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

2018-05-18高登祥

考试周刊 2018年49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摘 要:学困生中学习动机弱化、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和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居多,他们存在明显的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和智能缺陷。农村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和校校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正在不断融合。我们从教学的外部因素开始,利用班班通设备和网络信息教育资源对学困生进行干预和辅导,帮助学困生改善和提高认知水平,进而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小学数学

古浪县晨光完全小学是一所贫困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校学生60%以上是留守儿童,许多儿童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由于缺乏父母亲的有效监管和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往往容易产生偏差,久而久之就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细心和耐心,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过于简单,也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近年来,通过对学困生的个案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学困生中学习动机弱化、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和存在心理障碍的居多,他们存在明显的知识缺陷、学习方法缺陷和智能缺陷。知识缺陷一方面是儿童后续学习的知识基础不足,另一方面是相关知识结构不合理。方法缺陷则主要表现为学生不会学习,缺乏自我学习的策略,也就是元认知能力缺陷。智能缺陷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以具体形象思维和短时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和思维的概括性、独立性不足。我们认为,学困生的智能问题并不是智力差的问题,而是他们潜在的智力开发不够,或者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育相对缓慢所造成。近年来,农村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和校校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正在不断整合。如何利用班班通设备和信息技术资源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教学和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环境,以有效的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是解决学困生问题的一个创新和突破口。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申请立项开展了《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

一年多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教学的外部因素开始,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困生改善和提升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进而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丰富学习材料,激发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及其产生的过程直观的加以展示,这就不但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逐步深化他们的认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材料,也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中,我们利用学习材料和所教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认知动机。如在“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教学中,教師改变了课本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设计了一个“付整找零”的实际购物场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各种不同的“付整找零”的购物情形。由于“付整找零”的事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课堂中出现使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在后面的学习中就很顺利地完成了生活常识到数学知识的转化,得出了“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用这个数先加减整百、整千……的数,再减去多加的,加上少加的,或减去少减的,加上多减的”速算方法。

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进入高昂的学习状态,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举措。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愉快教学因素,极大地调动了学困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愉悦的情绪体验。

三、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能够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和形象,能够让课堂生机勃勃,气氛活跃,从而促进学困生在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学习。实验教师还引导学困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引导学困生将优势兴趣集中到学习方面,形成积极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以“用”激趣,以“它趣”长“学趣”良好的效果。

四、 化静为动,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但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实物图像,而且能够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技术手段,把一些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形象直观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困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了学困生的有意识记和长时记忆品质,逐步发展了学困生的记忆能力。

五、 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形象、色彩融为一体,通过动态地、形象地、直观地演示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帮助学困生较好地掌握了知识的难点和关键。

六、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学困生注意力

学生外在的知觉注意是从直观形象开始的,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具体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从而使学困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困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情境渲染,提醒学困生将注意力集中和稳定到所学内容上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成绩。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转化学困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困生在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有了较大转变,成绩明显提升。学校校风学风不断好转,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教师方面,大家对学困生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思想有了转变,理论知识进一步充实。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实验教师坚持每学期在校内上一节研究课,每月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育论文和一篇教学论文,形成相关课题经验文章十多篇,一些论文获县、市、省级优秀教学论文奖,两篇文章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作者简介:

高登祥,一级教师,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