(作业不按老师要求有自己的想法但结果又总是事与愿违),而且动作笨拙不稳妥。他的表现,不免让老师们有不放心感、不安全感,于是在参与作业过程中他常常被批评、斥责,甚至被停学冷落,不少作业机会被取消。为此他心里特难受与委屈。每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又未及时得到开导与关注时,他就会自暴自弃走极端,见物就摔,见人就打(曾砸过桌椅、灯管、水管、电脑、电视机及打伤过院友)。知道这个事后,我主动找他单独谈话,并让他长期参加我主教的家政职训。训练中他表现得特别积极特别兴奋,虽然动作笨拙也常“开小差”。但我不批评不指责,依然不断鼓励。对他专门设定可行的训练目标,信任他,大胆地放手让他干,让他从劳动实践中逐步积累成功经验,享受成功喜悦,提升自我价值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日常里我常安排他一人去院里食堂跟炊事班的阿姨协商领取食材、协助老师课前准备教具、鼓励组织排队领队、维持活动秩序等。一学期下来,阿民的进步得到大家的公认,于是他自信了、脾气小了,行为问题明显减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让安全成为我们特殊教育从业者的唯一目标。让安全成为唯一目标,是我们违背职业道德、推卸教育责任的借口,它会捆绑我们的教和院友的学的主观能动性。尊重院友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种爱。院友們接受教育的权利上不可缺失,行为能力上需要康复训练,思想素质上需要教育培养,尽管他们认知能力有高有低。这一切实现的根本还是在于爱。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当然,如果托养服务仅仅是看护,那就比实施特殊教育要轻松得多,安逸得多。但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允许我们只图轻松。我们要有作为,我们也要院友们有所作为。

五、团队的爱更有力量,集体的关怀更加温暖;有了合作的爱与关心,作为托养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才更有成效

特殊教育是托养服务工作的重要一块,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团队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协同付出,更易于达成教育目标。

个人能力有限,如同杯水车薪。个人再怎么努力,也难免顾此失彼,成果得不到巩固,教育得不到传承与延续。团队合作才能产生教育的氛围,爱的传递才能导致教育效果的延续。院友的管理是流动性的,他们不能只在某一个班级或某一位老师处受到关注、得到关爱,而在另一班级或老师那儿受到岐视、鄙视或嫌弃,得不到尊重。作为托养服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需要全院形成合力,营造爱的氛围,形成真正教育的氛围、养护的氛围;需要全体职工思想上认识到这是一份需要爱的工作,是一份需要付出关心的职业。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群体,注定我们的方式方法不同一般,我们付出的心血也非同一般,从而在思想上、心理上、体力上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家里不幸有了残疾孩子、偏瘫老人,都知道要悉心照顾,知道需要亲人陪伴。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因为是家人,就有了爱,就有了坚持,家人之间就有了爱的传递和爱的接力。

行为能力上的缺陷,可以后天的培养训练,培养训练的过程同样艰苦艰辛,同样需要爱的支撑。没有爱,就没有耐心;没有耐心,难成正果。家庭成员需要思想统一、行动配合,心无怨念。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集体更是如此。这种思想的统一,行为的一致,更难做到,但职业的需要,再难也得落实。否则,不配这份职业。切忌“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待同一批院友,应当共亨对象信息,共享教育资源,交流管理方式,交流教育方法,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管理成本,防范摩擦与失误的产生。我们必须时刻“爱心在握”,在院领导的组织管理下“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安养”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总之,安养院的托养服务工作有特教,有护理,繁杂而艰辛,既要个人付出,也要团队合作,但所有的细节离不开爱心这个主题。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安养院就是院友们温馨的家!

参考文献

[1]KathleenM.Galotti著,吴国宏等译:《认知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2]黄建行雷江华等主编:《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尊重关心
开心与关心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