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发展时代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策略

2018-06-05段小佳

现代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字生产融合

◎ 黄 璜 段小佳

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但融合发展的背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数字出版人才队伍水平参差的现象。如何在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是融合出版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新要求

1.数字出版人才需具备内容竞争力

内容生产是出版产业链的根本。即便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内容生产与新技术的融合,“内容生产”所提供的品质保障依然是数字出版必须始终坚守的底线,更好地坚持“内容为王”这一定位要求数字出版人才应当拥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电子书为例,其生命周期大体可以由内容生产、数字加工、网络运营三个环节组成,其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多是体现在第二和第三个环节上,而其内容生产环节其实与纸质图书在本质上是没有很大差别的,都体现在组稿、编辑、校对等具体操作上。就此而言,数字出版人才不仅要精通技术,还要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内容生产的环节,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2.数字出版人才应具备新思维习惯

技术是数字出版的动力和引擎,技术创新的趋势始终推动着出版产业形态的革新。技术创新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拓宽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途径。数字出版时代,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也都发生了变化,技术支持服务也需要跟进,数字出版人才应当具备新思维习惯。数字图文信息技术、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技术和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出版产业链逐渐转化为以出版社为核心、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新模式。无论技术创新的趋势怎么变,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导向不会变,以新思维习惯去适应当前数字出版的新环境,应用新技术拓宽内容生产、数字加工、网络运营等环节的具体形式,才是解决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真正出路。

3.数字出版人才需做好把关人

出版产业具有文化属性、商业属性和技术属性。文化属性的特征是不变的,因为内容生产所传递出的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是不变的,文化属性这一特征要求数字出版人才应当做好内容生产和输出的把关人。数字出版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网络出版环境,但在其中必须发挥出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场引领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这就需要数字出版工作者对出版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校对,从源头的内容生产到最后的输出进行把关。由于融合发展时代信息化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数字出版人才就更要做好内容生产和输出的把关人。

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1.转变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理念

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和传统出版不同的是,数字出版更多体现的是内容与技术的相融,很多人文学科的传统出版从业者对信息技术的接触不多,而且在长期的传统出版工作环境下,自身也不愿尝试数字出版相关的新事物,因此转变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理念成为当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如北京印刷学院率先在传统的编辑出版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数字出版专业,拓宽人才培养思路和方法,将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复合型数字出版高级专门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走在学科与产业的前面,产业发展才能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在培养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过程中,理念和思路的变化将发挥核心作用,并最终引领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

2.完善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的更新

数字出版业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领域,具有典型的复合性和交叉性特征,无论对高校还是企业来说,相关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框架作为支撑。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所需要的编辑出版、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都是相当庞大的,同时技术领域的自我革新速度非常迅猛,需要相关人才不断地理解、适应和学习新的知识。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和知识内容框架应当紧跟出版产业发展,及时了解和关注国内外数字出版相关课程的内容,与市场和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匹配,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3.加强数字出版师资培训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数字出版作为紧密贴合新兴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是与时俱进的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我国现有数字出版专业院校的教师队伍远远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很多师资都是由以前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转岗过来担任的,他们的数字出版专业技能和前沿知识都亟待提升,同时他们也缺乏行业的实践锻炼,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定位把握不够。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首要任务就是在高校和企业里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如此才能在加强传统出版理论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践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让复合型专业教师去引导和推动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才能有质量保障。

4.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多元培养模式

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趋势,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需要从长远角度去考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多元培养模式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是关键举措。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试点培训,分为高校脱产学习、企业实训、境外学习交流三个阶段,目的就是培养一批面向数字出版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和数字出版业务骨干,并将在今年进一步全面实施培训计划,拓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应当像打磨一件产品一样,将多种培养形式贯穿于培养全过程,把传统的高校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操运营联系起来,使其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客观上需要培养和建立满足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我们应在牢记出版文化属性的前提下,将内容生产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改进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和领军人物,逐步解决当前我国出版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1] 许剑颖.论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融合性[J].科技与出版,2017(01):113-117.

[2] 郭曌雪.“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5(06):26-27.

[3] 莫远明.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出版广角,2016(16):19-21.

[4] 甄增荣,张旭.数字出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01):96-99.

猜你喜欢

数字生产融合
阿宽的生产小组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答数字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