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数学绘本选择与学生绘图表征训练

2018-06-26宋煜阳徐午

新教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物图后继数数

宋煜阳 徐午

在低段数学概念学习中,数学绘本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绘本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绘本为学生的绘图表征提供了参照。为此,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数学绘本是将其引入教学并发挥效能的关键。数学绘本的选择,需要以反映数学思想和概念本质为选择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绘图表征的方式对内容加以模仿、故事续编或创编,从而实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下面以“10以内数”的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数学绘本的选择与学生绘图表征的训练。

一、“數的认识”绘本选择与表征:以反映后继数为依据,从图案走向图形

1. 以反映后继数为选择依据。

围绕人教版的“1~5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该阶段有两种绘本可供选择。一种绘本是《数学启蒙》(美国)中的《每个伙伴都很重要》,另一种绘本为《数学小达人·有趣的代数1》(韩国)中的《阿呆数牛》,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每个伙伴都很重要》通过不同的动物图或人物图,反映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赋予数字“1~5”数量的具体含义,这与人教版教材基本一致。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伙伴都很重要》在图片的呈现上比人教版教材更鲜活,更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但实物图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如数量1的实物图为1只小狗或1只老鼠,数量2的实物图为2只白鹅或2个鼓号手,数量之间缺乏后继数的联系,无法感知数数活动的本质。虽然人教版教材通过“拨珠活动”进行了材料补充,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依然比较抽象,后继数的含义难以充分体验。

《阿呆数牛》基于“石头对应牛”这条数数主线,不仅刻画了数量的具体含义,而且在数数活动中蕴含了后继数这一本质意义。例如,老人用“1块石头对应1头牛,2块石头对应2头牛,3块石头对应3头牛”的方式教阿呆数数,阿呆在一一对应中学会了1~3的认数。后来通过“加1块石头数数”得出“3的后继数是4,4的后继数是5”。该情节富有童趣又凸显数学本质,是数的认识较为理想的学习材料。

2. 绘本表征从图案走向图形。

教学中,面对绘本中“加1块石头数数”的后继数表征方式,教师鼓励学生采用绘图的方式来说明“5只鸡”,从而让学生在绘图模仿或创编活动中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学生画图表征“5”一般有两个水平层次(图1)。

水平一的学生模仿了绘本中的实物图,采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绘制,属于图案表现。水平二的学生已经跳出图案模仿,抽象到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在一一对应基础上实现了数形结合进行表现。

教师在“数的认识”相关绘本选择中,要以反映一一对应数学思想和后继数的数数活动本质为依据,结合绘本部分情境制造认知冲突,设计学生画图表征的学习任务,在读图、画图活动中适度抽象,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

二、“比多少”绘本选择与表征:以反映参照物为依据,从离散走向连续

1. 以反映参照物为选择依据。

“比多少”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概念之后,通过实物之间的一一对应比较,用关系符号反映数量的多少,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等。由于这些关系符号相对抽象,更适宜结合绘本进行教学。

《比多少》(美国)和《让谁先吃好呢》(韩国)就是比较典型的绘本材料。《比多少》是以兔妈妈和兔宝宝在超市里买东西为主线展开,兔妈妈买了一捆萝卜,马小姐有3捆萝卜,而鸟先生有1捆萝卜,象先生只有1根萝卜。兔妈妈以她的一捆萝卜为参照数量,得出“比多”“比少”与“同样多”的结论。《让谁先吃好呢》是以动物们希望最先吃桃子为主线展开。动物们寻找“身高高矮”“耳朵长短”“体重轻重”等特点,自己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排列。这个绘本主要是将高矮、大小、长短等物体形象加以直观展示,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含义深刻感悟。

比较之下,笔者认为可以选用《比多少》进行绘本教学,借助兔妈妈的一捆萝卜作为参照物,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比较出萝卜的多少,再抽象出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结果,用“=”“>”“<”表示,体会两数之间的“比多”“比少”与“同样多”的关系。

2. 绘图表征从离散走向连续。

结合情境,教师让学生以“兔妈妈的一捆萝卜”作为参照物,通过绘本创编的形式,把具体比较的过程表达出来。学生绘本创编作品主要有三个水平层次。

水平一,学生根据实物图模仿,用图案作画表征。水平二,学生能用单一离散的图形进行创造性表征。水平三,学生能用线段图的雏形——色条图表征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表征的创造性水平更高。

以上三个层次水平的图示从实物模仿抽象到简单图形,再进一步从离散的图形表征过渡到连续的色条图,学生画图表征的思维层次逐步提升。同时,学生的绘图方式也从实物图的模仿走向离散图、线段图的创编,有效促进了其绘图创编能力的提升。

三、“减法”绘本选择与表征:以反映减法模型为依据,从实景走向符号

1. 以反映减法模型为选择依据。

“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概念”“比多少”之后第一次正式接触运算概念。减法模型的建立需要以“从总数中去掉”的动态表象为基础,此处的动态表象需要有生动有趣的活动支撑。

《怪兽的抢座游戏》(美国)和《有想除掉的东西》(韩国) 都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现减法的含义。《怪兽的抢座游戏》绘本借助了座位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实物,体现1个座位对应1只怪兽的情形。当音乐停止时,就会有1只怪兽出局。教师可以利用该游戏,让学生玩“抢座位”游戏,经历“缺少1个座位,出局1个人”的减法过程,从而建立减法的初步概念。《有想除掉的东西》则是通过不同情境(挑苹果、捡罐子等)画面说明减法概念,故事缺乏连贯性,虽能留给学生动态想象的空间,却不利于学生建立减法模型。

2. 绘图表征从实景走向符号。

教师借助绘本《怪兽的抢座游戏》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玩游戏,结合实际场景进行想象,画出“出局1个人”的示意图,并写出算式,让他们在集动作表征、图示表征、符号表征为一体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绘本中“6-1”的减法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示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果是5只怪兽抢4个座位呢?”“如果是4只怪兽抢3个座位呢?你能画一画、写一写吗?”“3只怪兽在抢几个座位时也要用减法?如果是2只怪兽呢?也请你画一画、写一写。”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与想象,教师组织学生对“出局1个人”情形进行绘本续编,帮助学生在多个实例中迁移、感悟减法模型。学生续编的作品主要有三种层次水平(图略)。

水平一的学生采用连环画的方式进行绘本续编,作品形象地展示了怪兽抢座位的游戏过程。图画生动有趣,并且也能从中抽象出减法算式,是多数学生喜爱的绘图作品。

水平二的学生采用不同形状的图形续编绘本,进行了一定的符号化处理。例如:用“□”表示座位,用“○、△、☆、?荠、?茗、◇ ”表示不同的6只怪兽,没有“→”对着“□”的表示被淘汰的怪兽,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也有学生将图形简化,分成怪兽和座位两种,用“○”表示怪兽,用“□”表示座位,淘汰的用“\”划去,该方式所体现的符号意识更强。

水平三的学生在续编中已经弱化了座位概念,仅用“△”表示怪兽进行重组,使不同数量的△组成有关联的符号图;淘汰的怪兽用“\”划去,表示抢座的全过程,说明该学生对减法含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且初步形成了减法的数学模型。

在绘图续编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情节之余,弱化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注重对减法含义的解释,鼓励学生从实景表征走向符号表征。实际教学显示,绘图续编活动是学生建立减法概念表象、提高符号意识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尔仪小学)

猜你喜欢

实物图后继数数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实物图与电路图的转换技巧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文图转译能力
“三步走”将实物图转化成电路图
爱数数的兔十一
皮亚诺公理体系下的自然数运算(一)
甘岑后继式演算系统与其自然演绎系统的比较
滤子与滤子图
基于多元索引后继树的序列模式挖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