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6-05冯丹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模式构建实践教学

冯丹娜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有益的补充,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融入是必须的。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推行的必要性和具体实现形式的研究,来构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政府、高校、教师和社会合力推进的模式。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实现形式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思想政治课推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校思政课既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引导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主渠道之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严重,即便增加实践环节,也是流于形式。第一,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形式上作为理论教学的简要补充,并不能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对实践教学认识的不足。第二,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课堂实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走进校园,走出校门成了学生可望不可即的第二课堂,这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第三,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多数高校基本没有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各个学校也各自为阵,形式、标准和内容不一是普遍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这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1.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所谓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运用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和情景教学等方式,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政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补充。所以,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

2.1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形式。课堂实践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进行相关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讲授,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视频播放相关资料影片等。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2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衍生部分。课外实践的形式主要有:参观教育基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组织社会调查、组织模拟法庭等。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大学生三观的培养,但实际是目前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

2.3网络实践

网络实践是时代的应生物,也是一种网络服务于思政教育教学的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博客、BBS论坛、QQ群等形式进行热点问题讨论和探讨、发布学习成果展示,也可以通过思政教育宣传网站浏览更多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时代性、社会性问题。这种形式,对90后大学生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投其所好的一种实践形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关注的焦点,以便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多元互动模式的构建

3.1学校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是思政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性保证

高校思想政治课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高校职能部门应在贯彻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提升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扭转高校思政课边缘化的尴尬局面。要首先设立思政教育教学专门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思政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中,并将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学校各个层面对思政课有足够的重视。

3.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

这里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对时事政策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较强的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的实施、质量的把握关键在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让教师走进企业工厂开阔视野并将此作为教师工作量考核指标之一。

3.3社会资源是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有益的补充

建立校外第二课堂是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首先,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一方面规定和保证将课堂搬出校园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整合相关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团体、个人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鼓励社会各界和家庭、学校共建三方联动公益教育平台,为学校提供更多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才共建培养模式。

3.4“創新”型大学生是思政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体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型国家目标实现的前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一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到学校、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将创新实践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同时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只有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构建,才能使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形式发挥应有的张力和作用,才能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切实提高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付晓玲.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7.

[2] 周有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49-5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模式构建实践教学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