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唢呐的发音与控制

2018-05-16王书锋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唢呐

王书锋

【摘 要】从唢呐的发音原理看,演奏者控制自己的气息,通过气息对哨片的震颤作用发出声音,并利用胸腹式呼吸、循环呼吸法、口型、舌头的技巧应用,在乐谱知识的指导下,演奏出美妙的旋律。本文从气息的发音控制、哨片的发音控制以及吐音的演奏技巧入手,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研究,以便给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唢呐;发音控制;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71-02

自唐代开始,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华夏,在历代演奏者的不断实践与摸索过程中,它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为广泛、常见的乐器之一,深受全国各族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唢呐又称“喇叭”或“响器”,唢呐的演奏技巧丰富、声音嘹亮豪放,并兼具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特点。对于大多数唢呐爱好者来说,如何更好地演奏好唢呐、吹奏出美妙的乐曲,还需要继续摸索与探求。

一、演奏气息的发音控制

从气息控制的原理上看,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吸气、呼气,根据音乐的要求控制吸气或呼气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发音,即气息的发音控制主要通过呼吸来控制。从演奏者的呼吸方法来看,主要有三种常规的呼吸方法和一种比较高级的呼吸方法,分别是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以及循环呼吸法。这四种呼吸方法各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各自的缺点,唢呐演奏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呼吸方法,应当注重至少前三种或者上述四种呼吸方法的综合使用,才能更好地通过气息控制好唢呐的发音。第一,胸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是最自然、最常见的呼吸方法,是人正常状态下的呼吸方式,包括均匀的吸气、呼气两个部分。这种呼吸方法的特色在于慢慢吸入大量的空气,能够保证比较充足的气息来源,更有利于呼气时气息的快慢急缓控制,是最容易、自然的呼吸方法,适用于初学唢呐者,但是如果在持续吹奏唢呐中长时间使用该方法,会造成演奏者疲劳、失去对气息的控制等问题。第二,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并不是真正地把空气吸入到腹部,而是吸气时有意识地将吸气支点下移到腹部,简单地说就是在吸气时控制气息“下沉”到腹部,感受到腹部在呼吸间持续保持扩张状态即可。这种呼吸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演奏者迅速吸气和强而有力的呼气,利于长时间演奏。其缺点是吸入的空气量始终不足,不利于呼气时气息的快慢急缓控制。第三,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简单地说,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就是在应用胸式呼吸法吸入大部分空气的基础上,再应用腹式呼吸法继续吸气,使吸气支点下移到腹部,呼气时根据乐曲的要求、通过胸腹部结合的方式控制气息,并不要求始终保持腹部的扩张状态。其优点在于空气储量大、呼气时间长、不易疲劳,有利于呼气过程中对气息的快慢急缓控制。虽然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被视为最理想的呼吸方法,但是对唢呐演奏中可能出现的持续不断的吐音或其他需要急速吹奏产生力度变化的乐曲而言,却并不适合此种呼吸方法。第四,循环呼吸法。循环呼吸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技巧的呼吸方法,即气息不断地连续吹奏,在吸气的同时利用口腔中挤压的空气保持吹奏不停顿。[1]循环呼吸法能够保证乐曲演奏的连贯流畅,于气息控制而言是最合理的呼吸方法。但是应用循环呼吸法的基础是胸腹部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扩张,对演奏者的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练习,且易对身体产生潜在危害。

综上所述,唢呐演奏中的气息控制应当主要以上述呼吸法中的前三种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即胸式、腹式、胸腹式联合三种呼吸方法的交替运用,以适应乐曲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发音要求。另外,运用第四种呼吸法来实现唢呐演奏对气息的控制是更高的吹奏追求。

二、唢呐哨片的发音控制

从唢呐的发音原理上看,气息的变化带动哨片的规律性振动,进而演奏出美妙的旋律。具有多年唢呐演奏经验的研究者指出,“唢呐哨片振动的灵敏度、发音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长短以及音量的大小、音质的优劣、音色的变化和对唢呐的音准、演奏技巧等等,都与哨片的材料、形状、大小、长短、宽窄、软硬度等密切相关。”[2]从哨片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传统唢呐中的扇面型哨片、口袋型哨片、定调哨片、初加工哨片四种类型。从哨片类型与发音特点的关系来看,扇面型哨片的发音特色是嘹亮、粗犷、刚劲有力,其不足之处是发音欠佳,不利于高音区的快速分奏和细腻的音量变化;口袋型哨片的发音特色是音色稳定、刚柔并蓄,便于演奏者控制对哨片施加的力度强弱,有利于演奏技巧的发挥;定调哨片的发音特色是音色适中、适应性强,制作工艺较好、不需维修,适用于唢呐初学者吹奏,其不足之处在于哨片易开裂或疲软,高音上不去、音色漂浮的情况较常见;初加工哨片的发音特色是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音质纯正、应变性好,其缺点在于需要有一定的吹奏经验才可发挥这类哨片的优势。

三、演奏口型的发音控制

从对哨片的控制位置来看,初学者应当将上唇靠近哨片根部,并保持在哨片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处,下唇保持在哨片总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3]一般情况下,这个位置是保证音色集中、纯净、适中的前提。从吹奏时演奏者的唇肌要求来看,应当始终保持唇肌的放松,口唇两侧同时向嘴内侧用力,感受到嘴唇“向里收”即可。初学者尝试吹奏唢呐时,常常因为较长时间的练习使双唇有酸累的感觉,应当注意适当休息的同时坚持练习,直到吹奏练习时不再感到疲累。

四、唢呐演奏的吐音技巧

从乐谱知识的角度看,大部分非连线的音符均需要运用吐音技巧来吹奏,因此吐音技巧是唢呐吹奏者应当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一般来说,吐音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其中双吐包括正双吐、反双吐、双旋律双吐三种演奏方式,三吐包括正三吐、反三吐两种演奏方式。上述吐音技巧的基础是舌点音和喉舌音的练习,也就是说,演奏者首先要掌握舌点音与喉舌音的基础技能,才能进一步运用双吐、三吐等吐音技巧。单吐的俗称是“舌点音”,即舌尖点哨片口,通过舌尖点哨片口的轻、重、快、慢来控制进入哨片的气息,操作过程类似发出“吐”字音时舌头的运动方式;喉舌音是指当气息进入哨片口时,保持口型不变,利用小舌的运动对气息进行控制,操作过程类似发出“苦”字音时小舌的运动方式。双吐或三吐的操作方式是舌点音与喉舌音的交替运用,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吹奏出双吐或三吐的技巧。比如正双吐的操作顺序是舌点音在前、喉舌音在后,即以“吐苦”的字音顺序进行舌与小舌的先后运动,以产生对气息的规律性影响;反双吐的操作顺序是喉舌音在前、舌点音在后,以“苦吐”的字音顺序进行小舌与舌的先后运动;正三吐的操作顺序是舌点音、舌点音、喉舌音,以“吐吐苦”的字音顺序进行舌与小舌的先后运动;反三吐的操作顺序是喉舌音、喉舌音、舌点音,以“苦苦吐”的字音顺序进行小舌与舌的先后运动。双吐与三吐的吐音技巧适用于不同的乐曲节奏,其发声特色是:双吐的发音速度比单吐快一倍,音色倾向于活泼、欢快、热情、奔放;三吐倾向于欢快、跳跃,适用于乐曲的高潮部分,且有利于提高音准,有利于提高唢呐演奏的准确度。另外,双旋律双吐是冯永兴先生提到的一种双吐演奏技巧,它的特点在于“速度甚快、干净利落、跳跃感强、犹如密切配合的两只唢呐在同时演奏,效果奇特,具有清晰、爽快、跳跃的新鲜感,进一步丰富了唢呐演奏的表现力”[4]。

总的来说,唢呐在华夏发展的历史悠久,它对演奏者气息控制的技巧要求、对哨片材质形态的苛刻要求等等,都决定了唢呐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乐曲交响化的今天,其地位和优势更加凸显,已经成为了民族管弦乐曲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志祥.管乐演奏呼吸的几种方法[J].北方音乐,2010(06).

[2]苑文章.嗩呐哨片的制作修理与调定音准[J].技术天地,2009.

[3]张向峰.唢呐的发音与气息的运用.东方艺术[J].2010.

[4]冯永兴.唢呐的吐音详述[J].中国音乐,1989(2).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唢呐
唢呐手
又听唢呐
唢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