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研究

2018-07-12付书朋李雪瑶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付书朋 李雪瑶

摘 要:2016年团中央提出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内涵和外延有了进一步的界定,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综合培养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从“第二课堂成绩单”入手,分析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核心要素来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这既能让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有迹可循,又可以借此发掘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第二课堂成绩单 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

高等教育由于受限于之前的教育制度,直到20世纪末,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21世纪初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相关研究就逐渐增多起来。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以“大学生”和“综合素质”为关键词检,共检索到377篇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研究较少,归纳起来,大多集中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2016年3月28日,首张“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问世,“第二课堂成绩单”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影响开始浮出水面。随即在当年9月,团中央学校部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决定将在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行,让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产生了交织。因此,厘清并分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 “第二课堂成绩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深层影响,这对新时代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让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既能推动学生教育管理的规范性,又能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激发和引导作用。

一、厘清第二课堂成绩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关系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应时代需求而新产生的事物,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早而有之,两者之间共同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但二者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却有所异同。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功能和体系,科学合理地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高质量培养人才。

(一)在学生培养上的同源性

2016年,团中央学校部就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答记者问时界定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内涵,即“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一是在内容设计上,主要涵盖5个方面:党团学工作履历、志愿公益经历、参与团学活动情况、实践活动经历、创新创业创优等。除了以上 5 项基本内容,各地各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自己的特色项目和课程模块。二是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客观为主,兼顾主观”的原则,从客观上建立可量化的科学考核体系,同时探索主观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标准。三是在呈现方式上,坚持“客观性、价值性、简便性”的原则,在成绩单的设计中强调科学实用和“用户” 体验”①目的是激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也是建立在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为基础上的,它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了解和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表现,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深层次的同源性,均是从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在学生教育中的差异性

“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在构建理念上的不同,导致二者在学生教育中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第二课堂成绩单”重自由,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重约束。“第二课堂成绩单”注重用户的“体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或活动,从而达到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更注重约束,通过约束来强制和规范来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提升综合素质。第二,“第二课堂成绩单”注重客观记录,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注重问题导向。“第二课堂成绩单”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真实、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事团学工作等情况和取得的各类成绩。”客观地记录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的活动轨迹,可以活动为轴也可以时间为轴。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则注重问题导向,主要从问题入手,解决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从而制定各种与此相关的考核内容、方式。第三,“第二课堂成绩单”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是自上而下的“演绎”。“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学生愿意参与的活动和课程,通过客观记录,最终形成一份成绩单,为学校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参考。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是从培养什么人才为假设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制定出相应的考核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在学生成长中的互补性

因其二者之间在学生培养中的同源性和学生教育中的差异性,两者之间可相互借鉴各自长处,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三方面。第一,“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也是学校科学决策和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这些将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评价主体的科学性,将高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第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加多視角、多方位地为“第二课堂成绩单”提供评价方法。第三,“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内容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考核内容相互借鉴,可以让我们更加科学、客观、合理地分析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针对性。因此,我们适当借鉴“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内容,能够让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更加适应学生主体,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深层影响

(一)改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设计理念

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设计理念因其从问题出发,自上而下的制定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反感,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往往形成学生被动地培养成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处于一种政策性理解的层面上,不愿意主动参加“可有可无”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中自由、客观记录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设计理念中来,“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根据自身的喜好自由选择,将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考核内容

当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考核内容,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体现没有得到量化,优秀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往往无法客观记录,更无法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合理认可。“第二课堂成绩单”将评价内容界定为党团学工作履历、志愿公益经历、参与团学活动情况、实践活动经历、创新创业创优等五个方面,同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适当加入特色课程或活动。我们可以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评价内容,以这五个方面为核心考核内容,具体细化,形成二级或三级考核内容,更加全面、科学地记录和评价大学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改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评价方式

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维权意识很强,但自制力和规矩意识较弱,因此高校在教育管理大学生过程中容易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况,如学校刚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校也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学校对学生评价时,也无法给出定量和定性的考核,只能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平時表现模糊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单客观记录的方式,能够真实记载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成长“足迹”,并计入学生档案。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将这一功能融入进来,能够让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更加接地气,使得学生的评价结果有具体数据作支撑,真正客观评价和考核大学生。

三、基于第二课堂成绩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建设

(一)总体框架

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作为独立完整的运行体系并不是某一机构或某一部门来完成,它真正地需要全员参与,具备执行机制、考核指标和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平台的优势,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表现记录融入到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形成由主管校领导牵头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团委、基层学院等职能部门为执行机制,以校内相关部门为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执行机制具体负责考核指标的制定、第二课堂活动的审批、考核评价的认定以及整个体系的运行。反馈机制具体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将具体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或难点及时反馈给执行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运行机制

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借鉴“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平台,执行机构牵头,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兼顾学生的用户体验和校内外的反馈,搭建便捷化的网络工作平台,将线下活动、线下表现、线下评价实现线上记录,打通执行——记录——评价循环渠道,形成闭合的循环区间。执行机构作为发起者将相关的考核指标细化,作好科学论证,制定的相应的活动或评价标准,客观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并根据学生个人具象的线下表现,以量化的形式出现,准确反映学生情况,将其呈现给学生个人、家庭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均可根据考核结果,利用网络平台反馈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过程关于活动设置、评分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予以正向反馈,实现形成一个无形的循环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体系健全、内容完整的环境,避免出现执行只负责执行,反馈只负责反馈,上下不通、左右为难的“两张皮”现象,讲求工作实效,提升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细化考核指标

关注社会和学生需求细化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能否做到有的放矢,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考核内容大致分为 5 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以此为核心要素,可将考核指标细化为学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身心素质、活动参与度、学生干部履历9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如图2)。不同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学校的特色,还可以细化出三级指标。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9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基本涵盖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最终形成的考核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

(四)考核指标权重设计

考核指标权重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本身是一件极其复杂而又繁琐的工程,考核因素多且具不可量化性,同时不同高校因高校本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素质差异,很难用统一的数据来确定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高校可根据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指标的权重。但是,考核指标权重的设计,应借鉴第二课程成绩单的设计理念,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向,在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权重,否则会造成考核指标的权重的设计与学生的内在需求相悖离,导致学生心怀不满,让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推进不畅,落实不到位,不能起到人才培养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指标权重设计,应在学校自身和学生自身的角度上,深入调研,构建大学生综合评价模型,细化评价指标内容,计算出合理权重,以期更加科学、合理、真实地评价一名大学生,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修改、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第一要务。“第二课堂成绩单”明晰了学生考核过程中的设计原则、运行平台、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内容,这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建构起到了指导和实践的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若吸收“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相关的优势资源,弥补传统大学生考核中不足,科学合理地得出考核结果,增强考核体系的客观性,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与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参考文献:

[1]团中央学校部团中央学校部就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答记者问[N].中国青年报,2016-3-30

[2]唐仁春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多重视角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黄殿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 (5).

[4] 居锦华如何有效打造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共青团员意识现状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