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编辑手记

2018-06-05赵彩霞

现代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叶嘉莹诞辰

◎ 何 东 赵彩霞

图书出版是从选题发现与设计、内容编辑到上市发行的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本文以河北大学出版社《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一书的出版过程为例,完整追踪一本书从无到有的生命历程,以期获得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出版经验。

一、师生情成为选题和立意之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图书选题的产生往往以编辑的兴趣为起点,而后经过不断深耕细作而成。《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就是这么产生的一个选题。顾随(1897—1960)系中国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文化学术研究专家。顾随先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及河北大学诸校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很多弟子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叶嘉莹、周汝昌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叶嘉莹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笔者酷爱古典诗词,曾于2014年在北京书市偶见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一书,半朵荷花掩映在淡淡封面中,不争不抢地躺在那里,荷的淡雅与诗词的神韵得到完美结合,一如叶嘉莹这位“穿裙子的士”。从彼时起,出版一本叶嘉莹的著作便成为笔者心中愿景。只是,叶嘉莹已著有《荷花五讲》《迦陵谈词》《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迦陵诗词稿》等众多诗词类图书,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从各个侧面被挖掘,再从诗词入手很难出新。一时间,图书选题创新成为最大难点。

“冥冥之中,就像安排好的一样。”(叶嘉莹语)“201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7日在河北大学召开,叶嘉莹与会并发表了题为《七十五年师生情》的演讲:“我之所以不顾我自己这么衰老来到河北大学,是因为我觉得我跟河北大学有一份渊源,因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曾经在河北大学教书。”同时,2017年恰逢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传法弟子的叶嘉莹又获邀参加河北大学“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共忆先人,追怀恩师。持续关注叶嘉莹及其作品的笔者,终于发现了一个绝佳的选题角度—师生情。

叶嘉莹将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词学的研究,体系谨严,成果丰硕,这与老师顾随先生的教诲与期许密不可分。叶嘉莹曾说,如果她在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方面还算稍有成绩的话,最该感激的有两位长辈,其中担任诗词曲诸科之讲授的老师顾随先生,开拓和提高了她对诗词之评赏与分析的眼光和境界。从大陆到台湾再到加拿大,叶嘉莹历经七十余年的漂泊辗转,一直将顾随先生的笔记带在身边。在她看来,书籍、衣服都是不重要的,丢了还可以再买回来,但老师的笔记是天地之间非常宝贵的,丢了便再也没有了。

纵观叶嘉莹已有著作,其与恩师顾随之间的师生情谊,多散见于叶嘉莹的不同著作中。如何完整展现前辈学人的为师之德、为学之恒、学脉传承以及前辈学人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与为学典范,成为我们重点考虑的选题方向,师生情就此成为我们的立意之本。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最终厘清了内容线索,将全书分为求学时代、感念师恩、薪火相传和解读赏析四个部分,由叶嘉莹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回忆老师顾随对自己的教导和影响,突显出叶嘉莹对顾随先生学识与志意的承袭与发扬。选题名称最终定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立意简洁、明了,并通过“老师”“先生”等题中关键词体现叶嘉莹对恩师的怀念与追思。

作者是图书内容的生产者,编辑的策划思想需要通过作者的作品得以实现,所以策划方案能否和作者产生共鸣决定了选题的命运,这共鸣就是蕴含在选题之中的“情”。《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很快通过社里的选题论证,等待接受作者的大考。

2017年2月13日,我们登门拜谒叶嘉莹先生。叶嘉莹用自己对师生情谊的理解肯定了这个选题的重要意义,也表达了她对恩师顾随先生的追思。充分的前期研读与市场研究使编辑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选题既弥补了叶嘉莹这位传法弟子的怅憾,也顺理成章被确定为河北大学“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的献礼之书。

二、立足厚重和典雅,精心设计内容和封面

图书出版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编辑人员具有强烈的服务作者和读者的意识,从联络作者、选题策划,到产品设计,再到拓展营销渠道,都要求编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文字内容约十万字,可以说是一本小书。为了使图书显得更加厚实,书中选取了顾随和叶嘉莹为学与交流的有代表性的图片49幅,如叶嘉莹听课的笔记,顾随致台静农的信函、信封,顾随与学生的合影,顾随与同事在书房的合影等,这些图片呈现出的年代感和温度,使内容显得更加充实,也让这份历经岁月的师生情谊有血有肉。

根据书稿的长度,本着庄重、典雅、文艺的格调,也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受,我们选定了图书的开本为32开,并将图书版式的舒朗程度和图书的厚重程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封面设计以富有年代感的青灰色为底,上附顾随先生的肖像图片一张,其他地方均不作任何装饰,只对书名进行了烫黑工艺处理,旨在给读者留下简洁、干净却不失格调之感;另外,由于“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会期定在2017年5月12日,图书出版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了书稿的审校工作与印前手续,如期将书稿交付印厂。图书带着油墨味儿,保质保量地摆在了“顾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与会专家学者的面前,得到了高度评价与赞扬。

三、纸媒宣传与网络销售有效结合,首印告罄

作为图书出版的最后一个环节,图书发行对拓展社会影响及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一书的策划过程中,笔者始终没有放弃对市场环节的考量。经过与发行部门的多次协调与沟通,我们拟定了“注重纸媒宣传,地面店全面辐射,网络销售重点推广”的销售策略。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上市之际,恰逢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廊坊召开。《中华读书报》约请出版界24位名编辑为读者推荐24种好书,笔者作为策划编辑为读者推荐的《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榜上有名。随后,该书先后登上《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推荐榜、《南方教育时报》好书鲜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精挑细选十本书、《北京晨报》品书斋专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光明日报》光明书榜与《新闻出版报》2017年6月畅书榜。《新闻出版报》《教育导报》《中华读书报》先后刊发书评,《光明日报》还刊发了该书的编辑手记。纸媒的宣传有效促进了《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的网上销售。继上市首月进入当当网新书传记类排行榜前二十名后,该书首印很快告罄。

总结《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一书的出版过程,笔者认为,只要图书策划者用心研读图书选题与市场,形成自己独有的选题策划,图书市场一定会给出积极的回馈。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叶嘉莹诞辰
画中岁月 纪念陈乔同志诞辰120周年
纪念焦裕䘵同志诞辰100周年
纪念张令彬同志诞辰120周年
纪念刘志坚同志诞辰110周年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里的叶嘉莹
The Application of a Diverse Visual Angles Concept in Eight Broken Plate to Advertising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Love, beauty, adversity and death in life
Research on English Games in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