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设

2018-06-22李良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共享实现整合

李良

摘要:本文从城市与乡村的物流配送现状出发,探讨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借鉴于循环取货,通过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合理设计“一带多”乡村配送网点,将“进城”物资与“下乡”物资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资源,实现双向物流,循环配送货物,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关键词:循环物流配送;城乡;模式;整合;共享;实现

物流配送模式是指构成配送活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以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它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而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本文拟在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城乡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设以达到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绿色物流发展。

一、目前我国城乡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与乡村的物流配送主要集中在“进城”物资和“下乡”物资的配送。“下乡”物资配送是指城市向农村配送物资,“进城”物资配送是指农村向城市配送物资。

1.“下乡”物资配送

“下乡”物资主要为工业产品、农业物资、日常生活用品等。“下乡”物资物流配送过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城市代理商、批发商、网点→乡村批发点、网点。生产企业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将产品配送到城市的代理商或批发商处或配送网点;城市的代理商或批发商大多通过货车把产品配送到乡村的批发点或网点。由于货物运输车辆的主体不同(第三方物流车辆、批发商自有车辆、农民自有车辆等),目的地也不同,同时运输车辆无法及时获得“进城”物资的配送信息,所以完成计划内的运输任务后,大部分车辆空载返回,造成运输成本偏高。另外,乡村的配送网点多是自发形成,没有合理规划,配送过程迂回曲折,运输路线重复,极大降低了配送的及时性。

2.“进城”物资配送

“进城”物资主要为农产品、手工品等。“进城”物资物流配送过程:农产品生产地→农村集货地、配送网点→城市分货地、配送中心、消费点。农产品生产地通过农用车将产品运送到乡村的集货地或者配送网点,回程时偶尔会运载些生活用品或者农业物资等,多数空车;乡村集货地通过货车将产品运送到城市分货地或者配送中心、消费点;农产品配送要求及时、保鲜,有时产品直接用货车从农产品生产地直接运送到城市分货地或者配送中心,不经过乡村集货地。同样,由于货物运输车辆的主体不同(第三方物流车辆、批发商自有车辆、农民自有车辆等),运输车辆无法及时获得“下乡”物资的配送信息,所以完成计划内的运输任务后,大部分车辆空载返回,造成运输成本偏高。另外,城市农产品分货地有很多家,分散在各个片区,造成运输路线杂乱,配送时间拉长,降低了配送的及时性。

城乡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是配送模式以自营配送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多为单向物流、空载运输,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配送的及时性。

二、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把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和城乡物流配送工程作为重点物流工程,在物流资源整合、城乡配送体系构建、物流服务平台构建、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基于城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指对“进城”物资与“下乡”物资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资源,实现双向物流,循环配送货物,以达到配送及时、成本低的绿色物流目标。

1.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

循环物流配送借鉴于循环取货。循环取货也叫牛奶取货,牛奶取货的特点如下:

其一,牛奶取货配送模式要规划好线路。规划好线路可以保证卡车的装载率,运输里程比传统方式大幅度减少,同时充分利用物流包装器具的周转效率。

其二,牛奶取货配送模式是“多频次、小批量、定时性”的物流网络配送,以高频次、小批量的配送降低库存,以固定的窗口时间保证卡车回程时的装载率。

其三,牛奶取货配送模式一般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实现目标化管理,及时保证货物的配送,同时利用现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控,提高配送效率。

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借鉴于牛奶取货模式:货车从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出发,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到指定的地方装好货物,按照设计好的线路,将货物一一送到乡村配送网点,甚至到货物的最后一公里;待回程时通过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到乡村配送网点装好货物,按照设计好的线路,返回城市配送中心;在乡村配送网点A到乡村配送网点B的时候依照设计好的线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可以装载货物,提高装载率。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现货物信息化、车辆信息化,线路信息化。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推动、政策配套、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开展,依托原有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同步从三个方面分别开展:货物信息化,利用商品编码录入系统,工作量大,而且更新很快;车辆信息化,将车辆的型号、载重、性质等信息录入系统;线路信息化,主要将物流节点录入系统,由系统规划好线路。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单向物流、空载运输的现象。

3.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配送中心是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主要节点之一,连接城市与农村货物配送的中转站,通过储存、分拣、理货、配载等将货物配送到末端节点。政府作为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投资方,要确实做好配送中心建设工作。第一步:明确配送中心的功能及类型,每个地区的城乡经济不一样,在确定配送中心的功能和类型时会不一致,有的侧重农产品,有点侧重工业品,可以建立一个,也可以建立几个,可以单功能,也可以多功能,依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二步:明确配送中心的地址,配送中心选址主要从配送中心综合效益角度考虑,方便城市外来货物的配送,也要方便乡村配送中心、网点、最终用户的配送,一般选在城市周边,先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虑,优先选择公路运输方便的地点,因为汽车运输能实现“门到门”,然后确定合理的配送圈和配送时间,避免反复装卸,缩短配送时间,减少流通费用。

4.乡村配送网点建设

乡村配送网点是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主要节点之一,能实现乡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原来的乡村配送网点多为自发形成,散、杂、乱,多为单一的大规模节点(乡镇点)和单一的小规模节点(村点),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带多”末端节点模式更适合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一带多”的“一”是指设置一个位置相对偏僻但规模较大的货物集散地(借助邮政物流点),“多”是指多个小型末端节点。每天指派专门人员多次到小型末端节点收派货并进行货物再集散。可以借助邮政、申通、圆通、顺风、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在乡村的物流节点建设好乡村配送网点。

参考文献:

[1]沈苑.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中国市场》,2014.

[2]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長期规划(2014-2020年)》,2014.

[3]王镇豪、许建、朱冯源.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化城乡配送物流发展初探.《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

[4]何梅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广西城乡物流配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5]夏晗.电子商务环境下城乡双向一体化物流配送研究.《天中学刊》,2016.

猜你喜欢

共享实现整合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