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6-23张月霞

山东青年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教育

张月霞

摘 要:随着我国考研人数逐年递增,各大高校也在逐年扩大招生人数。但是,目前中国研究生的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当引起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中,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创新能力应当置于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位置。本文将首先对当代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简单介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再根据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情况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开说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加速融合,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内容。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作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整个学术界思想的进步和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综合体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提供高质量、高层次、高能力的专业人才。2017年,中国的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已经达到177万,并以接近百分之十的速增长趋势逐年递增。但在此过程中,研究生人数的增长并没有和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形成合理的对等关系。相反,人数的激增使得当代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相比,[JP2]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最主要的差距就表现在创新能力上,中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JP]

2、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研究生在中国开始于国民党统治时期,从那时开始招收学生,但还不存在学位的概念。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大规模、标准化地招收、培养研究生,而学位制度这一概念在1981年正式建立,中国的教育事业从那时开始逐渐走上正轨。

经过30年(1978—2007)的发展,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取得巨大成绩。拥有规模化的完整学科体系,截止到2017年中国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已经接近500万。

3、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与发展阶段相同但人口少的国家相比,所需的高级知识人才并不按照人口成倍增长而增长。因此,当代中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增长远超于经济的增长,这种不成比例的增长关系必然会生成相应的问题和矛盾。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问题和问题的生成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3.1当代研究生就业难,不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

根据统计,在当代硕士毕业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自己也比较满意的工作。剩下的毕业生中除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在毕业后选择改行,从事与专业并不对口的非专业型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存在严重的大材小用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这就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找准目标和方向,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2当代研究生质量下降

从2000年开始,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开始大幅度上涨。有些学校或院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甚至已经超过本科生招生人数。新入学的研究生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相差很大。由于在源头上就存在问题,致使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印象都有所下降。

3.3当代研究生导师带的学生数量过多

随着当代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激增,导师所带的学生数量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存在一名导师每年招收十几个硕士生,或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混带的情况,造成教育效果下降。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年招收过多的学生会使得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硕士、博士的质量和水平。

3.4当代研究生导师跨学科跨专业招生现象严重

当代社会强调多元化,但就研究生导师而言,过分的多元化也未必是好事。在研究生招生的时候有些教师不仅招收本学科的研究生,有时也会招收非本专业的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专业不对口,会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无法给予学生最专业、最权威的培养和指导,更重要的是模糊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无法确定研究生期间的准确的研究目标。

3.5当代硕士生正常毕业、授位的比率过高,评判标准有待改进

如今的研究生已经几乎没有人因不满足毕业要求而被延期或取消授位资格,大部分学生都能如期毕业,顺利拿到学位证书。虽然目前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是有严格的标准规定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的力度却过于松散。尽管所有的硕士培养单位都有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和措施,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在评阅、答辩过程中未通过的情形也相当少见,呈现出典型的严进宽出的现象。

4、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4.1适当减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

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过多这一现象,應适当压缩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研究生教育不是本科生结束后的三年学习,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代研究生毕业的求职人数远超各个企业对于人才的的需求量,而且能力与学历不成对等关系也是当前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当控制和压缩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减少,明确质量远比数量重要这一观点,更加有针对性、竞争性的选取人才。

4.2规范和限制导师的招生体系

针对研究生导师的学生过多和跨专业招生的问题,应当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来解决这一问题,坚决执行,深化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量。

4.3规范并统一学习周期

目前硕士生的学制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三年、两年半,有的学校规定的学制甚至更短。研究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老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也应该包括实践活动,交流讨论,讲座和相关学术活动的参与,这些都是锻炼提高研究生的能力的有效方法。缩短的学制大多都是依靠压缩这些实践活动,这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当统一并规范学习周期,确立最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

4.4加强对授予学位的监督管理

目前硕士生的毕业条件比较简单授位原则也很好满足,发表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就符合了授位标准。因此,应当提高论文的审批标准,增加校外评审者人数,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可考虑随机抽样聘请同行专家,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的毕业门槛。

5、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创新能力作为当代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加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依靠机械记忆,缺乏探索精神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选拔方式包括统一的入学笔试和各个学校单独的面试。但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主要的测试目的还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简单理解和使用,没有涉及到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测试选拔的方式不具备综合性,选拔出的大多是应试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

5.2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质疑精神

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意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学生对于已有资料和文献的过分依赖,并坚信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对的。缺乏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具备挑战权威、挑战主流学术观点的勇气。

5.3重视文凭,功利思想严重

我国研究生创新意识不够,不仅表现在探索意识的缺乏,还表现在读研的根本目的上。有很多学生仅仅为了那一纸文凭,并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企事业单位过于重视学生学历和毕业学校名气,学历这一门槛的设立导致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忽视。

6、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解决方案

6.1观念创新

要想实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走出去的第一步便是观念的转变。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当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点。实现“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为中心”的创新教育观点。为了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淡化原有的教育观念,实行创新教育,以此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6.2体制创新

目前研究生培养体制过于淡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主动的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下面将从教育目的、教学原则和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展开进行说明。首先是教育目的,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过程,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践行这一根本教育目的我们要把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置于整个培养计划的核心位置,并建立相应的创新能力评估机制。其次是教学原则,以新时代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核心内容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意识,调整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后是评价体系,在明确教育目的,完善教学原则之后我们还需要建立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多角度、多元化、多因素为基础,建立新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监控体系,从制度上保证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6.3环境创新

所谓环境塑造人,环境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因此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环境这一影响因素,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环境创新分为研究生的环境管理、师生关系、实践活动等方面,下面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首先是环境管理,原先的环境管理模式无法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篇专业论文的发表和专业考试成绩的达标不能作为衡量一名研究生能力的指标。因此,我们需要修改原有的研究生管理制度,添加完善相应的课程标准,建立一套新型有效的管理模式。其次是师生关系,导师在研究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学生,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学生明白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生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构建起和导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学习過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和导师沟通,大胆的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对于导师,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导师理解并做到职能的转变。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目的。最后是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能力培养应将着力点放在实践活动上。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锻炼自己,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养成和提高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

7、总结

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汇总,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法案。对于当代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说明,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式。

作为高级知识人才,研究生群体是实现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各个专项技术科学现代化的重任,是促进国家进步的希望所在。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当代研究生将基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因此,当代研究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被置于更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冯宝鹏.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2]陈惠.聚焦创造力:研究生教育创新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4):125-128.

[3]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研究, 2014(11):88-94.

[4]陈洁.设计类学科研究生学术创新现状之我见 [J].艺术科技, (2017-11-30).

[5]颜建勇,李晓峰.设立交叉学科学位: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可供选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79-184.

[6]刘贵华,孟照海.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逻辑[J]. 教育研究,2015,36(01):66-74.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北京 100101)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