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卷评讲课教学片段及反思

2018-05-24谭长存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反思

摘 要:“辩”明方向,方能“辩”出真知。课堂是学生的,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感到困惑时,要“等一等”再疏导;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出现意见分歧时,要“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的认知思维出现偏差时,要“导一导”再纠正。

关键词:试卷评讲得;较于长段;反思

作者简介:谭长存,现就职于江苏省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新沂 2214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6-0006-02

【案例背景】

三年级数学质量调研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5年后,妈妈的年龄仍是女儿的4倍。…………………………( )

全班66人居然有63人出错,打成了“√”。看着这个惊人的数字“63”,我心中甚是不解。我猜想判断正确,打成“×”的一定是素有“数学博士”之称的哲、号称“数学王子”的嘉、被誉为“数学天才”的颖。可翻阅后的结果匪夷所思,判断正确,打成“×”的居然是班级中学习数学“最吃力”的林、“从不做作业”的彦和“调皮大王”弛。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我先后找到了上面案例中所说的六个人。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数学博士哲”“数学王子嘉”“数学天才颖”都说是老师改错了。而另外三个人,面对63人都判成“√”的局面,仍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引起了我的重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片断回放】

一直为试卷评讲课上不出新授课的激情、练习课的精彩、复习课的涌动而苦恼。这下好了,试卷评讲课也能“火”一把了。就在我暗喜之时,上课的铃声敲响了。

我和往常一样,兴冲冲地走进教室。但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按试卷评讲课的一般流程进行上课,而是直接抛出了问题。

师:在这次质量调研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题目)。判断结果有两种情况,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

没等我把话说完,下面就“对的”“错的”争个没完。我打了个停止的手势。班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师:这样争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边摇头边嘟噜着说:“不能”。

师: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两分钟思考的时间。两分钟后,如果意见还不能统一,咱们就……

“开辩论会!”“调皮大王弛”大声地喊道。

师:“对。开辩论会!”

我的话音刚落下,同学们便投入了紧张的“准备战斗”中。不一会儿工夫,两分钟就过去了。

师:现在你们有答案了吗?用手势表示你的观点可以吗?

我以为,两分钟后会有很大的变化,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63人中只有12人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加入到了判成“×”的队伍里。

师:和前面一样,我们仍把判成“√”的叫正方,判成“×”的叫反方……

又是没等我把话说完,双方就各走出了三位代表。

正方1:我们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同学们应该知道,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5年后,妈妈的年龄仍然应该是女儿的4倍。因为妈妈长了5岁,女儿也长了5岁。

听完正方1的陈述,反方1不但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相反却改变了自己的观点,站到了正方的队伍中。见此情景,正方显示出了更大的必胜信心。

正方2: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5年后,妈妈和女儿都长了5岁。5除以5等于1,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5年后,妈妈的年龄仍然是女儿的4倍。

反方2:正如你们所说,5年后,妈妈和女儿是都长了5岁,5除以5是等于1,但这并不能证明5年后,妈妈的年龄仍然是女儿的4倍。

反方3:你们说“有理由说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5年后,妈妈的年龄仍然是女儿的4倍。”理由究竟是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讲明白。我猜想,恐怕你们也不知道理由,只是瞎猜的。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错的,但理由应该怎么说,我现在还没想好。

反方1满脸茫然,想走回自己的“阵营”,又犹豫不决。这时,“数学博士哲”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突然大声地叫道:“老师,错了,我要改。”紧接着就快步跑上了台。

哲:我要改,我同意反方的观点。我是通过举例子想明白的。比如:女儿今年10岁,妈妈就应该是40岁。5年后,妈妈变成了45岁,女儿才15岁。45除以15等于3倍而不是4倍。所以,我认为错了。

虽然他说得还不是十分清晰明了,好多同学还没太听明白,但他却给一部分同学指明了一条思考的通道。

教室里一片安静。

一秒、二秒、三秒……渐渐地,他的话像千百个钢锤砸击在孩子们的心口,一下一下掷地有声,声声朗朗,声声确凿,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真的错了!

师:哲是用什么方法想明白的?有谁听出来了?

姌:我听出来了,他是用举例子的方法。

师:哲,是吗?

哲:是的。

师:哲通过举例子,一举攻破了正方的观点,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你们能用哲提供的方法,厘清自己的思路吗?

我话音还未落,学生便进入了思考状态。

这场辩论,犹如一个跳动的音符,奏出了这堂课的最强音!

【课后反思】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辯论确定的”。没有争辩,就无法“别同异”“明是非”“辩曲直”。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因此,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或见解产生分歧时,教师不应简单地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和“统一化”“最佳化”,而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相信学生并充分挖掘其潜能,创造交流、讨论、争辩的机会,让他们的观点在争辩中交锋,思维在争辩中碰撞,以促使真理越辩越明,思考越辩越深。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组织课堂辩论,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教学价值呢?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辩”提供条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辩论条件,让学生敢于辩论。要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教学价值,教师就不能高高在上,压抑束缚学生,而要蹲下身来,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适合辩论的良好条件,让学生敢于辩论,以求通过辩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当学生发生意见分歧,争论不休时,我不是用师者权威,强行压制,而是在第一时间里迅速调动各种潜能,营造积极的课堂辩论环境。学生在具有心理安全感的课堂环境中,自由地思考、积极地探索,大胆地表达,深刻地对话,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巧设认知冲突问题,激发辩论意识,让学生善于辩论。课堂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辩论意识,引发辩论需求,让学生善于辩论,以求通过辩论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

其次,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为“辩”搭建平台。重教转向重学,变课堂为学堂,为“辩论”输送新动能。荷兰著名学者弗顿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改革陈旧教学方法,变重教为重学;选择合适教学策略,变课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和创新。如,面对大面积、高比率的出错,我没有按既定的教案和僵化的程序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相信并依赖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合作、去展示、去表达、去体验、去领悟。这样,就为“辩论”输送了新动能,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在辩论中创新,在辩论中提高。

重授转向重导,变学会为会学,为“辩论”拓展新空间。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生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的引导下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生自己的见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相得益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由重授转向重导,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精心组织课堂辩论与交流:着眼于诱导,让学习变苦为乐;着力于引导,让学习变死为活;着重于疏导,让学习变繁为简;着手于指导,讓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为“辩论”拓展了新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兴趣的集合点、思维的展示台,涌动生命的灵性。

精彩的争辩,使课堂变得如诗如画,令学生如痴如醉。课后我在想:双方的精彩辩论得益于什么?实践告诉我,得益于教师敢于改变传统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得益于教师勇于改变传统教学的行为和方式,得益于教师善于改变传统课堂的结构和流程。教师的改变,成就了课堂的辩论,课堂的辩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虽然只是一节普通的评讲课,但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课堂是学生的,当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感到困惑时,要“等一等”再疏导;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出现意见分歧时,要“议一议”再统一;当学生的认知思维出现偏差时,要“导一导”再纠正。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张力,绽放生命的华彩!

责任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