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18-07-14陈水秀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高中数学培养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教学整体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因此学生若是想要学好数学知识,单依靠教师的强制灌输是行不通的,学生自身必须要具有主体意识,主动地对数学知识做出探究,这样才能获得更好地成长进步。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一、 前言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主要是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愿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而这对学生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教学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主观学习愿望之上”,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二、 教师强化主导是培养主体意识的基础

古代教育家韩愈曾经在《师说》这篇文章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阐述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用现代教育理念阐述,就是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因此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只有教师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下功夫,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带动,这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函数和方程”课程知识时,这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多数学生在解“函数和方程”时无从下手,针对于此教师就应该发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找出“函数和方程”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并在教师的点播之下,引导学生将问题中隐藏的条件一点点的挖掘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导”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教”上下功夫,知识并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发挥,这就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

三、 建立学习兴趣是培养主体意识的关键

高中数学是一门理论结构严谨,逻辑思维缜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感到乏味,而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将数学学习兴趣当做教学工作重点来抓,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 运用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前人对数学真理的探寻过程,就是一部真实的数学发展史,而在数学史发展的过程中,充满着无数个创奇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故事,冲淡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如在讲解“微积分”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2. 运用生动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语言是抽象晦涩的,不利于理解,同时也难以带动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数学语言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學学习趣味,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单调递增这种语言,用“蒸蒸日上”帮助学生转化了解,这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带动。

3. 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挂图、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在教概率时,可以做摸奖游戏;讲数学故事,数学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心身特点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迷恋数学。

四、 学习自我需要是培养主体意识的核心

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先生曾经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依靠内因作用”,这种辩证哲理关系,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认识到自我学习需要这种内因,学习主动性的外在表现才能得到转换,因此学习自我需要是培养主体意识的核心,这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第一采用结合生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明确数学与商业、农业、科技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未来学生将从事的任何一种行业,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只有学会数学知识,才能为自身谋求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需求,从而得到主体意识的培养。第二激励鼓励,活动学习自信和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内在的满足的渴望,可以成为学习发展的一种动力,因此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激励,让学生得到成功的自信与满足,并渴望获得更好的成长,这也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从而使主动学习意识得到激发。

五、 提供参与机会是培养主体意识的保障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差,其实与学生确实课堂参与机会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单向灌输下,被动的学习知识,为此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保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是召开辩论会,调动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总结规划,然后以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这就会为主体意识培养提供了保障。第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补合作,实现共同进步,这无疑也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六、 总结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得到培养,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进步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加以重视,不断地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20):21-22.

[2]顾晶晶.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13):71+148.

[3]郭跃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05):86.

[4]王建丽.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17):14.

作者简介:

陈水秀,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龙泉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高中数学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