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2018-06-01杨小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雨霖铃社会背景文人墨客

杨小宇

【关键词】《雨霖铃·寒蝉凄切》 文人墨客 社会背景

柳永是一个浪漫的江湖词人,词是他驰骋江湖的骏马与弓刀,而乐工歌妓成为他精神上的慰藉与伴侣。在6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柳永既迷恋情场,又不舍仕途。郑振铎在《中国插图本文学史》提到柳永时,如此描述柳永:“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也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柳永在是一个专注于词作创作的词人。

一、《雨霖铃·寒蝉凄切》创作背景及其外延

柳永(约987—1053),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宋代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然而,他却在仕途上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试进士均不第。《雨霖铃》就是他因词忤仁宗被放逐,离开京城时所作。经过历史洪流的冲刷,虽然这首词作所赠之人究竟是谁,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是这首词中绵绵不尽的情思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有丝毫的褪色,反而因为时间的陈酿而愈久弥香。

北宋是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异常繁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勇猛杀敌,踌躇满志的将军,有情意缠绵、委婉细腻的思妇,有醉卧花间的文人墨客,当然也有许多抑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而柳永便是这些落魄文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他没有苏轼那样的家庭环境,也没有王安石那样的机遇与魄力,更没有岳飞征战沙场的英勇……在求而不得之后,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将注意力和所有精力投入到词作创作之中,以舒缓官场、仕途上的不遂心。因此,《雨霖铃·寒蝉凄切》在写依依惜别之情的同时也更多地寄予了作者的身世飘零之感及其对前途的迷茫。

二、《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落魄文人的生存状况

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论柳永的《雨霖铃》时如是说:“耆卿词长于铺叙,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浅俗,然而此词却能做到‘曲处能直,密处能疏,鼻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可见,此词写作手法之精妙,抒发情感之之情真意切。仔细品味这首词,笔者不由想到了那些被因遭贬谪而羁旅天涯的文人骚客。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提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如韩愈曾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可见,可见,贬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现象。这些被贬谪的官员愤懑、无奈之际只好将情绪寓意于山水之中,然而,柳永作为未曾入世便遭皇帝抛弃的文人在历史上倒也不是特例。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科举落地后,在《岁暮归南山》中写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牢骚传到玄宗耳里,只得远离京都、漫游于吴越山水之间。

三、当时背景下落魄文人的归宿

当这些落魄不羁的文人纵情于山水之间时,他们不仅能够逐渐放下诸多的思想包袱,还在山水美景与悲剧情怀熏陶之下写出了不少传世的佳作,获得极大的文学成就,也算是“官场失意,文坛得意。”可见,上天在剥夺他们名入正史的机会时却给予他们名留青史的机会。然而,在这些文人中却有很少的一小部分能够做到真正的忘情于山水,抛却功名利禄的“尘心”,大部分的文人仍然因为没有让皇帝刮目相看的治国韬略以及强大的身世与背景,在“被弃”或者自我放逐中抑郁终老。当然,也有极其个别的案例。比如,与柳永同时代的文人刘辉(又名“刘几”)。

当刘辉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欧阳修。辞藻华丽、引经据典是当时文坛最为流行的风气。然而,这些文章往往过于追求韵律上的优美、辞藻上的华丽,文章本身并未有什么内容。作为提倡朴实文风的主考官,欧阳修对这种现象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当他看到刘辉的文章时,拿笔从头抹到尾,在全不否定后还批了“纰缪”两字。名落孙山的刘辉回家后继续苦读并在读书的同时游历四方,考察民情。在此基础上,刘辉的文风逐渐发生改变。之后再度科举,主考官还是欧阳修。然而,当欧阳修再次看到刘辉的文章时情不自禁地大加赞叹,向皇帝禀报后将刘辉判为第一名。考卷被启封后,欧阳修在旁人指点之下才知道今日的刘辉就是当日的刘几。

总之,柳永这位“白衣卿相”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然而,就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他不过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小角色,是生活在社会最下底层的小人物,与众多的落魄文人并无二致,即便有一技傍身,终究逃不过封建社会背景下无法抗拒的宿命。

参考文献:

[1]徐蕊.古诗词欣赏性教学初探——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J].语文知识,2014,(07).

[2]张洪静.《雨霖铃》教学案例[J].科教文汇,2014,(06).

[3]王红梅.《雨霖铃》教学构想[J].文学教育,2009,(01).

猜你喜欢

雨霖铃社会背景文人墨客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