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新媒体 打造新平台

2018-05-23王黎东

新媒体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广电传统媒体微信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舆论引导力,更好地承担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作为区域主流媒体,近年来,浙江宁波北仑广电顺应传媒技术发展和受众需求变化,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新媒体;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5-0084-02

1 发展历程

北仑广电的互联网之路始于“北仑广电在线”网站,到今天的包括网站、微博、微信、App在内的新媒体矩阵,从当初的被动触网到今天的主动布局,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大体上经历了以下阶段。

1)第一阶段。以2011年开办网站“北仑广电在线”为代表,首次进入互联网阵地。网站提供网络视听服务,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在线点播。2013年网站改版加速发展新媒体。网站定位为以视听为特色的综合性网站,采用频道+站群模式,内容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点播直播、本地新闻、城事生活、媒体看北仑、社会热点、城事生活等,整合了北仑广电丰富的新闻资讯、音视频资源。在2014年全省广电系统网站评比中,“北仑广电在线”网站荣获“2013年度浙江网视联盟十大创新支站”并成为省网络视听协会首批会员。

2)第二阶段。以微博、微信、App为代表,重点针对移动端,大力发展新兴媒体。

以栏目为主体,陆续开通各栏目微博20多个,形成了以@北仑微博、@北仑新闻、@民生2689、@FM100.8快乐之声为主体的微博矩阵,真实粉丝总量近20万。2014年1月,微信公众号“看北仑”正式运营,2015年年底粉丝量已超过20万,基本形成本地全覆盖,日均阅读量近5万,在北仑遥遥领先;8月,“看北仑”姊妹号“北仑头条”正式上线,主打本地新闻,与“看北仑”形成互补。目前粉丝量已超10万,成为北仑本地又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号。2014年4月,手机客户端“掌上北仑”上线,定位为区域移动门户、市民公共服务平台,以“新闻+政务+生活”为特色,包括新闻、政务等功能,是当地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当地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信息化惠民效应的一个典型应用。

2 主要做法

1)采编:拆小灶建大灶,打造“中央厨房”。拆小灶建大灶,做到统一采购、分类加工、集中分发,打造全媒体“中央厨房”,有效整合媒介、新闻、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全媒体生产。首先是机构和人员融合。将广播新闻、评论、新媒体工作组划入新闻采访部,组建全媒体记者队伍,并挂牌“全媒体中心”,搭建全媒体技术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其次是资源融合,实现新闻资源的充分共享,对突发事件和重要新闻,第一时间向新媒体供稿;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优势,对新闻报道进行分类刊播,形成跨平台、全方位、滚动式的传播机制,不断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再次是平台融合。全媒体“即时报”利用电视底拉、广播插播、微博等多个渠道,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由事后传播发展为事中传播、由单一渠道发布变为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传播,更好地体现了广电媒体的新闻时效性。

2)运营:活动带动粉丝增长,重点打造微信。作为用户超过10亿人次的移动社交工具,微信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已经毋庸置疑。微信对于广电传统媒体不仅是一条新的推送渠道,更是一次发掘用户资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新机遇。相较于投入较大的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是投入少见效快的一个产品。

2015年,北仑广电旗下“看北仑”微信号抓住新媒体“圈子化、碎片化、个性化、互动化”的特性,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有策略、有重点地开展了“北仑萌娃”“书记加油”等一系列活动,成为粉丝增长的爆发点。2016年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热点,保持了粉丝的活跃度。对于媒体来说,只有一个微信大号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合理的微信矩阵,以扩大信息量、抢占更多的用户时间和竞争空间。“看北仑”微信定位好看、好玩、有爱,“北仑头条”微信定位第一时间、热点新闻,“1008快乐之声”定位可乐可听快乐之声,进行立体式覆盖。下一步,北仑广电还将逐步运营一批垂直方向发展的微信小号,如吃喝玩乐、旅游、车友会、亲子圈等,在吃穿住行上全覆盖。

3 初步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展了传播渠道,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和受众互动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受众群体,提升了传播效果。

1)新媒体成为舆论宣传的有效阵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全媒体联动,电视、网站、App等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各展所长,及时策划制作相关专题。如:《众志成城 抗击台风》《书记加油》等专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两会”历来是检验媒体报道水平的“战场”。2015年,在微博开设“微看两会”话题主页,在微信菜单和社区开设“微传两会”,以立体化、大容量的报道打造出“两会”新亮点;2016年,首次尝试制作推出的“两会”微网站,实时直播大会视频,在代表委员、网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在民生热点、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等内容的宣传上,微博、微信等新兴渠道也以其到达率高、快速灵活、贴近网民的特点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中小学招生、图书馆开馆等图文信息,閱读量都以数万计。传统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共同发力,突显组合传播的优势,更好地发挥了区委区政府的“喉舌”作用。

2)新媒体成为资源再利用和放大的有效平台。“北仑广电在线”依托广播电视母体,注重资源的二次利用、重新组织,将整档新闻拆分成条重新编排,进行视频碎片化、展示多样化、呈现专题化的再包装,通过头条展示、相关推荐以及微博微信等渠道的推送,对于本台特色栏目进行网络化推广。在突发事件播报上,“即时报”的即时性尤其突出,较好地发挥了传统媒体在采编上的优势。2015年,“即时报”共发布即时信息1 800余条(不重复计算),阅读总量超过100万,其中,7月8日至7月12日台风灿鸿影响期间,即时报的网站、微博两平台共发送台风相关信息200多条,阅读总量达20万以上。结合我台开展的“记录金婚”公益摄影活动、“美丽北仑”风光片摄制大赛、“带你看不一样的北仑”媒体公益行动等品牌活动,通过线上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放大了活动效果。新媒体的应用也使广播电视与各部门的共享成为可能。目前,《北仑新闻》《民生2689》等新闻视频及整档栏目已无缝嵌入“北仑之窗”网站,各街道乡镇、政府部门网站也可直接调用嵌入页面或数据接口。

3)新媒体成为受众互动参与的有效通道。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增进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关联、互动参与更为紧密、便捷。广播电台是较早使用微博进行听众互动交流的节目,微信的语音功能更是为电台节目增加了鲜活的元素。“快乐上班路”“快乐拍档”等节目在直播前,主持人先在微博微信中发布互动话题、节目提要等,引导听众提早关注节目,并可以语音微信形式发到后台。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可以实时播出微博微信上听众们的反馈,节目时间以外,话题窗口继续开启,大量的听众、网友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电台主持人继续联络,由此实现主持人与听众多角色全方位的交流沟通,打破了线性传播的局限,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4)新媒体成为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新媒体手段的运用还有效增强了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

通过微博、微信为网友传递实用信息、接受咨询投诉,为网友排忧解难。电台还通过微博微信上收集网友的路况播报,让车友们第一时间互通交通信息。网站整合来自于各个渠道的政府公告、公共交通等信息和资源,提供天气预报、交通违章等便民查询,力求更好地服务网友。

在服务三农上,在了解到本地农户产品推广难的情况后,@北仑微博、“看北仑”微信组织了小蕃茄采摘、桑果免费吃等推广活动,如柴楼村桑果园的微信推广,阅读人数3万多次,客流爆棚,让农户惊喜万分。随后,又推出了杨梅采摘地图、葡萄采摘地图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专题,大量的转发为农户带去了大量的客流,帮助果农销售了上万斤水果。作为传统媒体,我们的媒体融合之路还只是开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很大,新媒体发展一日千里,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意识,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着力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大传播格局,为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媒体继续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冰峰.新媒体背景下县级电视新闻节目“转型”探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6.

作者简介:王黎东,记者。

猜你喜欢

广电传统媒体微信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微信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微信
微信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