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机制

2018-06-29孔德明

文教资料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

孔德明

摘 要: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后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是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我国高校这一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贫困生认定以后的继续管理工作。本文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认定材料的规划法和细致化、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内部构建有效管理机制、建立合适的惩处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成贫困生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解决有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认定 后续管理精细化 工作机制

对家庭贫困已经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助和支持,有利于人才培养。现在,贫困生辅助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关系到学生的教育活动的完成及生活维持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学生工作中需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将“帮助”真正送到有需要的学生手里,协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本文立足对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机制的研究分析现状,解决工作实际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促进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工作现状

贫困生补助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在求学期间顺利地完成学业,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程序

高校对贫困资格认定有一套程序。首先在生源地拿到当地民政局对其家庭贫困的证明。有的地方由当地的村委或者居委会提供贫困证明,或者由本人提供贫困证明材料,然后到民政局进行统一的贫困认证,由民政部门开出贫困证明。学生带着贫困证明到学校向班级辅导员提出申请,然后班级的学生经过讨论投票和院校系部讨论组讨论确定人数,学校根据上报的名单审批。申请的材料包括学生的家庭贫困证明;班级辅导员及学生对其在校期间的生活消费情况和日常表现情况的认定。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后的管理工作

很多高校贫困生的补助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这对很多学生管理工作有好处。而且通过分等级的补助可以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受益,产生更好的积极效应。高校贫困学生的等级认定不同,这个不同需要学校根据贫困生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将国家的补助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另外,贫困补助发放之后并不是就表示贫困生补助工作结束了,还需要学校进行学生实际情况的跟踪调查,确定学生的情况属实,并且借此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并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学校不仅要帮他们解决生活问题,更要帮助他们树立勤奋努力、积极进取道的生活态度。学校的补助是为了解决学生暂时的生活困难,而学生也不能完全依赖贫困补助,所以高校贫困生补助发放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多途径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看来,高校贫困生的工作包含多个方面,具体的认定、讨论分等次的帮助、及时地跟踪调查、给贫困生找到更多的经济支持来源等。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后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及时完成学业,解决生活中的部分困难,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问题

1.认定材料的不确定性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一个困境就是材料的真实性。因为贫困生的具体家庭情况及证明材料都是由当地相关基层组织出具的,由民政局开出证明材料。但是,这一认定过程中一些地方的行政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开出的贫困证明非常随意。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资助会造假,谎报材料。

2.认定标准模糊

现在,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当地民政部门对贫困的界定标准不同。所以,一些学生家庭虽然在当地算得上贫困,但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可能算不上贫困等级。这样的学生与更贫困的学生之间争夺资源会导致资助认定标准不统一。因为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各省市之间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认定标准的相对性问题。

3.评定过程存在“漏洞”

高校贫困生认定有一个互评的过程。在互评的时候,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在评价中难以给出公允的意见。另外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互相并不了解,评定的意见难免有失偏颇。所以,整体上看在学生或者班级的评定中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

(二)高校贫困生认定后续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高校贫困生认定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管理。这些管理工作往往能实现认定的自查与检验。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后续管理工作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跟踪调查不及时

现在一些高校都是将助学金发给学生就结束了助学工作,没有将工作持续下去。这样就错失了很多纠正贫困生评定工作的缺陷的机会。而且虽然有的学生接收了贫困生补助,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此时非常需要学校能及时地跟踪调查,让补助能发挥实际效用。

2.监督环节缺失

一些高校却没有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导致弄虚作假现象严重。有的学生的材料是虚假的,而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助学金就不能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学校有必要建立贫困生认定的监督机制,在认定以后继续对先关情况进行监督。

3.资助方式单一

高校贫困补助一般是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这虽然能解决学生的暂时生活问题,但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一旦没有了资助学生的生活就成了大问题。那么,学校有必要多途径地开发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以辅助高校贫困生资助活动,减轻国家的压力。

三、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存在的原因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发现在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那么,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综合起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征信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征信体系的缺失让人们的行为缺乏监督管理,各种不诚信行为纷纷出现。因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人們认为即使是说了谎话,进行了材料的造假也不会有什么后果。导致很多人随意要求开出贫困证明。这一行为让贫困生补助工作难以公平地开展下去。

(二)思想认识上的缺陷

一些人对高校贫困生补足工作存在极端的思想。一种思想认为大家都在争这些钱,如果自己不去就是“傻瓜”。所以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都要去争取一下。另一种人认为,这里边是有“内幕”的,根本轮不到自己,争取也是白费力气。所以,现在常会发现在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上真正需要的人没有得到帮助,一些弄虚作假的人反而获得了国家资助的怪现象。

(三)学校相关管理方面的不足

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和科研发展的重任,工作内容多,任务繁重。学校抽不出相应的人进行调查研究,只能根据大致情况做出判定。像在贫困生资助管理方面,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制定追踪管理制度,也没有委派工作人员及时记录贫困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家庭已经度过了困难时期,但是依然在领取国家的资助,这都是因为学校管理不到位的原因。

(四)惩处机制不健全

惩罚不是对不诚实行为的唯一手段,却是有效的方法。因为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惩处是可以有效地震慑不良行为的。但是,我国高校贫困生补助的认定和管理中惩处机制的不健全让很多人不择手段地钻空子,导致不良风气的产生。

四、高校贫困生认定及后续管理精细化工作机制的构建设想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后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消灭这些原因存在的条件。学校就要从工作机制方面提升学校的学生工作水平。

(一)加强材料认定和甄别机制

证明材料是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第一关,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虽然征信体系的建立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落实责任人的方式减少乱开证明的现象。比如学生的贫困材料必须有当地的多人证明,相关证明责任人要写上联系方式,方便调查研究。贫困生确认以后的名单要发回给当地政府核查,由当地政府签字确认,承担法律责任。各项认定材料不能简单的一个公章就解决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格式规范。从基层组织开始,一级级地进行申请审批。这样可以提高材料的真实性,减少虚假材料内容。学校设立专门的材料调查和管理部门,及时地将各种材料进行核对。而且学生的材料不能“一证多用”,按照国家标准制定统一的证明材料格式。而且学校要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跟踪调查,证明材料的真实性。

(二)辅助思想教育手段

校内进行学生的“诚信教育”采用竞赛、演讲、辩论等方式树立诚信主题。已经确定的贫困生名单要在班级公布,允许学生匿名检举,然后由学校进行再一次的调查研究。严防死守,不允许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出现。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预防学生打出“感情牌”。学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要有固定的教育程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讲解,设置思想教育辅助手段。

(三)内部构建有效管理机制

除了认定过程中的严格管理以外,认定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管理。首先要在校内建立有效的贫困生追踪调查及管理机制。对已经受到资助的学生生活进行抽查,建立抽查机制,抽查情况要存档。当然,抽查之后并不是表示就结束了。接着还要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的复查,以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性。然后在校内设置电子平台登载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管理档案。将全校学生的情况进行电子存档,方便管理者调查研究。最后,允许其他电子平台上发表意见进行情况说明。教师则通过这个程序将贫困生的情况进行汇集,以备在下次评定中作为参考。而且最好是在电子平台上给学生提供申请的机会,及时地与辅导员和学生会联系,发现隐藏在学生中间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生活问题。校内贫困生管理工作机制要细化到生活、学习和思想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及时疏导,形成好的校园风气。

(四)建立合适的惩处机制

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还要有合适的惩处机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震慑和打击。学校可以和认定贫困生签订诚信协议,一旦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就要取消贫困资格,收回发放的资金。对情节严重的人给予相应的处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检举揭发欺骗行为让资助资金真正发放到贫困生手中。而且对于那些不诚信的行为要存进档案之中,以便我国今后顺利地建立起征信体系。

另外,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后期管理中一定要建立一整套比较合理的工作机制。从思想教育到监督管理全方位地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工作。

总之,有效的预防是对贫困生认定及管理的有效手段。当然,学校需要发掘勤工俭学的岗位或者学生自力更生的机会,给贫困的学生找到更多合适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适的工作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敏,范勇,杨春艳.论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及其后续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1(9中):42-43.

[2]孙涛,沈红.基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国际比较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26-29.

[3]丁明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实践难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9中):50-51.

[4]毕鹤霞.高校贫困生认定理论变迁述评[J].现代教育惯例,2012(6):92-96.

[5]丁桂蘭,周艳华.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9中):33-35.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
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机制研究
论解决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矛盾的工作机制:以绿色司法理念的应用为中心
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全力育“心”,全“心”育人:以心理健康教育助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