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内容主旨的学习活动设计
—— 以“优美的旋律”单元为例

2018-05-18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迪斯科舞曲手部

◎ 杨 震

一、研究背景

2015年起,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音乐学科启动了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该研究提出,以“基于课程标准”为大前提,参考音乐核心内容1,以明确的“单元内容主旨”为统领,针对主旨理解的需要,跨越教材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与评价。“单元内容主旨”是促进音乐学习理解的“基本问题”,教师可围绕单元内容主旨,结合教材特点,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有助于学习理解的要点与线索,针对理解要点与线索,分配课时、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与评价等,促进学生在习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理解与感悟音乐本体的内涵与规律。

二、教学活动设计流程图

以“单元内容主旨”为核心,教学活动设计流程见图1。

三、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小学音乐四年级单元“优美的旋律”经教材重组后共有6首音乐作品,涉及四种舞曲风格,具体情况见表1。

图1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流程

表1 “优美的旋律”单元舞曲风格分类

本单元从侧重于学科核心内容“音乐的表现力”(并兼顾“音乐与其外部联结”两项)的学习角度,内容主旨确定为“舞曲音乐的表现特点”。围绕两个基本问题:①本单元的舞曲音乐有哪些典型的表现特点?②怎样体验并表现这些舞曲音乐的基本特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重点。

(1)波尔卡舞曲活泼而富有跃动感。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旋律欢乐、活泼、富有跃动感,伴奏规整、轻巧、富有弹性。在整体感受音乐特点、主题旋律及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简单体验轻巧而富有弹性的舞步,感受并理解其轻快、跃动的风格特征。

(2)圆舞曲具有韵律的荡漾感和旋律的线条感。乐曲《花的圆舞曲》和歌曲《我和提琴》都体现了圆舞曲这一风格特征。对《花的圆舞曲》可重点欣赏其第一段落的两个主题,主要抓住乐曲三拍子荡漾的韵律感,以及铜管、木管和弦乐演奏的主题旋律所表现出的优美、起伏的线条感。要唱好歌曲《我和提琴》,重点还是在于把握圆舞曲的基本特征,即:在三拍子荡漾的韵律中,表现歌曲旋律流畅的线条感和优美的情绪。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还可借助“华尔兹”流畅、连绵的舞步和体态来感受。

(3)小步舞曲具有音乐节拍韵律稳重,旋律典雅、优美的特点。《G大调小步舞曲》,重点在于通过与圆舞曲的比较,感受其中等速度衬托下稳重的节拍韵律感;而乐曲以小跳和级进为主、起伏不大的旋律特点,表现出小步舞曲典雅、优美的情绪特点。同样,要唱好由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填词改编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也要把握好中等的速度和音量,以及优美的情绪。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还可以借助其庄重、矜持的舞步体态的观赏和模仿来感受。

(4)迪斯科展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与热烈、奔放的情绪特点。歌曲《大家一起来》重点在于把握其强烈的节奏感和充满动感的音乐风格。可以借助迪斯科即兴的扭胯和高低不同、自由变化的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基本段落及其旋律音区的变化特点,掌握第一段弱起的基本特征。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运用听觉和身体动作相协调的方式,感知、体验并在充分的音乐实践中初步理解各类舞曲音乐的基本表现特征。在歌曲演唱、创编等活动中学习运用和表现这些舞曲音乐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二)学习基础分析

学习基础分析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统整地分析。

本单元名为“优美的旋律”,以“舞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在一、二年级中曾接触过波尔卡舞曲,对该舞曲的速度、情绪等音乐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本单元中其他几类舞曲相对比较陌生,尤其是小步舞、加沃特舞都为宫廷舞蹈,对于其风格与特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单元为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通过三年的课堂音乐学习,学生能初步感知乐(歌)曲的速度、情绪与节拍韵律等音乐要素。多数学生能用较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能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肢体律动,初步掌握几种基本的儿童舞步。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乐于与同伴合作、参与音乐的体验与创造活动。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舞曲音乐的表现特点,感受不同舞曲体裁的风格。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内容重点,学生对于音乐要素感知的准确性,以及运用律动或舞蹈参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歌唱方面对于声音的控制、情绪的表现、风格的把握能力还需进一步地加强与提高。

(三)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借助二维结构表2(见表2),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具体的操作方法为:结合已梳理的单元基本问题与单元内容主旨及学习要点(教材教法),将可能涉及本单元学习的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进行具体化,按体验性目标3与结果性目标4叙写。

表2 二维结构表

(四)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音乐学科所研制的单元活动设计规格,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活动类型:主要包括体验性活动、表现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2)关键问题:此教学活动所需重点把握或理解的学习问题,是对单元内容主旨与学习理解要点的分解。

(3)活动目标:此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对单元目标的分解、对应。

(4)活动结构与流程:主要包括关键设问(每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要点的关键性提问,是对“关键问题”的分解)、教学步骤、教学意图说明(学习要点、反馈要点、评价要点)。

笔者以本单元的体验性活动“体验歌曲《大家一起来》”为例来进行说明。

1.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歌曲《大家一起来》的节拍韵律与舞蹈的肢体律动感,感受迪斯科舞曲强烈、鲜明的节奏感所渲染的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体验性目标/对应单元目标1、2)

(2)借助迪斯科基本动作“扭胯”的学习,在拍点上有力度地扭胯,表现迪斯科舞曲的音乐情绪与节拍规律。(结果性目标/对应单元目标2)

(3)在“扭胯”的基础上结合手部即兴的舞蹈动作与体态,正确区分歌曲段落和旋律音区的变化。(结果性目标/对应单元目标2)

2.活动评价(表3)

表3 活动评价表

3.关键问题

1)问题设计

(1)迪斯科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

(2)迪斯科的基本舞蹈动作是什么?如何才能表现出它的音乐特点?

(3)歌曲共有几段?能否即兴地加入手部动作来进行区分和表现?

2)内容重点

感受、体验迪斯科舞曲的情绪特点与节拍规律。

3)难点预设

根据歌曲旋律音区的变化,在“扭胯”的基础上运用肢体动作区分歌曲的段落。

4.活动结构与流程

1)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与节拍特点

(1)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关键设问]音乐带给你怎样感受?

◆聆听歌曲,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意图说明:

1. 学习要点:

完整聆听歌曲,听后交流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2. 反馈要点:及时对学生听后的感受进行回应,并适当地做归纳和提炼。

◆交流感受

(2)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关键设问]歌曲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运用肢体动作初步感知歌曲的强弱规律

◆借助图形进一步感知歌曲的强弱规律

教学意图说明:

1.学习要点:

(1)聆听歌曲片段的同时,用即兴的肢体动作或舞蹈动作表现出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2)观察“强、强”与“强、弱”两种图形,分辨哪一种图形符合歌曲的强弱规律。

2.反馈要点

(1)对学生的肢体表现及时做出回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音乐的节拍特点。

(2)借助媒体中的图形引导学生体会迪斯科音乐连续强拍的节拍规律。

(3)简单介绍“迪斯科”

教学意图说明:

1. 学习要点:

结合媒体了解迪斯科的起源、音乐特点及舞蹈基本动作等。

(4)运用“扭胯”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劲的节奏感

[关键设问]如何扭胯才能表现出歌曲强劲的节奏感?

◆学习迪斯科的基本动作——“扭胯”

◆跟着音乐扭胯

教学意图说明:

1.学习要点

(1)教师示范并喊口令,学习迪斯科基本动作“扭胯”。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扭胯才能表现出歌曲强劲的节奏感?

(3)跟随歌曲的节拍韵律,有节奏感、有力度地扭胯。

2.评价要点

步骤:(1)“扭胯”动作是否跟上音乐的节拍?

(2)“扭胯”动作是否能表现出音乐强劲的节奏感?

2)感知歌曲结构

(1)运用即兴手部动作为歌曲分段

[关键设问]当音乐的段落发生变化时你能运用不同的手部动作来表现吗?

(2)运用有高低的即兴手部动作感知旋律音区的变化

[关键设问]你能用不同的手部动作结合高低的变化表现歌曲旋律音区的变化吗?

教学意图说明:

1.学习要点

(1)边聆听歌曲边做即兴的手部动作,听到音乐段落发生变化时,变换手部动作。当听到相同段落时,用相同的动作表示。

(2)可根据实际情况,请学生再次跟着音乐做手部即兴动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段落顺序。

(3)根据音高的变化做手部即兴动作,并明确相应的手部位置,如高音区——头部,中音区——肩部,低音区——腰部。

(4)全体排成六列,边做迪斯科基本动作——“扭胯”边加上手部高低动作,再次感知旋律音区变化。

2.评价要点

步骤:(1)手部即兴的动作是否与旋律音区变化保持一致?

(2)能否保持有节奏、有力度的扭胯?

注释:

1. 音乐学科核心内容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音乐学科所研制,揭示了作品所包含的音乐学科本体元素的共性特征(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其在不同的风格体裁、文化语境(音乐的文化语境)、其他艺术形式(音乐与其外部链接)等方面的表现作用与意义。

2. 二维结构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小学音乐学科所研制,横向维度为单元基本问题,纵向维度为单元内容主旨与学习理解要点(教材教法),体现了单元教学目标制定的思考路径与方法。

3. 体验性目标由上海市教研室中小学音乐学科所提出,描述对音乐的体验、情感感悟,或对某类学习方法的体验(不追求具体结果),按行为表现、行为条件、意义指向、行为主体(可省略)四个要素叙写。

4. 结果性目标直接描述学习之后的“结果”,可以被观测及评价,按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主体(可省略)四个要素叙写。

猜你喜欢

迪斯科舞曲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冬的舞曲
1600家舞厅自荐做疫苗接种中心
冰山一角
迪斯科深植新疆喀什市场
创新驱动迪斯科快速发展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