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8-05-21谢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困境及对策高校教育

【摘要】随着“双创”的宣传普及和责任奉献精神的深入人心,公益创业不断发展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但是,由于对公益创业教育意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公益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欠缺等问题,造成高校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文章通过构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三个一工程”,推进高校公益创业教育。

【关键词】公益创业 高校教育 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04-02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是一个将创新创业、奉献责任精神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发展、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创新创业成为社会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1]”;在2017年十月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要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2]”。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学生,志愿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最现实可行的道路。

然而,笔者在对现有高校的公益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中,发现目前高校公益创业存在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一、公益创业教育内涵

起源于二十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的公益创业,也被称为“社会创业”,而2006年尤努斯创建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更是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公益创业的潮流。关于公益创业的定义,不同时期的学者提出不同的界定。约翰逊(Johnson.S)从公益创业承担组织的性质角度出发,认为公益创业有着多种承担主体和多种形式,包括营利企业、非营利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开展的商业运作、活动和社会活动。格里高利·狄兹(J.Gregory Dees)认为公益创业两个概念:一是利用变革的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并为全社会创造效益;二是引用商业经营模式产生经济效益[3]。

针对中国公益创业的定义,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提出: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我国的公益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较多高校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学院或者课程。公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在对公益创业所需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进行教育[4]。

二、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方面,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培育。从马斯诺的需要五层次理论来看,公益创业是学生发挥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手段[4]。在当代,社会不断发展,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们对于人生已经开始了思考,而公益创业,刚好将学生未来的工作同大众创业创新联系在了一起,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同时,公益创业教育与志愿服务自然地结合,虽然存在开展内容、实现途径、实施方法等不同,但是拥有共同的价值七点与宗旨目标——风险与责任精神[5]。如若将志愿服务分为志愿服务介入期、体验期和升级期三个时期,其中公益创业就是志愿服务的升级期所开出来的意外的成果[6]。通过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的融合,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快速成长成才。

另一方面,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其次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与营利性的组织不同,公益创业能够使得创业者在社会中发现问题,并找到创业机会,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创造社会价值[7]。目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环境问题、教育均衡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等均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公益创业核心的价值就是依托于创新型思维,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奉献责任精神,解决或者缓解社会问题。以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比赛为例,专设公益创业模块,参赛团队依托创业公司,将解决社会问题的发展对策作为参赛作品,完整的发展模式和完善的发展计划就是弥补政府、社会和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能力的不足,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好阐释。

三、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困境研究

1.公益创业教育意识较弱

21世纪以来,公益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下,高校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学院相继成立,推动了青年参与创新创业的热土当中,涌现出了诸多创业先进典型。特别是随着“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将公益创业赛作为主体赛事之一,有力地推进了公益创业在高校的普及程度。然而,在学者林爱菊以温州大学生为例对公益创业意识进行调研时发现,虽然九成学生对公益创业理念表示认同,但是只有五成学生愿意毕业后继续从事公益创业及其组织工作[8]。以高校带头的公益创业教育在各类比赛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但是学生的接受度仍然较低,这证明着高校对于公益创业教育的意识教育不够,高校、课程教师在对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不够细致。

2.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笔者在综合各类研究结果之后认为,公益创业教育的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学历体系、教师体系和课程体系。但是,针对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突出。首先,目前国内高校很少有开设公益创业的相关专业,因此对应的学历体系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其次,关于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教师资源也极度匮乏,现有的教师虽然可以教授学生相关课程,但是在专业知識和创业经历上,给予学生的帮助有限。最后,公益创业课程体系没有完整建立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的课程体系来讲,专业知识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其学生的培养模式规范性也不强。我国的公益创业是从国外学习引进的,目前,公益创业教育也从国外引进,但是,能够真正内化为适合国内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需要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3.公益创业实践平台发展欠缺

公益创业实践平台是培育公益创业的沃土,是公益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作为公益创业教育的平台,当以政府建立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主导,以高校创业园为辅助。但是,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由于各类政策、门槛原因,青年学生项目很难入驻。同时,高校创业园虽然给予了公益创业者较低的租金等经济优惠,但是创业园的实践平台毕竟有限,对公益创业教育的作用贡献较小。在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普及的今天,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却依然发展缓慢。

四、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对策展望

随着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大学生是我国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群体。《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9]数据显示:在公益创业组织领导人或创始人中,其年龄结构在18~25岁的占总调查数的七成,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也达成了七成。可见,推动公益创业教育,是推进高校培育敢创新、能担当的德才兼备青年的重要方式。高校以公益创业教育发展为契机,将公益创业教育与学校科研研究、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是一条可行之路。

虽然高校在践行公益创业教育时会面临诸多困境,但是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公益创业必然会迎来发展的春天。笔者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主要对策从高校推进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三个一工程”,一是营造创业氛围,二是培养优质师资课程,三是打造公益创业实践平台。

1.弘扬奉献责任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应加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将青年社会学所社会责任意识同当今社会的弘扬创先创业精神相结合,共发展。当前,高校应积极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解决或者缓解社会问题,从培养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文化氛围开始,促进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融合思想思政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将公益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通过公益创业实践的情境生动体现奉献责任意识,消除平时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创业者)的知行合一。

2.培养优质师资,研发优质课程

高校应该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公益创业教师队伍,研发优质的公益创业课程,构建完善的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教师是公益创业的重要力量,是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开展公益创业研究,践行公益创业行动不可或缺的角色。 笔者认为高校应结合实际需求,从两个方面培育优秀师资:其一,招募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学习和贯通公益创业课程;其二,引进公益创业实践人才,开设公益创业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到公益创业组织考察、举办公益创业讲座等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公益创业的历程,接触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创业人才,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欲望,学习公益创业的模式与经验。其三,高校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从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开发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公益创业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引导和兴趣启蒙教育课程。

3.打造公益创业实践平台,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打造公益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践行公益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力培育和支持高校公益相关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公益创业竞赛,设置公益创客空间以及多方联动共同促进高校公益创业的发展。通过扶持此类社团,实现他们从学校“输血”向自我 “造血”的转变,同时培养学生的公益创业实践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公益创业竞赛,通过开展公益创业竞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创新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多元交流以及学习提升,从而推动公益创业项目从萌芽到完善。然后,高校应设置公益创业空间,对于已经具有实践可能的项目加以培育,并引进公益创投进行扶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公益创业实战能力。最后,多方联动共同促进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解决政策原因,造成的公益创业项目很难在民政部门登记成为合法组织的问题,打通政府、社会组织、高校的资源实现共享,紧密合作,打破政策困境、资金困境和经验困境,从而推动高校公益创业项目真正生根发芽,真正为社会服务。

五、结语

高校是当前青年接受公益创业教育的主要场所,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但公益创业对于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因此,完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文章总结提出了营造创业氛围,培养优质师资课程,打造公益创业实践平台的“三个一工程”,以期促进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1-01(001).

[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19(002).

[3]Dees,J.Gregory.The Meaning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ntributed from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unders Working Group,1998:15.

[4]唐亚阳,邓英文,汪忠.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概念、现实意义与体系构建[J]. 大学教育科学,2011,(05):49-53.

[5]辛華,翟雁. 我国青年公益创业的路径研究[J]. 青年探索,2017,(01):5-13.

[6]仝东峰. 高校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价值观教育并重的教育范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141-143.

[7]王迪.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6,(15):72-74.

[8]林爱菊,周敬业. 双语教学的现实语境[J]. 教育评论,2005,(01):49-51.

[9]中国青年报社.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作者简介:谢飞(1992-),男,安徽铜陵,硕士,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公益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困境及对策高校教育
高中艺体生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
融媒体时代县级广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制度中的困境及其对策
微课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