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问题及成因研究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2018-05-24籍艳丽郜元兴廖远甦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论文

籍艳丽,郜元兴,廖远甦

(常熟理工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甚至呈现下滑态势[1-2]。那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其毕业论文现状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其质量?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2010-2016届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围绕 “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展开分析,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探究可能的成因,以期为提高该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努力的方向,也为全国同类高等院校该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展开探究的文献很多。其中,多半以上是就本科生总体进行毕业论文的探析,未区分不同专业[3-4];也有部分文献探讨某类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如数学类专业[5]、会计类专业[6]等等,但很少涉及统计学专业。然而,毕业论文的要求会随着专业不同、培养目标的差异出现不同。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就有差别,其存在的问题就不能一概而论,对策措施自然不一。另外,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毕业论文问题、影响因素和对策的讨论,没有分析其客观现状;因此,所提问题较为宏观、笼统,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自然也就缺乏针对性。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就常熟理工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展开分析,客观、具体地描述其现状,并提炼其问题所在,最后进一步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本文更多侧重现状、问题及其成因的讨论,因为只有找到病症,方能有的放矢地根治病痛。

为展示该专业毕业论文诸多方面的变化,下文就2010-2016届毕业生共计652篇毕业论文分2010-2012、2013-2015和2016届三个时段展开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一)选题方向

1.理论研究极少,多为应用研究

从选题方向来看, 2010-2012届的252篇论文中有6篇是理论研究,其余均是应用研究。在应用研究中,有3篇调查研究;剩余243篇多选择“我国”和“江苏”作为研究范围。具体而言,直接出现“我国”或“中国”字眼的有104篇;有32篇论文没有明确说明研究范围,但行文表达中表现出仍然以“我国”为研究对象;出现“江苏”的有54篇;有18篇是围绕其他省份或他省某一地市的研究;涉及区域研究,如“西、东部地区”等,共有14篇;对“中美”两国经济进行对比研究的有1篇;除此之外,还有对某一行业(企业)展开的研究,如以“双汇发展”为例对上市公司营运能力的定量分析(详见表1)。

由表1可知,2013-2015届的论文均是应用研究。具体而言,涉及5篇调查研究;以地域为研究范围的论文,共计116篇( “江苏” 66篇,其他省域或地市48篇,3篇选择“长三角地区”展开);国家层面的选题107篇(其中2篇涉及“中美”两国,其余均以“我国”为研究对象);相对于企业而言,行业层面的研究较多,有34篇。而2016届选题除了1篇理论研究,其余132篇均为应用研究。在应用研究中,调查研究7篇;79篇地域层面的选题,44篇选择“江苏”为研究对象,14篇选择“苏州”等某一地市(其他省域)为研究范围,还有21篇以多个省份(区域)为其研究范围;国家层面30篇;行业层面选题涉及14篇;企业视角的有2篇。

由此可见,从选题方向来看,该专业毕业论文大多属于应用研究,且主要关注宏观(国家)或者中观(地区或行业)层面,微观(企业)层面的选题较少。

2.宏观层面比例下降,中观层面与调查研究选题比例不断提升

进一步从时间趋势上看,国家层面选题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地域范围的选题比例不断上升。在三个时段中,国家层面的选题比例从54.37%降为40.07%,最后降为22.56%。而地域层面的选题比例却相反,按时段逐步从34.13%提高到43.45%,最后升为59.40%。另外,调查研究选题的比例三个时段分别为1.19%、1.87%和5.26%,尽管所占份额不大,但也处于上升态势(见图1)。

3.中观层面选题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过渡

对于占比越来越大的区域层面的选题,研究范围也有变化。针对“江苏”展开的研究比例逐渐下降,不少转向其他省份(地市)或者区域的比较研究。尤其是2016届的毕业论文,有26.58%涉及区域比较分析,如“苏锡常、江浙、长三角地区”等等(具体见图2)。这说明,该校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过渡。

(二)研究内容

1.多集中于经济增长、消费与收入等“经典的经济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见表2),2010-2012届的论文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及与其有关的实证分析,如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消费(居民消费)、财政收支、能源(电力消费)、环境质量(碳排放)、高等教育、其他(货币供给、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等等;第二,综合评价分析,如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上市银行综合效益、寿险公司综合竞争能力、上市公司经济业绩等等;第三,围绕“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这三方面的论文,单从题目来区分,分别有79篇、81篇和24篇。另外,有17篇论文属于会计范畴,主要涉及“财务困境、会计信息披露”等内容。也有选题针对“股市、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常见问题展开探讨。

表1 2010-2016届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分类汇总表

图1 三个时段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分类(部分)占比折线图

表2 2010-2016届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分类汇总表

图2 三个时段毕业论文中观层面选题分类(细分)占比条形图

而2013-2015届的论文,研究内容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经济增长质量等综合评价,经济增长及其因素分析,物流、旅游等行业问题,城乡居民消费、收入差异及其成因,分别为77篇、56篇、52篇和37篇。2016届论文内容最多的前四位也是如此,只是名次有所差别,经济增长及其因素分析篇数最多,有47篇;第二位为物流、旅游等行业问题;第三位为经济增长质量等综合评价问题;第四位为城乡居民消费、收入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具体见表2。

2.会计研究课题数目急剧下降, “物流、旅游”等热点问题研究逐渐增多

由表2可知,涉及会计的课题数量急速下降,2010-2012届论文有17篇;2013-2015届论文中,只有5篇;2016届仅仅1篇。从其占比来看,三个时段该比值从6.75%下降到1.87%,直至0.75%。相反,对于当下热点经济问题,如城镇化、快速扩张的物流业、碳排放等研究课题经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①这里指篇目占比,不是篇目数量。具体见表3。

表3 2010-2016届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分类(部分)占比汇总表( % )

3.调查研究课题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微信平台、网购”等新生事物

就调查研究的论文而言,其篇目数量逐渐增加,具体由2010-2012届的3篇增至2013-2015届的5篇,再到2016届的7篇;从占比上看,从1.19%提升至1.87%,最后升为5.26%(见表3)。

调查内容也发生了变化。2010-2012届主要为大学生学风、图书馆利用等常见问题,之后转变为当下的“微信平台利用动机”“网络购物”“网上订餐”等新生事物的调研。这说明,少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抽样技术开展专项调查,并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见表4)。

表4 2010-2016届毕业论文调查研究研究内容汇总表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论文,统计分析方法较为简单,多为描述统计

从其研究方法来看,基于调查问卷的论文,采用方法比较简单,基本是描述统计分析,如统计图表,多采用直方图、饼图、时序图进行直观比较;推断统计分析较少,如果有,也只是简单的方差分析和列联分析。

2.其他应用性论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与经典的综合评价方法等居多

除调查研究以外,其他应用性论文,就三个时段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如下(见表5):

2010-2012届论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协整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第二,多元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第三,综合评价分析法,主要有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而2013-2015届论文,研究方法也是三类。只是综合评价方法中增加了层次分析法。2016届论文,可归为四类;除了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外,又增加了ARIMAGARCH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这类方法。

由此可见,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与经典的综合评价方法使用居多。

表5 2010-2016届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汇总表

3.研究方法呈多样化的变动趋势,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

由前文分析可知,与2010-2012届论文相比较,在研究方法上,2013-2015届增加了层次分析法,但本科生不常使用该种方法;2016届增加了ARIMA-GARCH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这些模型均不常见,且其方法本身较为复杂。因此,就选用的方法而言,有多样化的变动态势,且越来越复杂。

二、问题归纳

由前文现状分析可知,目前该校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方面都有向好的发展趋势。如对热点问题、新生事物的研究有所增加,少部分论文选用的分析方法有所改变,对本科生而言,有点难度的复杂方法也逐渐被采用。遗憾的是,这些改善只涉及较少篇目的论文。整体而言,还是问题居多。现就其凸显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选题缺乏新颖性,比较陈旧

对于应用研究论文,从七年的论文选题来看,相当比例的题目变化很小,基本在一个问题里变来变去,主体内容没有很大变化。如2013-2015届的“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分析”“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和“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结构变化趋势研究”四个选题。再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研究”和“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这里不再叙述。

更为严重的是,完全一致的课题重复出现。如2013和2014届“江苏省碳排放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政策因素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分析”在2010-2012届论文中也出现过。不过,这一现象在2016届的论文中没有发现。

综上所述,应用研究论文的选题比较陈旧,缺乏新颖性。

(二)内容比较肤浅,有头重脚轻之嫌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毕业论文组织的逻辑思路。作为统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其对应“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实证结果的解释”。本专业学生也是遵循这种思路安排论文内容的。前两个阶段,由于涉及较多的统计结果,如图和表,其篇幅方面问题不大。但对于统计图表的解释,深度不够;联系具体选题,针对结果进一步进行原因探讨,更是难上加难,无从下手,往往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就结束了。因此,在应用研究论文中提到对策建议时,风马牛不相及地提出一大堆。这是比较严重的共性问题。

(三)方法较为单一,且主观武断

作为统计学专业学生,定量分析是其毕业论文无法回避的研究方法,而该校学生毕业论文选用方法比较单一,往往是其他相关文献 采用什么方法,直接照搬照抄,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考虑方法的适用性。在搜集数据之后,不去思考这些数据能否做同样的分析,如不足15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论的可靠性可想而知。还有,模型本身的各种检验也是丢三落四,只是有选择性地呈现在论文中,不支持论文结论的“证据”则刻意回避掉。

另外,对于同一选题,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组合,但几乎没有学生做到这点。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时,如多重共线性程度较高,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解释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而我们学生遇到类似问题,却是“自觉”地去掉某一(些)解释变量,或者做出其他主观的处理。殊不知,这种处理往往会带来比多重共线性更为严重的问题。比如,2016届有一篇论文,就出现了这一问题,具体为:在对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过程中,从五元降至两元①从共线性角度考虑。,但这一结果与理论不符,该学生怎么做呢?他自觉地把研究范围从1990-2015年缩短为1990-2012年,也即最近三年数据没有参与实证分析。为什么要展开该课题的研究,至少需要揭示现象当前的数量规律,而滞后的数据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这种做法有点“荒唐”。

三、原因探讨

导致该校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文从学生角度出发,逐一展开探究。

(一)选题方向

就论文选题缺乏新意的成因,经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两个方面:

1.学生选题随意

学生态度随意。从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了解到,学生选题时,往往把某一篇文献中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整,如“湖南”改为“江苏”,然后作为自己的选题。这种选题完全不理会论文开题的科学步骤,更不会去做相应的工作。这样随意开题的学生不在少数。

也有部分学生,在具体选题时,本身对某一课题感兴趣,如毕业生就业意愿的调查,但考虑到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回收问卷-对问卷整理、汇总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才能完成毕业论文,单就“数据搜集”一项工作,就“麻烦”多了,而且还可能出现分析不下去的情形;因此,“被迫”放弃该选题,草草换为其他“比较省力气”的课题。

这样处理论文选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抱着应付的心态。当然,也与我们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关,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也是一个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应付”的态度。

2.数据搜集困难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定量分析必不可少,数据是这一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开题过程中,对于课题分析所需数据能否搜集到,是考虑其选题可行性的一大方面。结合实际,当前二手数据资料中,地区(国家)层面的经济数据非常容易获取;因此,围绕这些数据开展的研究比较多。而一些专项问题,其数据只能通过调查等方式搜集;或者,目前即使有这些专门数据,使用也是受限①有些数据库,需要购买,才能获取相应资料。的,我们也无法搜集到。由此可见,数据搜集方面的困难也是论文选题不新颖的一个原因。如能购买一些数据库,情况可能会有所改观。

(二)研究内容

就内容肤浅的成因,归纳如下两点:

1.课题理解程度不够

造成这一问题可能的原因很多。但关键一点是学生对课题理解程度不够,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缺乏理论指导。前文分析可知,选题尽管多属于经济学问题,但涉及面非常广——经济增长、收入与消费差距、人口老龄化、绩效评价等等。其中,部分经济问题的相关理论之前学生学过,但较为基础,还有相当比例的领域没有碰过;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实证结果无从解释的现象。进一步,对定量分析结果背后的原因探讨更是无从下手。

2.缺乏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更为麻烦的是,学生缺乏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专业知识不够或是欠缺,解决方法很多,如可自己查阅资料,通过自学完成。在资源信息充分的当下,获取资料不是难事。但遗憾的是,学生没有养成这种习惯,先天不足,后天又不努力;因此,论文内容缺乏深度,头重脚轻现象在所难免。

(三)研究方法

造成论文分析时方法单一,且比较主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对统计方法理解不够,比较机械

统计分析方法只是工具,是观点(或结论)的支撑材料,但它本身不是目标。而且,每种分析方法有其假设前提和适用条件,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关注其分析结果,却容易忽略其假设前提和应用条件。这就导致在具体应用时,对其各种检验考虑不全面,或是没有考虑其适用性。

2.文献阅读归纳能力较为低下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充分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现状,其可能的分析方法及主要结论,但相当比例的学生做不到这点。从实际了解到,学生往往是参阅一篇实证论文,其论文框架、分析方法等均来自这篇文献;小论文,由于其篇幅有限,往往是单一方法的探讨,学生毕业论文参照小论文选用方法也是如此。没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想要完成一篇质量不错的毕业论文,那是纸上谈兵。大部分学生在论文构思过程中,不去查阅相关文献;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不去相关文献中查找解决办法,而是想当然地处理。总之,没有阅读,归纳文献的能力根本谈不上;展开研究时,选用的方法往往也就较为单一了。

结语

由此可见,该校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方面都有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多,涉及方方面面。当然,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如平时缺乏针对性的训练;也有主观方面,如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抱有懒惰和应付的心态。针对这些状况,作为老师,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相应对策,逐渐改进;作为学生,也必须花大力气,作出改变。否则,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无从谈起,只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谢湘,原春琳.周济说:专家对一半以上的已评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评价不高[N].中国青年报,2006-04-19.

[3]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 2002(2):43-44.

[4]钱兵.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J].江苏高教,2017(10):60-63.

[5]张伟峰,刘鹏飞,张昕,等.提升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7(3):61-63.

[6]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85-186.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选题论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