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给古筝文化交流带来的发展契机

2018-05-26张义瑶王静帆

求知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古筝一带

张义瑶 王静帆

2015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达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中缺少不了音乐这一媒介,在“一带一路”政策提出后,更是从便利性政策的角度实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对外沟通与交流。当前我们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深入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不断传承下去。古筝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众多古老的弹拨乐器中,古筝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地便非常受欢迎。时至今日,名家借助古筝这一乐器弹奏出无数名曲,古筝兼具声音与韵味,丰富的音色、营造的意境都很值得人回味,其自身具备很多特质,由此也给演奏者和观众带来更多活力。所以,本文借助古筝这一乐器在“一带一路”时代大背景下开展对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可谓意义重大。

一、“一带一路”音乐文化交流发展历程

(一)“一带一路”音乐文化交流历史渊源

“一带一路”具体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是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的有益借用,鼓励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互信、包容、利益等基础上,构建对地区经济发展能够共同承担责任的共同体。古代丝绸之路最早是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极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在“一带一路”具体实践中,文化交流所担负的责任也将越来越重大。借助文化进行传播,可以深入增进各地区间的交流。从古代开始,丝绸之路便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它使中原文化较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使中原和西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跨入了新时期,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态,该音乐形态以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为主要特征。

(二)历史上“一带一路”音乐文化交流渠道

从历史层面来看,以“丝绸之路”开展的中西方音乐交流主要是对西方的音乐文化进行借鉴、吸收,但现代音乐在融入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出本国的音乐文化。我国古典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认为是汉武帝时期,这主要由于一方面西域音乐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及各具特色的乐器,变革了宫廷的雅乐和民间的俗乐,音乐由此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便捷通道,为中原音乐实现创新提供了可能。

二、中国音乐在交流中发展的现状——以古筝为例

(一)古筝发展歷程

我国古典音乐重要乐器之一——筝,在我国也被称作“古筝”或者“秦筝”,其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因为其发展历史较悠久,所以筝也可叫作“古筝”。战国时期的秦国是古筝的起源地,所以筝也可叫作“秦筝”,在《史记》相关记录中可进行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古筝可被分为南派、北派两大派别,南派的代表是潮州、客家筝派,北派的代表是山东、河南筝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筝界重新划分了古筝派别,将南北派细分为四大派别,浙江筝派也被纳入其中,古筝的五大派别由此形成。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召开了首届古筝教材会议,曹正先生以九大派别重新划分了我国古筝派别,分别为河南、山东、浙江、陕西、客家、潮州、福建、蒙古、延边等筝派,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古筝音乐在交流中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是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深入交流与共同发展,以构建共赢局面。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音乐交流可谓重要的方式,丝绸之路的开辟使西域音乐文化不断涌入中原并深刻影响了我国音乐,西方音乐文化逐渐进入我国后,国人慢慢接纳了这一音乐类型,在逐步接触中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古筝音乐的创新发展。从事古筝作曲的名家们将西方技法融入中国古典音乐,突破古典音乐的局限,创作出全新的表演方式,获得了不一样的音乐效果。在这一创作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古筝原来的五声音阶被打破,最终形成了七声音阶以及多类排序的音阶。就古筝演奏而言,多且新颖的指序弹法开始出现,而传统的大、中指八度弹弦和大二度、小三度等已与当前的作品格格不入。因此,将左手作韵技法的按弦、转换乐曲局部旋律调式、调性功能变化产生如转调、离调交替等色彩变化等此类技法运用在古筝的临时转调上,其将具有非凡意义,大大丰富了音响的色彩。例如,三木稔的《华丽》、王建民的《幻想曲》等作品蕴含着很多创新色彩。《幻想曲》《西域随想》中敲击面板部分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作曲家们以全新的方式不断对乐曲进行探索,演奏家们迫于此压力也在不断提升演奏所运用的技巧和水平,进而推动了古筝演奏技法的不断提升。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古筝音乐面临的挑战

1.古筝演奏方式比较陈旧、单一

从全球化视野来说,全球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风格迥异音乐的相互融入都深刻影响了我国传统古筝乐。当地文化必然会受到其他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突破原来形成的保守与封闭,最终构建一个极具活力的文化场所。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筝乐需要完善和修正其演奏表演方式,这样才能与其他音乐文化实现交流并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筝乐在发展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潮流,既迎合观众的音乐欣赏口味,又实现自身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借助“一带一路”这一大的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筝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原来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与筝乐实现创新发展无法匹配,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大背景下筝乐如何融入西方音乐文化而实现自身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古筝在保护与利用中仍然缺乏合理机制

要以继承精髓、保持多样性来切实保护传统文化。就传统文化继承而言,要不断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历史文化不仅可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其归属感,还可以稳定社会、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就文化多样性而言,我国大部分传统文化还徘徊在“非遗”之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并不完善。怎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这需要构建有效机制,鼓励传统文化实现自身创新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怎样才能使古筝音乐兼具竞争性和活力,这便要求古筝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身创新性。就目前发展状况来说,古筝侧重于创新而忽视了继承,仅通过拆解传统乐曲,在此基础上进行所谓的“创新”,这种“创新”断掉了传统音乐传承的道路。要想实现对古筝乐的传承及创新,需要留其精华,创新其艺术形式。

三、“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古筝传播策略

(一) 利用国外受众熟悉的传播方式

倘若采用人们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文化传播,那么观众很容易接受这一方式。依据国外观众较熟悉的方式来对古筝乐进行介绍和传播,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1996年,艺术家谭盾用胡琴表演了《火祭》协奏曲,充分彰显出管弦乐表现力,同时国外观众对宫廷乐较熟悉,将其融入胡琴表演中更易为外国友人所接受,这充分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我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旺盛生命力,同时该作品在演奏前采用了“乐队剧场”的演奏模式,音乐响起,在观众席的两侧分别布置着唢呐、笙、拍板,与观众的声音形成完美配合,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东方祭祀场地,该作品一经表演便得到了国外观众的强烈好评,受到了他们极高的推崇,这也成为我国古典乐团重要的输出方式。此外,国内一些古典乐团在合理改编西方音乐后开展的演出也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二)整合传播,融音乐于情境之中

在古筝音乐的具体演奏过程中,情境交融之时,听众才会形成一定的画面感,观众也才能感受到古筝乐曲所要传递的精髓,使自己获得切身的感受。例如,书院可以举办各类古风活动,古筝、箫笛、诗词都蕴含到活动中,以此来吸引文人墨客的目光,大家在相互交流中產生音乐创作灵感上的碰撞。此类活动不仅可进行情境设置,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我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向外传播、输出古典文化。

(三) 利用现代科技强化传播效果

在录音机等各种机器诞生前,音乐主要借助人和乐器的传播途径来实现。就技术层面而言,音乐被划分到传播媒介种类中。当前科技实现了飞速发展,音乐传播方式也由此发生了改变。目前,音乐已经不再单纯依靠随身听、播放器、智能手机播放了,音乐播放的场所也不再固定,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音乐。数字时代更提升了音乐的传播速度,我国古筝音乐同样可借助此方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当前音乐与技术结合力度越来越大,从事古筝音乐的人可借助互联网宣传自己演奏的作品,在网络的世界中与听众形成互动,迸发出创作灵感。

四、结论

我国音乐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下实现了与国际音乐多元化的发展。所以,我国传统古筝乐也要与时代潮流发展相同步,不断推出新作品。我国传统音乐要保留自身民族音乐精华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实现我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使传统音乐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特性,才能更好地输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蔡 玫.“一带一路”视野下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基因与新契机[J].国际援助,2016(1):33-41.

[2]马新媛,马艳锋.“祁太秧歌”数字化继承创新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新思考[J].音乐创作,2016(7):132-133.

[3]陈 建,岳福新.基于Berry文化适应理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启示[J].现代交际,2016(20):82-83.

[4]罗家良.“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的合作精神恰逢其时[J].党建,2017(5).

[5]李金博.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3(11).

[6]尹 丹.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音乐时空,2015(13).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古筝一带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