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7-10刘芳侠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刘芳侠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学生做习题只会机械模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当题目的形式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如果将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入到高中数学教学里,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式,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深刻性。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进行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应变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应变能力

所谓高中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毫无根据的变化,而是抓住原命题的本质,不断变换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或图形等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是数学上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可以采用类似于初中的“变式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在引入新数学概念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归纳,从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正确全面的认知能力

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看,形成数学概念,提示它的内涵与延伸知识,比仅仅介绍数学概念的定义本身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高中数学的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类似于初中的“变式训练”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形成概念的各个过程,通过各种变式的多样性来调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自己“发掘”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同时采用类似于初中的“变式训练”的方法 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归纳,从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正确全面的认知能力。从根本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数学的学习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在理解定理和公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定理和公式的联系,使学生养成多向变通的思维想象能力

数学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数学必须通过掌握、运用定理和公式来进行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推理、论证和演算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的美妙和有趣之处。因为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的实质意义是人们对于概念之间存在的意义联系的概括,故掌握定理和公式意义的关键在于清楚理解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理解这种联系的任何形态内容是机械不变通的,不能熟悉地、灵活地运用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的根源就在于此。同时也是我们缺乏了多向变通性思维能力的结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在定理和公式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向学生展现需要用到的相关定理和公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定理、公式成立成立时必须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分析与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有关的判断和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运用。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可以有效的防止进行拘泥于形式地、机械地背诵公式。在使用公式的过程中,避免学生只会简单的套用公式和定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变通思考问题和灵活应用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的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可以通过实例来解决几何图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殊途同归的素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对一个知识点的考察,有多种形式,但其题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要培养学生的,就是透过题目看本质的解析能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来讲,要善于归类总结同类型的题目,再给学生练习巩固。通过习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点的不同考察架构,总结出不同考察方式的不同解题途径,感悟他们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2.一题多解,考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异中求同的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找出常规解法,然后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以探求不同的思路;另一种是摆出条件和问题后,不找常规解法而直接进行发散。前者属于“同中求异”,后者属于“异中求同”。因为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发展思维的前提下“殊途同归”。

3.一题多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变通能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中对例题和习题的“改装”现象经常存在,对于这类题目,教师就要尽可能的覆盖知识点的变式情况,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再将之教授给学生。通过对这类习题的挖掘,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知识的建构。这类问题考验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变通能力和联想能力。题目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解题运用的知识是不会改变的。所谓的“一题多变”变的不是知识和解题技巧而是通过改变题目题意来运用知识,“一题多变”需要学生知识面的广泛性和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生们发现高中数学中有趣的现象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及熟悉高中的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的方法。高中数学中的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的一向重头戏,高中數学成绩的好坏与否会对高中生的高考成绩产生较大影响。高中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特点之一就是变通性和多样性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高中数学的技巧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中数学中变式训练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高中数学老师的高中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学习习惯上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联系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大学生活甚至是学习更深层次文化之的内容时打好一个坚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春霄.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143-143.

[2]杨俊灼. 思想是万物伟大的杠杆——浅谈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126-126.

[3]王玥儒.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27):176-176.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试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