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出版知识服务转型模式探析

2018-06-05

现代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术资源大学

◎ 刘 坚

出版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量身打造并提供某种知识产品或服务,它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知识内容,利用灵活的组织体系把各类信息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分析知识关联,提供从基于微媒介到基于平台的形态多样的服务模式,这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大学出版社而言是尝试特色化、专业化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结合自身特色构建融学术成果发布和交流为一体的学术出版知识服务模式

E-on ly和开放获取已成为学术出版的必然趋势。大学社应该结合自身特色,构建以知识的重组和关联为基础,以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手段,以学术成果发布、交流和评价为终极目标的知识服务体系,实现学术出版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多维运用。

大学社学术出版平台的构建和深度开发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传统。南京大学出版社自“十三五”以来致力于搭建依托南京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知识服务平台—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C-BKCI)、民国文献资料库和人文社会科学双语术语库,并初步形成了作者投稿、知识元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学术成果的出版及评价等闭环。下一步,该社还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用户核心需求和知识推送、咨询、导航等服务间的关联。实际上,大数据时代,用户浏览、检索等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过滤、积累和挖掘,并借此预测需求,以实现“帮助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推送服务,如依赖RSS技术或知识发现系统,为用户提供经过深度加工的知识产品。

学术出版还可以实现基于基本知识元的各种数字图书馆类的扩展性知识服务或者个性化知识服务。出版社可以借助语义碎片化技术,将资源切分成多个知识元,并按照不同行业和个人的需求,动态重组成各类知识产品,既能提供一般性的扩展知识服务,也能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检索、内容定制与重组、自主出版等定制服务。移动互联时代的学术产品呈现出短、平、快的碎片化特征,出版社基于学科或纸质产品开发的APP既能提供电子化的学术文章,也能提供扩展性知识产品;基于社交媒体建立群组在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还能帮助搜集学术动向等信息,反哺出版活动。

按需印刷(POD)是应对学术图书市场拐点、降低无效库存、提升订单满足率从而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科学出版社等一批企业在全面推进POD的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首印占比达到30%以上,重印则达到90%以上。大学社采用POD既能有效盘活存量资源,也能降低运营成本,获得“长尾收益”,是实现知识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以内容增值为目标和以在线教育为方向的教育出版知识服务模式

在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MOOC)、开放教育资源(OER)、数字课程定制与在线自助出版等改变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方式的环境下,个人学习者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也改变巨大。因此,教育出版服务水平的提升应着眼于内容增值和在线教育。

大学社应首先基于纸质教材提供数字化教学内容和增值服务。清华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开发了“智阅读”“智学苑”“智学堂”“智语苑”等在线增值服务,提供在线阅读、检索、导读以及图书扩展资源的移动阅读体验等服务。大学社还可以通过嵌入教材的二维码为学习者提供配套多媒体资源,通过APP聚合成虚拟学习社群,实现师生、生生等之间的高效互动,初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也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建立知识传播、分享平台,提供增值服务。

大学社开发基于在线教育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需运用信息技术于课程设计、教学与测评、自学与互动等环节。清华大学社的智学苑数字教学服务平台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成功案例:将已有的内容资源加入SPOC教学平台,以教材为原点,以知识体系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与自主学习互为支撑。事实上,信息时代的在线教育不仅能为线下学习提供支撑,实现教材的融合出版和个性化服务的支撑,还能根据不同的学科单独开发相对独立的数字化产品,共享平台资源。

教育出版提升知识服务水平还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标准化教材出版向个性化教学方案定制转变。大学出版社要改变“局限或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标准)大规模生产标准化教材或是单一的产品和服务,而应该积极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应用和课程服务,把学习、测评和能力培养联系起来,兼顾标准化和个性化,做到‘国本+校本’的出版服务,提出教学、科研、教师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外研社的全新数字学习平台Flearning,向高校学生提供一站式外语学习方案和资源,同时向英语教师提供双向互动网络教学平台,为特定院校提供定制服务,实现了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优势资源的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和解决方案的专业出版知识服务模式

我国的大学出版中有一大块为面窄量少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门类,它们经多年发展,在专业知识资源储备、专家作者队伍、对专业知识的判断和处理等方面都积淀了深厚的基础,因而它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技术进行数字化的深度开发,向为专业人士提供决策咨询的专业服务平台与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变。

当前,不少大学社建立了基于内容的专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将其拓展为为用户提供科研、数据分析、决策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如天津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云平台”,是集“建筑邦”社区、智库、APP、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电子书、纸质书出版为一体的出版平台,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在不断完善功能和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该平台完全可以成为行业报告发布者和标准制定者,为用户提供集咨询、查询、决策、在线教育、分析工具等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国际上,在法律、金融、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出版已经体现出内容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出版产品趋向于平台化、智能化和工具化,我国很多以地质、矿产、林业等优势资源见长的大学社可以尝试向构建专业性知识服务体系转型。

大学社构建专业化知识服务体系能够将编辑等传统出版活动和知识信息服务活动联系起来,通过知识服务所反馈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及用户需求,适时出版前瞻性的专业出版产品,既能突破中小型大学社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也能实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知识服务本质是传统出版业借助互联网实现的“内容+”,是“互联网+”下出版业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出版业融合能力升级,提升出版业为外部产业提供‘信息与内容’的服务能力;借助互联网与外部产业的融合契机,以‘内容+’实现出版业与外部产业的融合,并在融合中寻求价值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乃至人工智能的普及,以知识服务为目标的大学出版融合发展的模式远不止本文所述。大学出版社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于优质内容资源的生产和传播,实现融合发展的弯道会车甚至超车。

注释:

① 许远.迈向数字时代的知识服务展望 [J] .科技与出版,2015(12):86.

② 冯宏声.出版的未来:从“互联网+”到“内容+”[J/OL].数字出版在线,2015(4):5.

猜你喜欢

学术资源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至善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