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历史维度窥探西方音乐美学

2018-05-16王凯锟

戏剧之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

王凯锟

【摘 要】在西方人的脑海中,“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观念相当牢固,但是,对于该领域进行的专项性或历史性研究目前仍然不够充分,存在于西方人思维中的随着历史变迁而演变着的审美意识,我们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因此,文章试图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以18世纪前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各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阶段为顺序,尽可能地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真实面貌,使我们对西方音乐文化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音乐美学;情感论;和谐观;表情说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66-02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时期,关于音乐与人之情感间的内在联系的问题,相关理论有“和谐观”、“模仿说”、“净化论”等。

毕达哥拉斯学派①所提倡的“数的观念”和“和谐体系”在音乐上得以具体实现,即通过计算琴弦之间的长短比例确定出音乐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一原则同样被运用到对人的观察上来:一方面,身体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另一方面,人的魂灵也被一种内在的“和谐”所影响着。他们认为,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有着同声相应的契合关系,一旦碰到和谐的外部世界的事物,人就会自然而然与之产生感应。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音乐具有熏染灵魂的力量,但只有好的音乐才能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模仿”是西方早期文艺理论及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据归纳,古希腊人使用模仿一词所表达的意思主要有以下三种:性格的塑造、仿效自然的范本和行为方式、对事物表象即外部特征的模仿。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32)将音乐、绘画、戏剧等主要艺术形式都归为“模仿艺术”的范疇,并指出人的不同心情、态度和性格能够在音乐中得到反映。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两个最基本的原则——“表情性”和“现实性”。

二、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音乐思想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古希腊的音乐表情观在该时期继续延续和演变着,“禁欲主义”音乐观居于主宰地位。

中世纪神学理论家们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的本质——即比例与数的观念,他们也同样相信普遍和谐的信条。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家们所感兴趣的并不是具体的、感性的、实践的音乐,而是绝对抽象化的、形而上的一般理论。在音乐实践中,教会的神父们将用来表达人类情感的旋律都视为邪恶的因子,他们谴责世俗音乐对听众的所谓迷惑性、刺激性和腐化性。在这种形势下,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传统思想中关于音乐表情的学说受到了冷落。

尽管中世纪的音乐思想领域笼罩在浓厚的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气氛之中,但在当时一些观念较为超前的音乐理论家、思想家当中,已然奏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前奏曲。公元6世纪中叶,卡西奥多(Cassiodorus,480-575)就已经提出了音乐实践分类法,把音乐研究划分为“和谐学”、“节奏学”和“韵律学”三部分,这种划分显然继承了古希腊音乐思想中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部分传统观念。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以骑士歌曲为代表的世俗抒情音乐蓬勃发展,那些身披铠甲、手执长矛的骑士们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把音乐真正实现为一种表现情感的艺术。继骑士歌曲之后,民间音乐迎来了它的繁荣期,牧歌、猎歌、叙事歌等音乐体裁纷纷涌现。人们已经从音乐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音乐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传达人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文艺复兴时期

真正把音乐看作一门与人的情感不可分割的艺术,情感论音乐思想作为各类近现代音乐美学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其发端还是应当归根于文艺复兴运动②。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所谓“解放”,一方为理性的弘扬,二为感性的拓张,具体体现为科学的发展与艺术的繁荣。音乐作为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名积极分子,也势必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在音乐思想领域中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情为主”的近代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至此,中世纪的神学家们所标榜的“宇宙音乐”或“天体和谐”等形而上的神秘主义观受到了猛烈的抨击。

该时期涌现出大量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及体裁,例如流行于法国的尚松,所表达的就是根植于现实的世俗生活,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起源于意大利的牧歌,则更倾向于把音乐的表情性与描绘心理的戏剧性联系在一起。另外,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也逐渐出现世俗化的倾向,这一事实在马丁路德(Mantin Luther,1483-1546)发起的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中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具有世俗特色的宗教音乐对众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把对上帝的信仰同人们情感的表述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上明显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东西——即更重视动态的、更有力度的情感状态表现语汇。歌剧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

情感表现问题在歌剧的初期创作中被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对欧洲17世纪歌剧艺术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在创作思想上就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情感论者,并把自己开创的音乐风格称为“激情风格”(Concitato)。而17世纪末18世纪初以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59-1725)为代表的拿波里乐派③,在情感表现方面则更注重对情感类型的概括与划分,并且在乐队的配置和使用上也采用了许多类型化的表情手法。

在同一时代的德国音乐思想家中,“音乐修辞学”理论的应用更加引人注目。但有关修辞学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德国音乐理论思想家们所做的是试图将古人的思想与实践予以整理、总结,使之更规范、更系统,从而顺应巴洛克音乐的情感表现的需求。

巴洛克时期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意义就在于,把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产生、形成、演变的音乐表情观念发挥到极致,为后人继续探索音乐艺术的本质而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支持。

情感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理论贯穿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各个历史阶段,但如何解决好音乐美学研究中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仍然是对我们重大的考验。尤其在我国,音乐美学理论建设尚处于基础阶段,我们只有对西方音乐思想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成果潜心研究、鉴别,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能最终建立起属于中华民族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为民族文化在该领域的伟大复兴而致力奉献。

注释:

①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的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成员多是数学家、音乐学家、天文学家。

②盛行于14到17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兴起于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

③巴洛克时期的三大歌剧派别之一。

参考文献:

[1]邢维凯.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西方音乐思想史中的情感论美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董娟.试论中世纪基督教音乐与其中的情感表现[J].北方音乐,2014(9).

[3]黄宗权.“音乐修辞学”与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美学解读[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
音乐家白居易的双重音乐美学思想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