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土文化走进小学习作课堂

2018-05-21崔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写作农村小学

【摘要】语文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虽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资源,在地方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在这篇论文中围绕着语文教材中习作命题的局限性,以及融乡土文化内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挖掘适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乡土文化资源三个问题,就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展开论述,探究乡土文化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乡土文化 农村小学 写作 乡土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66-02

一、小学语文写作命题的局限性

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每个专题后的习作命题都比较宽泛。有些写作命题对农村小学生写作更为适宜,如四年级下册习作六,以“田园生活”为话题写作。但对农村小学来说,有一些习作命题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写一篇“世界遗产导游词”,农村小学生对世界自然风光的了解起于书本、电视,也止于书本、电视,亲身体验的机会少,对世界遗产知之甚少,想写导游词谈何容易,所以此次作文命题使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落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最终只能以导游词作为此次作文的命题,最终大多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村庄、校园等与世界遗产毫无关联。

有些习作命题在选材上有一定局限性,以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里的习作命题为例,习作一的作文命题是“神奇的大自然”,农村小学生基本没机会亲眼目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但身边的自然景象的巨大变化也是神奇的大自然。写作时从这样的视角来描述大自然的神奇。四年级上册习作四要求“写一个喜欢的小动物”,农村小学生虽然对动物园里的珍禽猛兽识之不深,却对家乡的家禽家畜了如指掌,学生们对它们比对动物园里的动物更有感情。这样的习作命题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非常多,农村小学生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所以开发适宜农村小学生写作的本土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土文化─写作的源头活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教育与文化相辅相成,教育传承着文化,对儿童来说,他们生活中的文化就是他们生命成长的根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文化就是农村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这个活水源头找准了,写作也就有了根基,有了内容,也有了情感。以四、五年级习作为例,四年级上册习作二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一株菜园里的西红柿的由绿变红可以成为学生们观察描写的对象;家里母鸡下蛋时的异样;羊羔吃草的动作;晚霞与天气的关系等等都可以是学生们观察描写的对象。写出的文章别具一格,真实生动。同样是实践性的文章,四年级上册习作四“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对于动物学生并不陌生,动物园、电视机里,他们都看到过不少动物。但要说深入了解,农村学生就很尴尬了,难以写作成文。农村学生最熟知就是家养的猫狗了,但如果都以猫狗为题材,作品难具特色。其实,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小猪、鸭子、鹅、羊等,从前,它们活跃在农村大地上,比猫狗还有名,如今在农村依然随处可见,这些都可成为农村学生的写作内容,这次习作我就尝试设置家乡动物介绍专栏,引导学生写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融乡土内容于写作之中。学生在回忆美好乡土的过程中又重新的认识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大大丰富了写作素材,其中有写小猪的有9人,写公鸡和兔子的各3人,还有的同学写到了鹅、乌龟、毛毛虫、蝈蝈、牛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写道“我家有一只鸳鸯,它有像鸭子一样平坦的头顶,脚趾间有一层软软的掌蹼,它是动物界的游泳高手。”有的学生写道:“‘吭——吭——这是谁在叫?哦,原来是一头小猪,这头小猪真可爱,它有一身粉色的皮毛,一對玻璃球似的小眼睛,两只大耳朵耷拉在脑袋上,长长的鼻子上还有两个山洞似的鼻孔,尾巴一转一转的,像个风扇。”眼中所见,笔下所写,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情,把身边的生活变成了家乡的文化,不仅是对家乡文化的一种温故知新,也是家乡文化也对学生习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寻乡土之美,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当尝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利用田野风光、淳朴乡风、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各种美,引导学生写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作文。

乡土知识的涵盖和涉及面是十分广的,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具体说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将乡土资源有机地融进课堂呢?首先,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就以笔者的家乡为例,位于颍水之滨的颍上,有着悠久历史、人文荟萃。颍上东临吴越,西接中原,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交融,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我县文化积淀丰厚,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战国时期的甘茂、甘罗,作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陈国良等都是颍上人的杰出代表。我县还是花鼓灯艺术和推剧的发源地,有风景名胜,5A级风景区八里河是皖北唯一的国家5A级风景区,另外本地的传统风俗、特色饮食文化、建筑艺术也各具特色。“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家乡那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陶醉,当他们更多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后,对家乡的感情空前高涨,文思如涌,习作的活水更是汩汩而流。对家乡的爱激起说的欲望,更加乐于写作了。

乡土文化里有许多现成的资源可供语文教学参考和利用,这些资源不仅仅有益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整个语文教学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现成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文化中看到语文的真善美。

作者简介:崔杰(1977年-)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阜阳市颍上县六十铺镇车站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写作农村小学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