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委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推进路径与机制创新

2018-06-23王寅申沈海涛李旭

山东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王寅申 沈海涛 李旭

摘 要:帕森斯功能主义视域下高校党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机制优化创新意味着优化和创新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和流程环节,探索形成有序、稳定的系统。通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构建的与功能调适,从形势研判、思想引领、实践育人、创新载体、选塑品牌等五个维度,探索建立加强高校党委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五维一体”系统化立体网络。

关键词:功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新时代下高校党委切实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应有之意,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实质是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作为高校党委,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更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以不断丰富内容和载体的创新。

本文基于帕森斯功能主义为研究视角,立足高校党委实际,从形势研判、思想引领、实践育人、创新载体、选塑品牌等五个维度,探索建立“五维一体”的加强高校党委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系统化立体网络,对新时代下高校党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机制创新展开研究。

一、新时代高校党委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内涵解析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肩負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新时代下,作为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高校应主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面对新发展的需要,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全面、深入的综合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在高校中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爱国主义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应该深刻抓住爱国主义所具有的思想引领的本质内涵。当今时代是网络新媒体普及的时代,高校所处的舆论场是处于思想认知规律变革的时代,思想引领工作唯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迫切需求。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高校思想引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领导有了更深刻的指引。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不仅是时代的需求、形势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在高校这一特定的场域下,要让思想引领这个“虚功”在新时代发挥出最大的实效。

(二)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新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的教育改革同样也深度融入了这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等教育取得的突破性发展,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随之不断深化。而这其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历来作为“树魂之本”,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在全新时代有着其时代性,有着其深刻的理论内涵,这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必须是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始终高度重视使广大师生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改革发展中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都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高校党委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其本身就是思想引领的深化,体现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中。

(三)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思想引领是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的重要举措,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高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承担起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举措中,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这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文化,需要传授一种“文化的自觉”,使学生有一种自觉的行动和价值认同。

二、新时代高校党委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现实问题与全新挑战

马克思谈到,“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分化、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等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党委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部环境;现阶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部体系仍存在不少局限性。在外部环境与内部局限双重影响下,对高校党委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加需要并必须深刻把握好当前所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现实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主要问题为抓手。

(一)全球化浪潮对爱国主义教育领导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族人民、全世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联系与多层交往日益增强,加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固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冲击,特别是各国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异同,使得本国文化或意识形态处于“认同危机”之中。

综合来看,全球化浪潮中,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固有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形成的冲击,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亟待创新,寻找新的路径与方法;二是全球化对于主权国家而言,在既有政治基础、本土民族的价值与信仰认同、本土文化观念等的冲击;三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等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融合趋势不断加深并加快,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不小的外部环境挑战。

(二)“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所带来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理论研究、宣传报道,还是文艺创作、思想教育,都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目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与改革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一些人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有所泛起,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开始滋生滋长。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深刻影响着公众的生活习惯,信息的传播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使得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紧迫;同样,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互联网舆论危机的兴起,这些不可预料的风险和挑战都对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提出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给高校党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三)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内部的局限性所带来的挑战

目前,高校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内部体系的构建和内容上还存在着一些局限。这种局限性体现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所僵化、有所滞后,无法及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有:仍未形成有机的系统与整体,多简单的爱国知识宣传教育,少深度理论阐释;爱国主义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尚未有机结合,系统性匮乏,学校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没有有机结合;爱国主义的开放性与实践性有待提升,并未形成学生内化的行动,尚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层面,未能整体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视野中予以考量。

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局限性或不足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进行体系重构。加强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存问题的分析的实证或调查,充分结合高校实际,结合深化教育领导改革的需要,结合中央建设“双一流”的需要,结合“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应对当前的挑战。

三、新时代高校党委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推进路径与机制创新

(一)高校现代治理的关系均衡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重构

高校的现代治理是一种关系网络与秩序的均衡。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的教育领导理应置于高校现代治理体系中,成为关系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本身,也应成为一个具有系统化与制度化的系统。帕森斯的系统概念强调社会秩序的自我维持与均衡,突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他提出“系统指的就是关系网络”[2]。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在高校现代治理结构中,秩序的均衡要协调好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处理好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的关系,冲破既有发展模式的束缚,努力探索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帕森斯明确地将秩序作为结构的本质, 并认为结构由“行动者在一情景中彼此的互动而组成”。[3]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的教育领导是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范式。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高校党委的坚强领导,脱离不了高校师生这一实质“行动者”的思想情感的规范,并将其置身于高校这一特定情境下,在一种规范准则下形成一致动机,而动机的整合则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机制予以规范,从而在秩序均衡中形成共同价值。帕森斯是用角色互动的制度化来说明社会系统概念的。他认为制度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构,制度化了的角色构成了社会系统,即社会系统是指在一定情境下相互互动的个体所构成的一类系统。由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需要“制度化”的规范约束,这种模式的形成得益于高校现代治理规范的调节,受到高校特定文化氛围的影响,以至于在高校这一特定情境下的行动者(师生)之间互动而形成的性对稳定的“制度化”,而由此“制度化”逐步形成良性和谐有序运转的系统,以真正提升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二)高校党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体系构建与功能调适

高校党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系统化的前提便是使其外部和内部各要素形成规范有序的体系,并使之良性循环。高校党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的体系构建与功能调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抓好历史传承,契合时代发展与国家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不仅应当抓好历史传承,更要契合时代主题与国家战略。当今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離不开光荣和悠久的历史。科学审视爱国主义的伟大历史作用,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神圣使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领导,不仅是一种历史传承,并要在传承发扬,在传承中创新,紧紧贴合时代的战略与国家的主题。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党中央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与“一带一路”战略都应该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中。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思想基础价值根基。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就是要充分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与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爱国主义理论学习研讨、专题研讨、理论宣讲等形式,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研究,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筑牢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可以依托抓学习研究来实现。高校应把爱国主义作为教职工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引导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开展专题教育,不断强化师生的爱国热情。依托 “教师理论宣讲团”“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等,帮助师生提高理论水平、提升理论修养。

强化“知行合一”,深化实践育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高校党委应从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突出育人实践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贵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高校党委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育人,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爱国情怀,要强调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要学以致用,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加强高校党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应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拓展多形式多平台多种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通过新颖的传播媒介、独特的宣传方式、通畅的传播渠道。挖掘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新颖、立意深远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让网络爱国形成常态。抓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立体化地对“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进行创新,在全校范围内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情怀相沿成习。

积极选塑品牌,强化示范效应。高校党委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品牌选塑,充分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效应,培育和发展一批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项目,鼓励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努力形成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文化自觉”,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需要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依托,需要校园文化精品作为内部支撑。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仪式教育,在仪式教育中塑造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建设“经典导读”品牌项目,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依托“形势与政策”宣讲团,助力“形势与政策”课程内涵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9页.

[2]T. 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 P. 25.

[3]T. 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 P. 26.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党委办公室,上海 200237)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忠诚原则”的复调倾向——兼论功能主义语用学传统的衰弱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美国功能主义传播观的继承与失去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