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承人视角谈广绣的保护与传承

2018-05-21刘宇杭

科学与财富 2018年7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宇杭

摘 要:广绣与潮绣一起组成了粤绣,和湘绣、蜀绣、苏绣一起并称中国四大民间刺绣。笔者基于广绣传承人的角度,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广绣传承人和参考文献等方式,提出了目前广绣传承人在广绣传承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广绣的传承与保护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广绣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活化 保护与传承

1.刺绣研究综述

由于对于广绣研究的文献较少,所以笔者以“广绣、刺绣、保护与传承”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发现各位学者对于刺绣传承与保护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从广绣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如顾书娟的《广绣研究》[1],介绍了广绣从起源到盛世到衰落的过程,研究这么多年来的技法變化。二、从刺绣的保护与传承方面进行研究,如周瑜的《粤绣之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研究——以广绣为例》[2]和华敏、张蕾的《高职院校关于非遗传承人培养的问题研究——结合国家非遗项目南通“仿真绣”》[3]和向思全的《基于数码技术的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4],分别从粤绣传承价值、高校培养传承人、利用数码技术传承几方面对刺绣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建议。三、从谋求刺绣的新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如段辉红,刘鑫的《传承广绣艺术的新发展策略》[5],谢蔚莉的《刺绣类非物质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6],张元美的《刺绣在NE?TIGER品牌礼服中的设计表现研究》[7],杨晓琪、胡大芳的《高端化开发——传承广绣艺术的新思路》[8],从打造刺绣品牌,刺绣与国际大牌服装结合,刺绣产品高端化等方面对刺绣新时代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四、从刺绣传承人方面进行研究。如叶洪光,黄琳的《湖北省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的研究》[9],蓝海虹的《广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10],黄艳的《最后的“花佬”——广绣代表性传承人许炽光访谈录》[11],对湖北刺绣类非遗传承人统计分析,对广绣大师级人物陈少芳和许炽光进行访谈,从刺绣传承人方面对刺绣的保护与传承提出问题与建议。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学者们对于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总数较少,未对广绣进行系统化研究,且目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如何保护与传承方面,观点雷同不易操作。而在对于广绣传承人角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能找的的基本是对某位刺绣大师的访谈记录,所以笔者以下将主要从广绣传承人角度来谈如何对广绣进行保护与传承。

2.研究方法

2.1文献调查法

笔者以“广绣、刺绣、保护与传承”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剔除一些新闻报道,最后参考借鉴了十余篇国内学者对于刺绣的研究。研究广绣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文献记录了广绣发展传承中的状况与问题,为笔者研究广绣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各位学者不同角度的建议也为笔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2实地调查法

笔者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到目前广绣传承人之一——梁秀玲女士在广州市番禺区设有广绣的宣传基地。后笔者到梁秀玲刺绣工艺美术馆进行了实地调查,跟随梁秀玲女士的女儿梁晓曼女士进行了参观,还亲身进行了广绣的学习,加深了笔者对于广绣的现状、工艺等的了解。

2.3访谈法

笔者在实地调查时有幸接触到广绣第六代传承人梁晓曼女士,在跟随其参观完后笔者对其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从广绣传承人口中了解到广绣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传承人们对于广绣未来的看法,为笔者从传承人角度研究广绣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材料。

3.了解广绣

广绣,指流传于广州、番禺、顺德等地的一种传统刺绣方法,与潮绣合成粤绣,同时粤绣也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广绣起源于唐代,在明清两朝处于鼎盛时期,以其构图精美、图像丰富饱满、色彩绚丽、纹理清晰、针法多样闻名宇内。后因工业化生产、文化大革命等冲击而逐渐衰落。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广绣又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4.广绣发展现状

4.1制作规模小

在广绣的鼎盛时期乾隆年间,广州的绣坊、绣庄多达50多家,从事广绣工作的绣工达3000多人,广州还成立了广绣的行会——锦绣行。如今的广绣行业大不如前,成规模的绣厂仅剩十余家,且经营状况不佳,多为机绣,年产值1-2亿元。民间还有少部分进行广绣制作的艺人,年龄大多在,零散地进行广绣创作。[1]广绣制作规模非常小,无法形成产业。

4.2市场需求量少

在访谈梁晓曼老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目前广绣产品的目标市场多为广州本地的中老年人,他们曾经接触过广绣,对广绣有一定的感情。而年轻一代和海外市场对于广绣产品的需求则很少。

4.3传承后继无人

据梁晓曼老师说,目前业内出名的广绣大师仅有陈少芳、许炽光两人。她们的广绣工艺美术馆每周末都会提供免费的参观体验活动,来参观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肯跟她们一起从事广绣的人很少,她们家里的广绣技术也是代代相传才得以保持。

5.广绣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5.1创作题材少,技法针法较传统

广州曾为通商口岸之一,对外贸易发达,广绣也深受西洋艺术风格影响。在清朝时期,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求,广绣在针法方面创新出绣人物肖像的乱杂绣,在绣料方面也多采用金银线绣和珠绣,突出皇室的珠光宝气。创造题材方面多选取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等。[2]这些传统的题材和针法一直沿用至今,并不符合如今公众审美。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广绣目标市场多为中老年人的原因。

5.2产品缺乏创新,缺乏正确目标市场定位

在参观梁秀玲广绣工艺美术馆时笔者发现目前广绣的产品主要有挂饰、荷包这两大类,产品种类少,缺乏创新。广绣的产品缺乏创新和传承者的目标市场定位于中老年群体,导致了广绣产品的市场比较狭小,使广绣难以很好地保护与传承。

5.3缺乏传承人,传承者素质良莠不齐

在中国手工艺还不是很发达的时期,广绣的传承方式多为世家、收徒,这种方式导致了广绣传承人少,许多技艺失传。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重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不受重视,许多艺人离开广绣行业。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对广绣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许多广绣厂倒闭,广绣艺人另谋出路。在黄艳采访广绣大师许炽光时,许老先生也曾说到,在文革取缔了广绣这个行业后,曾经厂里研究所的绣工都走了,文革结束后也仅仅找回十几人,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场地,连许老先生那时也是心灰意冷,自己画自己绣一些公仔维持生计。[11]我在采访梁晓曼女士的时候也了解到,她们家的广绣传承人也是代代相传,家族内织工都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针线作品。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原副馆长崔恩华曾说,广绣这个东西可谓“一笔千针”,一根孔雀上的羽毛也要近一个小时才能绣好,要想成为好的广绣艺人,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行。[1]复杂的工艺和较低的收入,许多年轻人不再愿意传承广绣这门技艺,即使找到了传承人,他们的工艺技艺也远不如前辈,做出来的作品也就良莠不齐。

5.4缺乏宣传意识,传承态度消极

笔者在参观了梁秀玲刺绣工艺美术馆和查看了一些广绣传人相关报道后发现目前广绣行业仍以传统家庭小作坊生产的形式为主,产品也多为自产自销。除了少有的几位广绣大师会亮相某些展会,其他的广绣艺人大多默默无闻,缺乏产品宣传意识。在访谈梁晓曼老师的时候,老师提到现在政府是有对广绣的相关补助的,但是申请比较麻烦,就没有去申请。可是笔者通过登录广东省文化馆网站查看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补助申请并不麻烦,只需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并如实填写一份申请表即可。在2014年南方都市报就报道,广州市9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两成获得补助,这不仅与政府部门的怠政有关,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身態度消极有关。部分广绣传人没有积极争取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机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工艺,也没有仔细去阅读政府相关的补助政策,导致自身发展难以为继。

6.对广绣传承人的建议

6.1丰富题材,创新技法

如今市面上很多的广绣产品题材仍为花鸟虫兽等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也有部分人像建筑,色调以红、黄、金等富贵的颜色为主。传承人应该脱离传统题材的框架,进行市场研究,调查市场对于哪种题材的喜好程度较高。同时,广绣传承人可以适当淘汰部分不适合的针法,并简化部分复杂的针法,还可以根据新题材创新一些针法,让初学者更好地上手,也提高作品完成速度。另外,引入电子化,机械化制作较为简单的部分,电脑无法完成的部分再交由艺人手工完成,这样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保证了产品数量。

6.2打造高端产品,拓宽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喜欢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产品。例如国际服装品牌NE·TIGER将中国的刺绣和西方的高级礼服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礼服产品,受到国内外顾客的青睐。[7]而广绣传承人也可以将广绣和国际高端服装产品结合,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定制礼服,迎合高端群体需求。同时广绣传承人也可以丰富选材,根据时代热点,制作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广绣产品,例如年轻人喜欢的动漫人物,影视明星等,不仅仅把广绣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本地的中老年人,拓宽市场,打通销路。

6.3高校合作,培养优质传承人

广绣传承人的培养不应局限在代代相传这种模式,广绣传承人和高校合作,通过兴趣班、选修课等吸引更多传承人,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就引进了仿真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张蕾,同时校方还与校外仿真绣基地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致力于培养一批仿真绣的专业传承人。[3]该高职校的做法也为广绣的传承提供了借鉴。

6.4加大宣传力度,广绣传承人从幕后走向台前

长期以来广绣传承人都是沿用家庭作坊式的制作模式,产品宣传度低,影响力也较弱。广绣的传承人也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即使广绣在2006年成功申遗,公众对于广绣的了解程度也不高。广绣传承人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微博、公众号等,提高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也可以积极亮相在公众面前,和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例如广绣作品展、广绣教学、春节送绣品等活动,提升自身知名度。

7.小结

广绣作为我们岭南地区的特色产品,雏形于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是广绣由曾经的皇室贡品到现在的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唏嘘。2006年广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笔者通过研究广绣传承人对于广绣的保护与传承,希望能为传承人们提出一些建议,使广绣能抓住非遗这一股热潮,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顾书娟.广绣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周瑜.粤绣之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3]华敏,张蕾.高职院校关于非遗传承人培养的问题研究——结合国家非遗项目南通“仿真绣”[J].成功(教育),2012,(24):124.

[4]向思全.基于数码技术的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04):27-29.

[5]段辉红,刘鑫.传承广绣艺术的新发展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24.

[6]谢蔚莉.刺绣类非物质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西华大学,2016.

[7]张元美.刺绣在NE?TIGER品牌礼服中的设计表现研究[J/OL].服饰导刊,:1-6(2017-08-31).

[8]杨晓旗,胡大芬.高端化开发——传承广绣艺术的新思路[J].装饰,2012,(02):129-130.

[9]叶洪光,黄琳.湖北省刺绣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的研究[J/OL].服饰导刊,:1-5(2017-10-26).

[10]蓝海虹.广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J].民族艺术,2017,(03):101-104.

[11]黄艳.最后的“花佬”——广绣代表性传承人许炽光访谈录[J].文化遗产,2017,(03):132-139.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