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九、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80例疗效观察

2018-06-02李文华沙一飞王丽华

关键词:肺气穴位疗效

李文华 沙一飞 王丽华

喉源性咳嗽又称变态反应性咳嗽,简称变应性咳嗽,是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由于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止咳药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禀质特异型辨证特点:每遇风冷,咳嗽即发,或受异气刺激,即咽痒干咳阵发,甚则呛咳作呕、遗溺。伴畏风怕冷,气短懒言等;舌淡、苔薄白,脉弱。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喉源性咳嗽的患病率也呈明显增高趋势,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等的发病机会,但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还不多。喉源性咳嗽中医称为喉咳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肾虚寒,一旦人体感受外邪侵袭最易导致虚寒加重,因此益气护卫固表,祛风散寒止咳,就成为治疗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的治疗原则。三伏天及三九天穴位敷贴依据是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冬治”“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转化”等理论,以及阴阳是互根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所以春夏养阳,才能推动秋冬的阴之生长。由此可见春夏养阳是非常重要的。而寒冷冬季人体阳气相对不足,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而三九为冬日最寒冷的时候,阳气最弱时候,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热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以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对人体阳气进行补充和促进,便可通过经络达到调节机体免疫状态。

我中心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选择祛风、平喘、祛痰及补益肺、脾、肾的药物制成药膏,应用三九、三伏天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几年来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集的80例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三九、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上海市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集的80例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者,治疗组40例,男13例,女 27例,年龄 19~67岁,病程 1~15年;对照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0~65岁,病程1~16年。

1.2 西医诊断标准[1]

①因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咳点在声门以上;②喉镜检查见有炎性改变;③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或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④肺部X线透视或摄片无异常,止咳药往往没有很好的效果;主要根据前3项即可作出诊断,其中病史和专科性检查是主要诊断根据。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

①每遇冷风或受异气刺激,咽痒干咳阵发;②可伴畏风怕冷,气短懒言;③舌淡苔薄白脉弱。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穴位:大椎、天突、风门(双)、肺俞(双)、肾俞(双)。

药物:为院内敷剂治疗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白芷、黄芩等,打粉姜汁调匀(沪药制字Z05190753)。

操作:取一分硬币大小药物置于专用敷贴中央贴在上述穴位上,贴药后皮肤有微微发痒、灼痛感,切勿即去,一般贴敷4小时左右,据患者皮肤耐受情况而定,如发痒、灼痛感不甚明显者则可敷贴较长时间,但最长不超过8小时;如发痒、灼痛感非常明显者则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在三九和三伏节气开始十日敷贴一次,共8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用糊精、焦糖粉、淀粉组成,姜汁调匀,模拟外观、重量与敷贴药物相似。敷贴穴位、操作、时间及频次同治疗组。

2.3 治疗及观察

201 5 年10月~2017年10月收集的80例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者并进行症状分级记分。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2015年12月~2016年1月同时进行三九天穴位敷贴治疗,于2016年7月~2016年8月同时进行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于2017年10月进行症状分级观察治疗情况。

3 疗效标准

3.1 症状分级记分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记分标准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上述记分标准,计算出治疗前后的总分数。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咽喉部病理征恢复正常,总积分降低≥9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咽喉部病理征基本恢复正常,总积分降低≥7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咽喉部病理征改善,总积分降低≥3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咽喉部病理征无明显变化,症状加重或积分降低<30%。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 两组总体疗效对比

治疗组:40例中,显效7例(占17.5%),有效26例(占65.0%),无效7例(占17.5%),总有效率82.5%。

对照组:40例中,显效1例(占2.5%),有效19例(占 47.5%),无效 20例(占 50.0%),总有效率50%,见表2。

表2 两组间总体疗效比较(例,%)

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通过前后对照比较,其临床主要症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咽痒咳嗽改善情况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咽痒咳嗽改善情况比较(±s)

注:*表示 P<0.05

组别 例数(n)治疗组 40对照组 40治疗前 治疗后2.58±0.53 1.66±0.54*2.40±0.66 2.10±0.57

讨论

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多数为禀赋不足易过敏体质人群感受外邪后引起咳嗽,亦有因咽喉疾病失治误治后引起咳嗽。治疗上容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而滥用抗菌药物,因此西医药物治疗本病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顽症。中医学治病重在“审证查因”和“治病求本”。禀质特异型患者,禀赋不足,感受虚邪贼风或化学异气,卫表不固、营卫失调,祛邪乏力,邪毒入里,凝聚肺系,正邪相争,肺气上逆发为本病。治法宜益气护卫固表,祛风散寒止咳。

喉源性咳嗽中医称为喉咳,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肺、脾、肾虚寒,一旦人体感受外邪侵袭,最易导致虚寒加重,因此益气护卫固表,祛风散寒止咳,就成为治疗喉源性咳嗽(禀质特异型)的基本治疗原则。三伏天及三九天穴位敷贴是依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选择祛风、平喘、祛痰及补益肺、脾、肾的药物制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及三九天的大寒时间,采用“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及“冬病冬治”,敷贴穴位以达祛邪固表,补益肺脾肾之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临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正合喉源性咳嗽禀赋不足,感受邪气之病机。

大椎穴属督脉之穴,为手三阳脉、足三阳脉与督脉之会穴,有温阳壮体之力,并主泻胸中之热,对肺气上逆有明显的改善与调整作用;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主治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及一切呼吸系统诸病,且足太阳之脉主一身之表,因而在治疗中又为祛风邪外出之门;肺俞穴为本脏经气输注之处,亦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是肺脏精气转输出入、流注聚结于体表之所,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能调补肺气又能宣降肺气,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内应肾,敷贴这一穴位,有益肾、补虚、扶正、固本之功效;天突穴,属任脉,有宣利肺气之效,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温性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固有特性,为治疗咽喉疾病的要穴。敷贴药中,白芥子温肺、利气、豁痰,通经络,祛肺寒;甘遂苦寒,其性阴毒,微苦降泄,直达病所,善行经隧、搜逐痰涎;细辛味辛气温,辛香走窜,内可上行、横走,通全身之气,外可温散风寒,解头面诸风疾,入肺可温肺寒以化饮,入肾温肾纳气;白芷芳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等功效;黄芩苦寒佐制以上诸药大辛大热之性,并可引以上诸药入肺经。诸穴及诸药均合喉源性咳嗽的禀赋不足,肺气上逆的病因病机。

我中心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三伏天及三九天穴位敷贴治疗喉源性咳嗽这一临床常见顽症,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明显。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大大提高了临近患者的治疗便利性,值得在社区卫生机构大力推广。

1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

猜你喜欢

肺气穴位疗效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人到中年补肺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