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及创新途径摭探

2018-07-08陈赛娜

成才之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途径

陈赛娜

摘 要:为了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学校长足稳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高校必须强化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要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发现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要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做好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加强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帮扶,使贫困大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帮扶。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6-0004-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贫困大学生逐渐受到关注和保护。近年来,国家已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资助范围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资助效果实现了“三不愁”(即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对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积极作用。但从资助现状来看,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有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学校长足稳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高校必须进一步完善资助方式,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努力实现“精准资助”,认真做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1.国家资助资金渠道单一,资金分配有时不均

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资金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和学费的收取。当前,除了过去的“老、少、偏、山、穷”等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之外,城市中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国家逐年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比重,可是贫困大学生基数较大,有时很难全面覆盖。且高校之间的贫困大学生人数不均,若按照传统的以人数比例来分配,将直接影响供需关系。

2.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有时比较模糊

建立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是为了保障大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但高校了解大学生各种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有时很难了解每个大学生的真实情况。而相关部门对贫困大学生的认定也没有统一标准,在开具相关证明时没有全面调查大学生的情况,随意性较大,有时甚至是随便填写,让大学生申请贫困资助的证明非常容易获得,甚至个别富裕家庭利用漏洞乱开贫困证明。同时,高校大学生贫困信息更新也不够及时,有时出现事实和公布的信息不相匹配的情况。这些现象既影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也让很多真正贫困的大学生不能公平公正地接受国家的资助。

3.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帮扶能力有限

一般高校办学属于非盈利性质,本身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多数贫困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上工作,但多是发传单、收快递等,工作辛苦且报酬极低,有时安全问题也无法保证,同时长时间的工作与学习时间也会发生冲突。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途径

1.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國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所在地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两项措施是为了保障每个大学生能有公平求学的机会,是社会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助学贷款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避免一味采取其他补助形式而使部分大学生增长依赖性和惰性。但由于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较差或毕业之后工作流动性大,往往会出现部分大学生长期拖欠贷款的现象,这就给助学贷款带来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运行不畅。当前,要尽快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推行生源地贷款,依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建立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扩大经济困难大学生贷款的比例和额度。

2.做好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是否得到及时解决和帮助,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发展。而解决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首要环节,就是确立贫困大学生认定标准。当前,要统一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标准,建立层层认定网络,完善问责制度,杜绝随意填写谎报等情况,保障贫困大学生得到有效的资助。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小组,及时建立详细的贫困大学生档案,通过调查等方法确认大学生贫困程度,把好资助的第一关。

3.加强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帮扶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帮扶,还应该更多地落实到精神帮扶上。一方面,高校要关注助学金、奖学金乱发的现象。要杜绝高消费却拿助学金、奖学金的情况,解决贫困大学生因自卑不愿申请助学金等问题,让助学金、奖学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大学生手中。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这类大学生往往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胆小自卑,甚至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高校辅导员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发展动态,教授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同时要建立贫困大学生成长档案,借助班级活动等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树立远大的目标,从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建美,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3(05).

[2]张妍,齐兰芬,张敬茹.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现状调查——基于学生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3).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