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2018-06-05周羽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周羽

摘要:譯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中,译者应在尊重作者意图和原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应根据原文具体语境,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向译入语读者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就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翻译策略、翻译文本的主观理解以及译文的行文表达进行探讨。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主观能动性;翻译观

一、引言

翻译是人类社会历史最悠久的活动之一,几乎与语言同时诞生。长久以来,翻译研究学者和翻译理论家主要关注翻译的策略、技巧等,“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等。在传统翻译学中,译者的身份一直被边缘化。从“操纵学派”、“改写”理论等西方翻译理论可以看出,译者不是“透明”的,也不是“仆人”。翻译时,译者需要发挥主体性。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什么是“主体性”呢?具体来说,主体性包括目的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简言之,主观能动性。能动性是主体性最突出的特征(查明建,2003)。

笔者认为“译者主体性”是基于正确理解原文意思和作者意图,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便于译入语读者准确理解作品。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翻译策略、翻译文本的主观理解以及译文表达。

二、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策略上的体现

翻译史一直存在直译和意译的争论。东晋高僧慧远曾言:“质”派理胜其辞,“文”派文过其意。慧远的见解让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理论中的“文”、“质”之争暂时告一段落,并影响了后期的佛经翻译以及其他翻译实践,并在玄奘的翻译佛经过程中得以证实是行之有效的。笔者认为翻译时不应拘泥于直译与意译,根据作者原意和翻译原文,选取合适翻译原则,将作者的意思和原文文字的神韵传达给读者,做到“传旨达意”。

以《论语》为例,理雅各的译文大多采用直译,因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记录,翻译中采取直译既保留谈话的原意,又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甄春亮,2001)。

例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二十九章)

里译:The wise are free from perplexities,the virtuous from anxiety;and the bold from fear.

译者根据原文,将“惑”、“优”、“惧”等对应直译为“perplexities”、“anxiety”和“fear”。省略重复使用be free from,构成排比句,译文简洁而紧凑。《论语》涉及不同文化观念,翻译时应视语境而定,。

三、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文本理解上的体现

翻译活动的基础是翻译原文,只有译者正确合理地解读翻译原文,才能确保译文的质量。翻译时不能仅凭译者想法进行翻译,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词典、以及各种语料库,查找资料,小心求证,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例如在莎士比亚时代,“deer”一词泛指一切动物,而今专指“鹿”,所以译者翻译莎士比亚时期作品时,应将“deer”翻译成动物。在翻译不熟悉材料时,应先查资料,确保译文意思正确。不然即便译文文采斐然,也不能算是好的译文。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为例:

例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杨伯峻今译中将”无友不如己“翻译为”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刘殿爵译为:Do not accept as friend anyone who is not as good as you。

理雅各译为:Have no friends not equal to yourself。

这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看法有所不同,所以这里的语际翻译过程就出了问题。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应该是: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笔者认为应译为:No friend is not equal to yourself。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查证,避免不必要的低级错误。应做到“不以词小而任翻”。以《论语》为政篇第一章为例:

例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理雅各译为:The master said,“He who exercises government by means of his virtue may be compared to the north polar star,which keeps its places and all the stars turn towards it.”

北辰即北极星,应翻译为polar star,而不是north polar star。译者不应因“北极星”这个词小,而随意翻译。

四、译者主体性对译文措辞的影响

翻译从来不是复制,而是换一种语言重写。翻译时应根据译文整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行文,不是所有语境都适合“阳春白雪”、“长篇大论”。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相应的译文措辞。

例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言,2004:43)?Anybody who doesnt drink doesnt deserve to be called a man…(Mo,2000:46)

“人生得意须尽欢”是李白的一句诗,意思是说人在能够玩乐的时候就应该充分享受,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劝其他人即时享乐。在这本小说中这句诗被用来劝酒了。葛浩文没有直接将诗的原意翻译出来而是直接表达了劝酒的意思,虽然两者在形式上不一致,但在作用和含义上却是相同的(文军,2007)。如果这句话换一种场合则可以翻译为:Enjoy the moment,cheers!或直接翻译为Enjoy it!Cheers!

五、结语

翻译时译者不应纠结于哪种翻译策略更优,“直译”,“意译”,还是“归化”,“异化”。翻译中没有绝对的直译,也没有绝对的意译。译者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依据作者意图和翻译原文的具体语境,灵活运用不同翻译策略、技巧。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多查找资料,谨慎查证,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再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传达给译入语读者。译者结合不同的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正确无误地传达翻译原文,才能得出最恰当的译文。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2]刘阳春.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66-69.

[3]文军、王小川、赖甜.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28(6):78-80.

[4]甄春亮.理雅各翻译的《论语》[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5-8.

[5]许钧.2001.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6]莫言.2004.酒国[M].春风文艺出版社.

[7]周克希.2008.译边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8]Mo,Y.2000,The Republic of Wine[M].London:Hamish Hamilton.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研究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从译者主体性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